张伯端及其《悟真篇》诸问题的再检讨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ra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伯端曾遭遇谪籍岭南等重大变故,一生起伏不定,又因其隐显无常的道士身份,成为箭垛式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在后世被反复塑造和改写,以至于史籍中有关张伯端的记载前后牴牾.张伯端籍贯是天台还是临海,学界讨论比较多,一些学者混淆了宗教文化地理和行政区划的内在分别,忽视了署作“天台张伯端”未必就是“天台县张伯端”的细微差别.《悟真篇》的源头复杂,但总体来看源自吕洞宾、刘海蟾一系.另外或与宋初高先《真人高象先金丹歌》有密切的源流关系.《悟真篇》全篇用诗词文赋形式写就,具有特殊的宗教文学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校内模拟矿井建设为例,阐述了井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意义以及具体的施测过程,对于提升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井下测量实践教学水平
《兄弟》借助命名和表意的真实性、通过一个栩栩如生的三维形象,对行将成为历史世界的尘世生活进行了整体性摹仿.在作品中,商品等价交换原则作为“肉感的抽象”被确立为当代
进化论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接受这一外来理论,“拿来”严译、日译以及赫胥黎、斯宾塞、海克尔等相关知识,是中国知识分子遭遇“现代”“西方”而形成自我主体的
文学对于鲁迅是参与现代转型的行动,留日时期,基于“立人”思路,形成以“心声”为基础的新文学观与语言观,隐默十年后,基于绝望的体验,“心声”诉求沉潜为对痛感的传达.抒发
本次研究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观点来论述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融合美育与德育的创新研究。通过英语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美育与德育能力欠缺的原因,提
针对目前路基路面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课堂教学与SPOC在线教学相结合,从自主研究式的课前学习、演讲提问式的课堂学习和自我评估式的课后学习三个方面设计出路基路面课程混
摘 要:洪亮吉素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尤其注重弘扬《诗经》比兴的优良传统,注重诗教作用。在乾嘉时期诗派林立的诗坛上,其诗论专著《北江诗话》别具慧眼、独出机杼,提出有别于沈德潜“格调说”、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等新人耳目的诗学观,提出在诗歌创作中要体现“性”“情”“气”“趣”“格”五字要素。洪氏所论之“格”,即为反对一味讲究格律之作法,要有真性情、真趣味。在五字要素的基础上,洪氏又提
为更好地优化课程考核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出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及考核过程的实施应关注学生的体验状况,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总结《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论
宗族文章总集融合了一族内部的文学理论和治学思想,完整地保存了宗族的家学和家风传统.清代湘人大量辑纂宗族文章总集,族人通过总集文本承继家学、绵延家风,使之在宗族血脉中
本文分析了纯线上教学及线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基于自建的在线学习系统构建了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阐述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功能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