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趋势,我国的基础教育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在当前家长们都普遍的重视让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而对幼儿而言,接受学前艺术教育,能够较好的开发幼儿智力、拓展幼儿的思维方式,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本文对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供广大幼儿舞蹈教育者借鉴参考。
【关键词】幼儿 舞蹈教学 创编能力 培养
通常而言,幼儿舞蹈教学的重点是对于幼儿展开的艺术教学,由于接受教学的对象是幼儿,因此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教师应在教学实践当中,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及引导,使幼儿对于舞蹈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幼儿舞蹈教学既应让幼儿学习与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与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应较好的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在内心当中进行舞蹈创编的创造力”。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需要教育者结合幼儿天性的童真、表现力强的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做到趣味横生、丰富多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将之渗透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有效提升幼儿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由于舞蹈教学是一个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幼儿直观形象的感知到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较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可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教学当中,较为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自身的想象力,借助于教师的悉心指导,幼儿可借助于自身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来有效的整合舞蹈动作,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培养的原则
第一,课堂教学要富有趣味性。对于幼儿而言,课堂学习当中的趣味性知识,是其集中精力学习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较好的引导幼儿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思考与学习,借助于舞蹈练习,能够让幼儿会较好的体验到学习舞蹈的快乐,让幼儿产生学习舞蹈的浓厚兴趣。这对于幼儿来说,已经算是成功一半了,幼儿的头脑也会一直思考,有助于创造幼儿的创编能力。
第二,教师做好适当的引导。幼儿教师的教学职责既是要传授知识给幼儿,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幼儿理解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具有学习的差异性,会体现出不同的学习层次,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以整体性的提升所有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我们要适当的改变教学策略来适应不同年龄的幼儿,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要严格的进行授课,课堂可以有趣,但不能过于放松,否则一堂课下来能够学习到知识少之又少。
第三,授课与练习共同进行。我们在进行授课时,不能一味的追求有趣而不进行教授。我们要在教会幼儿舞蹈知识的同时还要和幼儿共同进行练习。促进幼儿大胆尝试,多多练习。久而久之,不需要刻意的进行复习,幼儿会将舞蹈知识熟记于脑海之中。这对于幼儿的舞蹈知识以及创编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策略
1.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想要使幼儿真正的产生学习舞蹈的浓厚兴趣,教师就应有效的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通常而言,会有许多方法来促进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在教授给幼儿舞蹈基础知识与技巧时,只要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方可有效的提升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教少儿做舞蹈动作时,给幼儿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如:学习骑马的舞蹈动作,可以播放蒙古人在草原上驰骋的视频,让幼儿们可以领悟到草原人民的生活习性。
2.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舞蹈是一种综合的表达艺术形式,能够较好的促进幼儿真切的感知外界事物,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当幼儿学习了舞蹈基础课程之后,能够具备一些的舞蹈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注重充分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比如,老师可以选择节奏性强、欢快的曲子,并且引导幼儿去感受曲子想要表达的情景,鼓励孩子们一起手舞足蹈表现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曲子,让小朋友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发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尽情表现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小朋友有着极好的身體协调能力和大脑支配能力,可以不断的模仿不同的动作,并且在这些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展现出自己的理解。
3.采用形象化教学
让幼儿理解与掌握部分舞蹈的常识和技巧,是舞蹈培养编创能力的前提条件。幼儿舞蹈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学习舞蹈应该进行多样化的学习与练习。在学习舞蹈课程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学习各民族的舞蹈就要掌握不同的舞蹈技巧,藏族舞蹈弹簧步,新疆舞蹈则需要掌握踏垫步和手腕的转动,这样学习舞蹈就会非常的容易,幼儿就可以对舞蹈学习产生兴趣。有些教师在教授基本动作时,教师往往采用注入式练习方法,让幼儿反复的进行练习,由于动作比较枯燥,反而让幼儿对舞蹈课程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有的甚至使幼儿对学习舞蹈彻底失去了兴趣。我们在教学时,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形象化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将一些枯燥的舞蹈动作变得富有生机。教师可以多采取一些比喻的方法,让幼儿可以在想象的空间里多多领会舞蹈之中的乐趣。
4.积极组织实践活动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全部的课堂学习,其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较好的展现出其实用性,从某种意义而言,展示也即为一种积极实践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提供给幼儿舞蹈展的良好平台。比如:在儿童节、国庆节,可以组织一些汇报演出,将孩子们的舞蹈作品搬上舞台。请来家长让他们感受到孩子们舞蹈的快乐,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舞台感,让他们敢于登台,敢于展现自己,当家长和教师在演出的过程中给予孩子们的鼓励时,可以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也更能激发学习舞蹈的热情,在一些作品中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绪,走入作品中,让舞蹈角色更加灵动。
总之,舞蹈作为借助于肢体语言艺术来体现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相较于成年人舞蹈而言,幼儿舞蹈更能体现出生动活泼、欢乐无限的特点。儿童作为国家与民族的末来,对其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应在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时,较好的提升幼儿的创编能力,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俏. 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4,36:245.
[2]王青青. 浅析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J]. 明日风尚,2016,22:260.
[3]郑晶晶. 浅谈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应具备的几种因素[J]. 科学中国人,2015,09:114.
[4]杨松慧. 试分析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J]. 明日风尚,2016,10:201.
【关键词】幼儿 舞蹈教学 创编能力 培养
通常而言,幼儿舞蹈教学的重点是对于幼儿展开的艺术教学,由于接受教学的对象是幼儿,因此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教师应在教学实践当中,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及引导,使幼儿对于舞蹈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幼儿舞蹈教学既应让幼儿学习与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与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应较好的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在内心当中进行舞蹈创编的创造力”。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需要教育者结合幼儿天性的童真、表现力强的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做到趣味横生、丰富多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将之渗透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有效提升幼儿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由于舞蹈教学是一个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幼儿直观形象的感知到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较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可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教学当中,较为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自身的想象力,借助于教师的悉心指导,幼儿可借助于自身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来有效的整合舞蹈动作,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培养的原则
第一,课堂教学要富有趣味性。对于幼儿而言,课堂学习当中的趣味性知识,是其集中精力学习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较好的引导幼儿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思考与学习,借助于舞蹈练习,能够让幼儿会较好的体验到学习舞蹈的快乐,让幼儿产生学习舞蹈的浓厚兴趣。这对于幼儿来说,已经算是成功一半了,幼儿的头脑也会一直思考,有助于创造幼儿的创编能力。
第二,教师做好适当的引导。幼儿教师的教学职责既是要传授知识给幼儿,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幼儿理解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具有学习的差异性,会体现出不同的学习层次,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以整体性的提升所有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我们要适当的改变教学策略来适应不同年龄的幼儿,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要严格的进行授课,课堂可以有趣,但不能过于放松,否则一堂课下来能够学习到知识少之又少。
第三,授课与练习共同进行。我们在进行授课时,不能一味的追求有趣而不进行教授。我们要在教会幼儿舞蹈知识的同时还要和幼儿共同进行练习。促进幼儿大胆尝试,多多练习。久而久之,不需要刻意的进行复习,幼儿会将舞蹈知识熟记于脑海之中。这对于幼儿的舞蹈知识以及创编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策略
1.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想要使幼儿真正的产生学习舞蹈的浓厚兴趣,教师就应有效的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通常而言,会有许多方法来促进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在教授给幼儿舞蹈基础知识与技巧时,只要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方可有效的提升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教少儿做舞蹈动作时,给幼儿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如:学习骑马的舞蹈动作,可以播放蒙古人在草原上驰骋的视频,让幼儿们可以领悟到草原人民的生活习性。
2.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舞蹈是一种综合的表达艺术形式,能够较好的促进幼儿真切的感知外界事物,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当幼儿学习了舞蹈基础课程之后,能够具备一些的舞蹈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注重充分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比如,老师可以选择节奏性强、欢快的曲子,并且引导幼儿去感受曲子想要表达的情景,鼓励孩子们一起手舞足蹈表现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曲子,让小朋友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发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尽情表现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小朋友有着极好的身體协调能力和大脑支配能力,可以不断的模仿不同的动作,并且在这些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展现出自己的理解。
3.采用形象化教学
让幼儿理解与掌握部分舞蹈的常识和技巧,是舞蹈培养编创能力的前提条件。幼儿舞蹈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学习舞蹈应该进行多样化的学习与练习。在学习舞蹈课程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学习各民族的舞蹈就要掌握不同的舞蹈技巧,藏族舞蹈弹簧步,新疆舞蹈则需要掌握踏垫步和手腕的转动,这样学习舞蹈就会非常的容易,幼儿就可以对舞蹈学习产生兴趣。有些教师在教授基本动作时,教师往往采用注入式练习方法,让幼儿反复的进行练习,由于动作比较枯燥,反而让幼儿对舞蹈课程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有的甚至使幼儿对学习舞蹈彻底失去了兴趣。我们在教学时,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形象化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将一些枯燥的舞蹈动作变得富有生机。教师可以多采取一些比喻的方法,让幼儿可以在想象的空间里多多领会舞蹈之中的乐趣。
4.积极组织实践活动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全部的课堂学习,其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较好的展现出其实用性,从某种意义而言,展示也即为一种积极实践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提供给幼儿舞蹈展的良好平台。比如:在儿童节、国庆节,可以组织一些汇报演出,将孩子们的舞蹈作品搬上舞台。请来家长让他们感受到孩子们舞蹈的快乐,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舞台感,让他们敢于登台,敢于展现自己,当家长和教师在演出的过程中给予孩子们的鼓励时,可以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也更能激发学习舞蹈的热情,在一些作品中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绪,走入作品中,让舞蹈角色更加灵动。
总之,舞蹈作为借助于肢体语言艺术来体现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相较于成年人舞蹈而言,幼儿舞蹈更能体现出生动活泼、欢乐无限的特点。儿童作为国家与民族的末来,对其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应在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时,较好的提升幼儿的创编能力,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俏. 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4,36:245.
[2]王青青. 浅析幼儿舞蹈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J]. 明日风尚,2016,22:260.
[3]郑晶晶. 浅谈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应具备的几种因素[J]. 科学中国人,2015,09:114.
[4]杨松慧. 试分析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J]. 明日风尚,2016,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