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pC基因对变异链球菌感受态形成的影响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变异链球菌clpC缺陷突变株,检测该基因对变异链球菌感受态形成的影响。

方法

分别以变异链球菌UA159基因组和pIB107质粒为模板,PCR扩增clpC基因片段和卡那霉素基因盒(lox71-KMR-lox66);将clpC基因片段插入pMD-19T simple载体,经ClaⅠ/EcoRⅠ酶切、补平后连入卡那霉素基因盒,构建clpC缺陷突变同源重组载体pCKX2;SalⅠ线性化pCKX2并转化变异链球菌,卡那霉素筛选阳性菌落;质粒pCrePA转化阳性菌株,30℃培养剔除卡那霉素基因盒;37℃培养去除pCrePA,获得clpC缺陷突变株,PCR和测序鉴定;提取细菌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用RT-PCR法扩增clpC缺失序列的核苷酸片段并进行产物的电泳分析;pDL276分别转化变异链球菌和clpC缺陷突变株,观察感受态细胞形成变化。

结果

PCR和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同源重组载体pCKX2及变异链球菌clpC缺陷突变株;RT-PCR结果显示,△clpC缺失的核苷酸片段PCR产物电泳结果并无相应的条带出现;clpC缺陷突变株的感受态形成期延迟并延长维持期。

结论

clpC基因具有负调控变异链球菌晚期感受态细胞形成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含有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的减毒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重组疫苗(Lmdd-LMP2A),并检测其抑瘤效应,旨在为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将EBV-LMP2A基因克隆入李斯特菌穿梭载体p1565中,再将重组穿梭载体p1565-LMP2A电转化至减毒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株Lmdd感受态细胞中,得到重组疫苗Lmdd-LMP2A。进而对HLA-A2转基因小鼠皮下接种CN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Tn(+)细胞表达Tn抗原的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HT-29-Tn(+)细胞与HT-29-Tn(-)细胞;RT-PCR、PCR扩增Cosmc基因,测序比对是否存在基因突变。野生型Cosmc转染正常及肿瘤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Cosmc蛋白表达状况;荧光分析法检测转染前后T-synthase活性。结果分选后的HT-29-Tn(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开设要切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针对这一要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课改实验,在教学中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
为制备抗禽流感病毒(AIV)N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及鉴定其抗原表位鉴定,本研究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NS1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通过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variant nature killer T,iNKT)的频率及功能的变化,分析iNKT细胞频率与血清中IFN-γ/IL-4比值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iNK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70例RA患者(并对其中30例患者在缓解期连续跟踪)和40例健康人外周静脉抗凝血并分离单个核细
人体具有多种固有免疫机制,其中一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叫作宿主限制因子,在病毒复制周期的各阶段抵抗病毒,而病毒通常具有相应的拮抗机制对抗宿主限制因子的抑制作用。目前
期刊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 )-35是IL-12家族的新成员。2007年,Vignali和Liew两个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IL-35的生物学功能[1-2],使其成为了白细胞介素研究的新热点。IL-35与IL-12家
期刊
目的探索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 FtsZ突变体FtsZP74R、FtsZG77D和FtsZA81R对FtsZ功能和胞内自身组装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克隆和定点突变技术,常规构建带His或YFP标签的FtsZ及其突变体融合表达质粒,亲和纯化得到相应的蛋白;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FL37(△ftsZ-Cat)菌株; 活细胞成像观察FtsZ及其突变体在胞内定位模式;免
体操以其技术动作的多样性,动作结构复杂性,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堪称难美项群之首,进而为其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而在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较为隐麓的条件下,通过直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