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来源 :地域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关键是要促使农村工业聚集发展,克服"无城镇化的工业化"模式的弊端 ,但目前我国农村工业向城镇聚集发展面临着成本高、阻力大等一系列困难.为促进我国农村工业向城镇适度聚集,必须消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进行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并建立城镇工业小区,吸引农村工业向城镇聚集.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分析农业产业化的不同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探求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模式
企业空间扩张是公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引入关注时空坐标系下对个人或群体的连续活动以及所面临的制约条件进行独到分析的时间地理学概念和理论体系,通过"时空棱柱”
基于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作者从吉林省西部草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入手,着重论述了吉林省西部草业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及其运行机制,认为思想意识与启动资金障碍是关键环节,并
文章介绍了用CaCO3在高温下与SiO2发生化学反应,来活化硅石中的硅,提高有效硅的含量的方法,从而用于硅肥的生产.硅石活化后生产的硅肥有效硅含量高达41.9%.同时讨论了施用该
深圳市南山区近20年来人口发展速度很快,人口对环境的破坏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这一趋势已直接影响到南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根据第5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南山区人口现状,
文章以江西余江县为例,通过实验研究、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及邻近参照等方法,研究红壤区农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农业开发引起的微观环境效应在于改变土壤水分及其运动状况、
西藏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发展落后.但在新的时期,它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来自多方面的动力.文章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西藏城镇发展的积极影响及今后发展中应坚持
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关系进行分析,在得出区域经济关系有可能紊乱这一结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条件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格局中的地位,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关
概述了技术创新的内涵以及我国 2 0多年来地图学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根据制图实践及典型范例 ,总结了制图工艺创新及地图产品创新的优势 ,认为加强地图学与“GIS、RS、GPS”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研究、网络地图发布与浏览技术研究 ,是今后地图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