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推进的四个维度

来源 :党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y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严肃对待:党的建设也是最大的政治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政治运行的基本逻辑,是中国在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现的社会进步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逻辑运转顺畅,规律发挥作用,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党的建设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最大的政治除了
  “现代化”之外,应该还有一个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所谓最大政治,就是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现阶段中国最大的政治“四个全面”中,起“火车头”作用的政治就是党的自身建设。
  十八大以后,从时代方位看,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既是“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对接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诸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爆发期。这一时期的党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数量相当于一个大国的人口。作为执政党,它肩负着带领13亿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艰巨任务。从现实来看,新形势下它面临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有来自外部的,但更多来自内部。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各种问题,有历史问题的延续,有发展引发的问题。发展引发的问题,更多的是认识问题,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比如过去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的负面效果的消除问题,新常态下的中高速、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问题的改革攻坚问题的解决等。诱发这些问题的因素多而且复杂,但人的因素却也是其中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因素。如今迎挑战、破困局,核心是人尤其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广大党员干部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就必然涉及了党的建设问题。今天,迎挑战、破困局之所以动力不足,表面原因是部分党组织、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缺少积极性主动性,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党建意识淡化,对“党的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不深刻,对党组织的对内三大职能教育、管理、服务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部分人有了本领恐慌,缺少智慧和勇气。上述问题的解决,困难重重,但越是困难越是需要讲党的建设这个“最大的政治”,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 。”
  在回顾新中国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不断壮大的历程中,党的建设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和崇高使命。他的这一判断,明确地强调了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线索。他告诉人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每一项成就,都与党建密不可分。如果忽视了这一线索,就会矮化党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
  现阶段讲党的建设也是最大的政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党的建设意识”的培育问题。党建意识是党员个人或党组织对党的建设的认知、情感和评价的复杂综合,是深层次的和理性的对党的建设的理解,包括党建知识、对党建的直观评价和客观判断,决定着党建的工作方式、工作状态以及党建发展演化的道路和方向。
  二、严格标准:党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章程里,就对工人阶级政党和它所接受会员提出了要求:“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加入者应当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
  “最不知疲倦的、无所畏惧的和可靠的战士”,是“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最勇敢的士兵。”
  中国共产党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从成立开始它就把“党的标准”“党员的资格”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将党的先进性始终建筑在“高标准”“够资格”的党建上,是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时代选择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缘由。
  历史地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国社会一直处在大变动之中。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大变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大变动,从半封闭的、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到开放型的、社会自主型的社会是大变动,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也是大变动。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是承前启后、一以贯之的。
  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有了新的起点。新起点基础好,要求高。说基础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多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体系的形成,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使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相比过去有了更加明确的道路指向、理论的指引、制度保障、物质基础。说要求高,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基中国梦的历史基础,需要党有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与时代同步、与时代共振,十八大以后党建也有了新起点,新起点不但意义重大,而且要求也高。说意义重大,是指近距离看,它事关全面小康社会建成;远距离看,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就。要求高是指:第一,党建的惯性特征是将时代对自己的要求作为考虑对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需要有强烈的时代意识、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行动能力的;第二,现阶段的党建需要走创新的通道才能实现发展,创新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但创新的形式、内容和影响有其历史特点需要认真把握;第三,创新呼声高涨的时候,往往也是历史传统正被遗忘,影响力减弱的时候。发挥好承续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双轮驱动作用,谦虚谨慎地对待历史传统,是现阶段的党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对党建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即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十八大以后,实现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十八大以后的党建工作一定要有时代意识、创新意识,要认真解读“党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历史内涵,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的预料未来”和“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的科学内涵,以实践的态度对待党的建设,并在实践中认识党的建设。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后用“赶考”做过表述。2013年7月,在河北调研指导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三、严明纪律:党规党纪是支撑党的建设的钢筋龙骨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如果把党的建设看作是构建一座大厦,“严格标准”的“平直、方圆”是对大厦外形的设计,而“严明纪律”的“准绳、规矩”,则是对支撑大厦的钢筋龙骨的要求。党建大厦挺立,既需要“严格标准”的顶层设计,需要“严肃对待”的党建意识的坚实外壳的护卫,更需要“严明纪律”的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的钢筋龙骨的支撑。
  中国共产党是靠理想和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重视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党性原则对党员的自律原理的柔性作用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发挥法规制度对党员的约束原理的刚性作用,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使党成为有强大凝聚力和组织纪律性的党,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建立一套法规制度限制一些权利和行为,让另外一些权利和行为合法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这些法规制度包括党章和党的纪律、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方面的内容。对此,习近平同志有过论述:“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十八大以后,党的建设面临严峻的局势:“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理想信念不坚定、作风不正、原则性不强、为政不廉等不符合党的纯洁性要求的问题,在一些党员和党的干部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十八大以来党的制度建设轰轰烈烈,尤其是聚焦“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以反腐败为中心内容的党风廉政活动力度空前,但不正之风的病体并没有销声匿迹。究其原因,是部分人彻底丧失了党性,是党的“规矩”以及“规矩”执行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关键时刻成为了只有象征意义,没有实质作用的“稻草人”,权力并没有被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
  党的“规矩”与党的生活是互相建构与解构的,任何“规矩”的对面,都有支撑它的具体生活。十八大以后我们讨论党的法规制度制定和变革的立、改、废问题,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原有的已经失效,而是时代和生活的变化使原有的
  “规矩”已经出现了内在紧张和对生活的规制能力下降的情况。立、改、废的目的是在“规矩”与生活之间形成合理的张力,使党的生活秩序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殊问题。当前建章立制,主要要针对关键问题、顽疾问题和大家最关切的问题的解决。比如解决部分党员忽视“日知其所亡”的疏于学习,落后时代问题;“总开关”松动,理想信念动摇的精神失魄问题;
  “不务本”“不自重”的道德失范问题;“有办法不法办,该法办想办法”的“开天窗”“留暗门”问题;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重经济轻党建的长期软弱涣散问题;解决
  “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规矩”面前人人平等和制度缺乏硬约束的
  “橡皮筋”问题,等等。
  首先,《党章》是党内“规矩”合法性的依据和来源,制定
  “规矩”或者说《党章》在党建过程中的“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要启动党内法规与宪法和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机制,“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其次,是“规矩”意识的培育。从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党内法规概念开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已有70多年,但现实当中党内法规制度的分量还是有点轻,这其中的原因,有的是没有反映客观规律,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有的是在制定的时候没有充分的民主参与,还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以情害法、以礼伤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但更多的却是由于法规制度仅仅停留在纸面,没有深入人心,人们的法规制度心理准备还没有完成,法规制度意识还没有形成。当前引导全党树立法规制度意识,是与法规制度建设本身同等重要的事情。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等于万事大吉,还需要大力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增强其内在权威性,深化为一种文明素养。
  第三,是“规矩”的执行。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不必行。”规矩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规矩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再好的规矩不执行,就会形同虚设,形成“稻草人效应”和“破窗效应”。对此,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后强调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严明二字,强调的就是“守规矩”的“规矩”执行力问题。它启示我们,要高度关注
  “规矩”的“具体化、现象化、生活化”的执行监督问题。
  四、严谨作风:党的建设需要良法更需要善治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系统的集合体,也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判断给党的建设的启示是,党建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所谓系统性思维。就是把党建看作是一个存在诸多结构的系统,搞清楚党建目标、党建规矩与实现它们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之间的关系。所谓过程性思维,是指把党建看作一个历史过程,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要素多变量是其典型特征,不同时期有不同党建重点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情况更是复杂。考察现阶段的党建,用系统性或者说结构性思维分析法来看,合理设定党建的不变量也就是目标和规矩固然重要,但使党建的变量也就是实现党建目标和规矩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的变化总是有利于党建正能量的
  释放,其实更加关键,关乎党建的
  “最后一公里问题”。
  用过程性分析法来思考“最后一公里”问题,现实当中之所以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主观的不落实,一个是客观的落实不了。主观,是
  “严肃对待”的重视不够。客观,是基本路径与方法选择出了问题,也就是“旧药治新病”,要么是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要么是超越历史客观条件。对此,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前后都曾经提出过解决方案:抓落实。“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一个优良传统。抓落实,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措施要求的落实,使之贯彻到实践中去,贯彻到基层中去,贯彻到群众中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抓落实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根本态度是,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抓落实,还要增强预见性,及时发现、尽早处置矛盾和问题,努力使简单矛盾不演化成复杂矛盾,小问题不延误成大问题。十八大后,他提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他说:“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
  严谨作风搞党建,还有一个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就是遵循规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其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把握,有大量复杂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破解。现在,一些党建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够不深。”规律是事物之间或事物的本质之间的联系。任何事物的发展演化都是有规律的。党建作为一项由来已久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存在规律的,发展有规律,工作也有规律。在过去90多年的党建实践中发现和揭示的党建规律,实践中必须要予以遵循。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矫海霞)
其他文献
在福建厦门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枚珍贵的印章。印章由上等翡翠制成,通体湖绿色,纽呈狮形,印面阴刻“嘉庚”二字。这枚印章是在陈嘉庚去世后,闻讯赶来的周恩来在他
董明珠被调到格力电器做营销总裁时,正逢市场低迷,公司营销部人心涣散之时。在上任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却毫无作为,每天对同事彬彬有礼打招呼,或是躲在办公室里不出门。这
[摘要]本文基于基层调研所获得的资料,从水土资源、科技支撑等方面分析了实现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从政策、科技、生产等方面剖析了上述矛盾背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性建议。  从世界范围内来讲,存在着三大经济安全,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与金融安全。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中,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
一rn近来俄罗斯图书市场出现了许多中国题材的著作.中国当今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激发了这一兴趣.另一方面,这也导致很多低水准的作品问世,其作者们甚至对中国问题一无所知,这些
日前召开的2011年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rn目前,上海市已经将今年要推进的金融领域的相关工作分解为130多项具体
这次会议是根据中央部署要求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交流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重大部署。总书记在讲话中
吉首大学易小明教授所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从对差异与和谐的哲学探讨人手,对人与自然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人与人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中西传统文化差异与
本文借鉴国内外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结合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何将人力资源更加高效地转化为人力资本,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参加今天这次会议.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建立可持续的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群体的一些想法.
“五四”以来,苏俄文学在中国一直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中国革命的开展,苏俄文学的影响也从中国国内扩展到海外华人世界,东南亚华人革命和左翼运动就留有其深深的印迹。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