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ie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对陕北民歌有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将是推动我们民间音乐有效传承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目前陕北民歌的分类及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发展;陕北民歌
  引言
  传统的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音乐发展的活水之源。民歌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民族语言和地方文化。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歌曲,是陕北人民情感世界的高度凝练。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现状
  (一)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歌舞的产生可追溯到大约5千年前。在我国古代音乐就已经非常繁荣,尤其是唐朝的音乐对世界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世界上排名先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变化,相应地音乐文化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不同的时期的音乐表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背景。
  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积淀了人们的艺术智慧和音乐创作才华,并且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和融合中,赋予了中国民族音乐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在相互竞争中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不断创新和发展。体现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有南方的山歌、东北地区的二人转等等,这些都是不同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体现。由于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不同的民族之间注定会吸收到其他民族的艺术特色,扬长避短、互通有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每个民族的音乐形式都会变得更加有魅力,互相传唱,最终促进中国民族音乐欣欣向荣、源远流长、大放异彩。
  (二)陕北民歌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史上,陕北民歌一直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原始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习惯借助一些有节奏的声音来统一劳动的节奏和动作,由此产生出了最早的、最简单的劳动呼号,即陕北民歌的雏形——劳动号子。陕北民歌中的劳动号子主要是以口头传唱的形式延续发展,因为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和曲谱流传下来,但由于陕北人民长期生活的种种原因,在各个时代,仍然存在着某些简单、低级、笨重的人力劳动形式。故至今保留着自古以来即已存在的劳动号子的某些原始形态。千百年来,陕北民歌只能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于陕北的民众之中。
  二、陕北民歌的分类及艺术特征
  (一)主要分类
  陕北民歌主要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小调分为通行小调(抒情歌、叙事歌、诙谐歌)、社火歌曲(秧歌、船曲、灯曲)、风俗歌曲(迎亲歌、酒曲、祈雨调、神官调)、丝弦小调(榆林小调、二人台、道情、碗碗腔)、大型套曲(洛川套曲、审录)。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
  (二)音乐特征
  就劳动号子而言,主要有踩场号子、打夯号子和耕地吆牛曲等,其演唱方式一般是由领唱和群体应和组成;信天游在曲调上的特点是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小调歌词多为分节形式。句式多样,有五言、七言不等。每段有四句、六句,也有三句、五句的奇数句子。有的歌词较短,有的歌词竟达二三十段。一般词曲较固定,不具即兴编唱的特点。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的,也有齐唱或一唱众合的。
  三、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一)传承人数量较少
  陕北民歌是通过口头传唱的一种音乐形式,当民歌的歌唱者兼传承者渐渐地年老以及逝去,陕北民歌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消亡,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势在必行。如今,陕北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顺利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和传承陕北民歌成为每个艺术文化工作者以及民歌传承人的义务,并且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曾经在我国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的代表主要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东方红》以及《兰花花》,除了这几个经典的作品以外再也没有什么能够传唱的好作品。并且,能够将新出的好民歌传唱出来的人可谓寥寥无几,能传唱的人少加上年龄也有限制,使得我国陕北民歌的现状非常尴尬。
  (二)传承方式单一
  目前,陕北民歌的传承方式相对还是较为落后,民歌的传承主要通过继承这种方式来实现。而在继承之前,会由县文化馆或者文工团进行传播,这种继承方式过于单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专业素质不高
  陕北民歌是陕西省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唱陕北民歌的人以及相关的艺术工作者基本上都是地地道道的陕北人,除了从事创作艺术的工作人员是专业人员,其他的人绝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虽然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他们嗓子条件很好,但是理论知识非常欠缺,音乐整体素养有待提高,这对于传承陕北民歌具有很大的困难。
  (四)演唱形式缺乏创新
  陕北民歌在伴奏这方面显得十分随意,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使用了简单的伴奏,因此经常可以再比赛中看到很多歌手都唱相同的陕北民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在歌唱的形式、服装搭配以及伴奏方面都在不断地创新,无论是美声还是民族唱法,都会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然而只要一听到陕北民歌,立刻就会看到一位披着羊皮袄、头上扎着白色头巾的演唱者,无论是造型还是服装都一成不变,未免让人感到视觉疲劳。
  四、陕北民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培养传承人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依靠一代代人不断去努力学习和创新,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也如此。加快培育传承人,需要从传承思想上入手,同时扩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陕北民歌传承人才队伍体系。   (二)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
  现阶段,我国的文化事业在不断的变革之中,这给陕北民歌创造了机遇。陕北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问题不断地突显出来,仅靠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陕北民歌的转变。首先,作为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需要带头解决问题,用行政手段保护陕北民歌非物质文化。还应积极号召文化工作者和相关学者为陕北文化的传承献计献策。其次,调动社会艺术团体和民间艺人广泛参与到陕北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来,自发组织起来的文化团体往往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和理解陕北原生态文化。
  总之,保护和传承我国陕北民歌非物质文化,是每个艺术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是繁荣我国文化的必要过程,只有全社会艺术人员共同参与进来,才能保证我国文化更加繁荣、灿烂。
  (三)加强文字和乐谱资料的整理出版
  文字、乐谱资料的整理出版是陕北民歌传承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陕北民歌的文字、乐谱资料的整理出版应该贯彻“真实、系统和全面”的原则,把陕北民歌中所包含的丰厚信息尽可能多的包容进去。在民间乐谱的整理方面,应该有原始影音与五线谱的对照文本,并以各种方式对原始乐本进行整理,做到更加准确和更加便于识别。
  (四)丰富演唱和表现形式
  艺术是独立的,同时也是融合的。将陕北民歌独唱的形式进行彻底的改变,其中再加入舞蹈、民俗、对白等元素,就像欧洲的歌剧一样,将一个故事更加细致完美的表现出来,从唱腔到形式再到舞美使观众耳目一新,随之产生深刻印象,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关于陕北民歌的艺术新品就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五、总结
  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将我国灿烂的文化用音乐的形式记录下来,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是每个艺术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这对我们民间音乐的发展意义非凡。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对陕北民歌有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将是推动我们民间音乐有效传承的重要体现。对此,我们应重视陕北民歌和其他地区民歌等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红.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J].民族音乐,2012(02):68-69.
  [2]马艳.浅论陕北民歌的发展与传承[J].音乐时空,2013(05):186.
  [3]刘丽.现代化、多元文化冲击下的陕北民歌处境及应对策略[J].中国音乐,2013(02):224-227.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脱节是一个比较多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学内容上。这种脱节乃是大一统教育之使然,面对这样的现实,学校作为教育重地,理应学习、借鉴与民族传统经济活动相契合的民间教育之有利因素,通过调适、更新教学内容,修复学校教育与民间教育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间的关系,使学校教育既顺应地方需要,很好的服务地方,又引领地方教育,保障自身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学校
期刊
【摘要】西方“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主要是指西方作曲家根据中国音乐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创作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笔者对《来自西方的中国风》一书,针对其所选的12首作品进行探究,并通过其历史与时代、创作类型和文化融合精神三方面将这些作品的特点进行总结,领略西方“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其特点而所带来的音乐意义。  【关键词】中国风格;历史长度;时代分布;五声调式;中国场景描述  说到“中国风格
期刊
【摘要】旅美青年钢琴家武晓锋博士被欧洲主流媒体誉为在国际水准上最富盛名的钢琴家之一,2014年8月笔者有幸聆听了他的大师班讲座,收获颇丰,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种感悟付诸笔端想与同仁们共享,从而更好地激励和引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重视听觉;把握风格;启发想象力  2014年的初秋,我们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迎来了旅美青年钢琴家武晓锋博士的大师班讲座。武晓锋博士
期刊
【摘要】民歌在瑶族有着特殊的地位,是瑶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形式。其中“坐歌堂”是瑶民办喜事或逢年过节中中火过夜的唱歌习俗。本文从粤北瑶族坐歌堂的程序、坐歌堂民歌的歌词、旋律及其曲式结构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充分地体现了粤北瑶族坐歌堂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粤北瑶族;坐歌堂;民歌;艺术特色  瑶族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瑶族先民的记载。历史上称为“莫瑶”的先民“早在南北朝后期,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挖掘小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灵活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篇文章主要从小学音乐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阻碍性因素以及小学音乐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具备一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和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因此,施工人员应正确掌握混凝土施工工艺,明确技术优势和技术特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混凝土施工关系到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应充分重视相关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研究,找出科学合理的对策,高标
期刊
【摘要】这个时代,对国学文化的复兴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以谷建芬的《新学堂歌》为例,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国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功能,继而研究国学文化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关键词】国学;儿童音乐教育;美育功能;传承  序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随之我国的政治地位也越来越高。然而,文化软实力却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满
期刊
【摘要】在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的新背景之下,本文主要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特色化发展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一是立足贵州省音乐学专业的办学历史与现状、目标与任务,结合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的基本精神,论证贵州省音乐学专业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总目标的特色化办学模式的可行性;二是立足本省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论证以区域音乐文化资源为依托的音乐学专业特色化
期刊
【摘要】古琴,是经过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艺术,古琴音乐在历史的沉淀中吸收了中华民族繁荣灵性和精气,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人文与艺术内涵。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琴人在古琴音乐中倾注心血,继承并发扬了古琴的艺术与魅力。虽然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但是古琴能够传承至今,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以及在当代生存的空间和意义。本文主要是从中国古琴音乐概述、古琴音乐的特质、古琴音乐的文化思想以及古琴音乐在当
期刊
【摘要】《夜夜的晚夕里梦见》是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根据甘肃花儿《下四川》改编而成的一首无伴奏混声合唱。通过对该作品的结构进行剖析,从调性、曲式结构、写作手法、美学等方面分析该作品的音乐特点。  【关键词】“花儿”;无伴奏合唱;复调;纯律;五度相生律  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是我国已故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根据甘肃“花儿”《下四川令》改编的一首无伴奏混声合唱。该作品2001年在全国录音比赛中首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