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干裂缝和侵蚀面及其意义

来源 :高校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剖面研究揭示,重庆老龙洞地区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中发育厚约3m的微生物岩。该微生物岩的上部发育树枝状构造,下部具斑点状构造,因此被明显的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岩层顶面发育有侵蚀面,下部岩层顶面发育干裂缝。根据微生物岩上下岩层的沉积相分析和相关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经历了暴露和侵蚀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这一重要地质时期的海平面变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其他文献
在实地考察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工程地质角度,分析了汶川地震灾情及其次生地质灾害的成因,阐述了灾后重建中工程地质调查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实钻井地质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内各次级构造单元的地震剖面资料进行统层对比与深度校正,获得了渤海湾盆地新生界各主要组段地层残留厚度分布网,从整体卜反映了全盆地新生界沉
相山沙洲铀矿床产于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本文采用诱发裂变径迹方法,对矿区花岗质围岩及其蚀变岩石中铀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共区分出围岩中铀的五种存在形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