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疗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极为严重,信息不对称会给医疗服务体系造成严重的危害,在有关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新一轮探索中,如何解决医疗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成了各方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医疗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现状覆其形成原因出发,探索性的提出一些解决医疗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医疗市场 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 医患关系
信息不对称是由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和威廉维克瑞提出来的,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比如在商业活动中销售者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息占有量不相等,销售者比消费者更了解產品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产生两个问题: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存在直接导致信息不利一方的风险加大,逆向选择同样让信息不利的一方在不觉中做出损己利人的决策。
医疗服务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由于医疗产品专业性强且复杂,而可替代性极弱,易形成供给垄断,因此医疗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般比商品市场更为严重。信息不对称会给医疗服务体系造成严重的危害:医方道德风险问题严重,职业道德缺失,医患关系恶化,医疗价格高企,不公平交易时有发生。
一、当前我国医疗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我国医患之间的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就医过程中患者对价格和医疗服务是“无知”的:不知道医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收费价格,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和效果等诸多专业领域。而与此同时,作为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医生,拥有比患者多得多的有关疾病,治疗方法,预期效果等相关知识。因此,我们在生病之时才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权委托给医生,怎幺诊断、怎幺治疗都听从医生的决策。缺乏医疗知识的患者对医生而言,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这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绘医生带来了“开大处方”诱导需求、增加医疗项目或者延长治疗时间从中牟利的机会,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深度的恐慌和信任缺失。在有关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新一轮探索中,如何解决医疗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成了各方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对医疗市场造成的危害
1、信息不对称引发医方道德风险
在医疗市场上,医方和患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当患者到医院挂号付款时,便与医方建立了一种委托代理荚系,即患者将疾病委托给一个医生进行诊治,希望医生能够认真治疗,尽快医好疾病,医方接受患者委托后凭借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然而由于医疗知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患者和医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的医疗知识,无法准确判断医生的努力程度和医疗水平,而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病痛使其较为脆弱,使他们处于被动地位;医生作为代理人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在交易中具有绝对优势和垄断权力,凭借这种优势,医方侵蚀患方的利益,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产生医方道德风险。
2、信息不对称导致频繁的医患纠纷
当前医疗纠纷额繁发生,原因很多,除少数医疗人员责任心不强,职业素养不够、技术水平低下及失职严重等原因之外,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医方角度来讲,由干医学科学的专业性和人体结构,病理的复杂性,医生判断病因,估计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医疗行业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风险。从患者角度看,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要求尽快恢复健康的心理很迫切,有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医疗行业的特点和客观风险,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医方。而且,由于医院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垒,患者的“知情权”被侵犯,信息交流的不畅通容易导致病人对医方的不信任,一旦医疗效果或费用与患者的预期不一致,就会产生医患纠纷。
3、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医患双方的不公平交易和不平等竞争。
在市场交易中,双方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息优势方对劣势方的欺诈,形成不公平交易,损害对方的利益。在医疗市场上,医方具有信息优势,为了获得个人利益,很可能出现为病人大开处方、做一些不必要检查等情况。而患者很清楚自己与医方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病患得到专业良好、及时的治疗,各个患者之间进行不正当的竞争,找熟人、托关系、送红包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三、解决当前我国医疗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探索
就如何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医疗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1、改进与完善医院评价制度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引入社会性监督力量。比如可以引进运用一套能够共同使用的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系统(HIT)系统,为患者建立电子医疗卫生服务记录。这样,既能够降低医疗成本,也可减少纸文书工作量,同时能够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而且HIT可以追踪患者曾经的治疗记录,系统也可识别出哪些方面存在浪费,从而降低总体医疗成本,限制医疗错误的发生。
2、加强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调整其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现在的以维护医疗机构利益为主的立场,转变为以维护社会公众、患者利益为主的立场,充分发挥其行政监管职能。
3、保持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质,扭转公立医院的过度市场化趋势,实行公立医疗机构业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心,”由其对公立医疗机构收支情况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办理资金的收缴和拨付。
4、改革医院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解除医生个人收入与医疗服务收入之间的联系,引导医生转变行医观念和行为,打击商业贿赂,尤其是药品回扣问题。
5、政府逐步将医疗领域的定价职能交还给市场,让医疗市场形成合理公平的竞争机制。
政府应该从直接规制市场价格和审批的职能转变为“裁判员’的角色,让价格由一个充分竞争的医疗市场来形成。具体而言,政府应该改变医疗领域政府单一投入的体制,鼓励社会多种资本以及外资的进入,打破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关键词]:医疗市场 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 医患关系
信息不对称是由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和威廉维克瑞提出来的,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比如在商业活动中销售者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息占有量不相等,销售者比消费者更了解產品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产生两个问题: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存在直接导致信息不利一方的风险加大,逆向选择同样让信息不利的一方在不觉中做出损己利人的决策。
医疗服务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由于医疗产品专业性强且复杂,而可替代性极弱,易形成供给垄断,因此医疗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般比商品市场更为严重。信息不对称会给医疗服务体系造成严重的危害:医方道德风险问题严重,职业道德缺失,医患关系恶化,医疗价格高企,不公平交易时有发生。
一、当前我国医疗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我国医患之间的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就医过程中患者对价格和医疗服务是“无知”的:不知道医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收费价格,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和效果等诸多专业领域。而与此同时,作为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医生,拥有比患者多得多的有关疾病,治疗方法,预期效果等相关知识。因此,我们在生病之时才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权委托给医生,怎幺诊断、怎幺治疗都听从医生的决策。缺乏医疗知识的患者对医生而言,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这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绘医生带来了“开大处方”诱导需求、增加医疗项目或者延长治疗时间从中牟利的机会,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深度的恐慌和信任缺失。在有关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新一轮探索中,如何解决医疗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成了各方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对医疗市场造成的危害
1、信息不对称引发医方道德风险
在医疗市场上,医方和患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当患者到医院挂号付款时,便与医方建立了一种委托代理荚系,即患者将疾病委托给一个医生进行诊治,希望医生能够认真治疗,尽快医好疾病,医方接受患者委托后凭借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然而由于医疗知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患者和医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的医疗知识,无法准确判断医生的努力程度和医疗水平,而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病痛使其较为脆弱,使他们处于被动地位;医生作为代理人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在交易中具有绝对优势和垄断权力,凭借这种优势,医方侵蚀患方的利益,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产生医方道德风险。
2、信息不对称导致频繁的医患纠纷
当前医疗纠纷额繁发生,原因很多,除少数医疗人员责任心不强,职业素养不够、技术水平低下及失职严重等原因之外,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医方角度来讲,由干医学科学的专业性和人体结构,病理的复杂性,医生判断病因,估计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医疗行业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风险。从患者角度看,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要求尽快恢复健康的心理很迫切,有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医疗行业的特点和客观风险,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医方。而且,由于医院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垒,患者的“知情权”被侵犯,信息交流的不畅通容易导致病人对医方的不信任,一旦医疗效果或费用与患者的预期不一致,就会产生医患纠纷。
3、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医患双方的不公平交易和不平等竞争。
在市场交易中,双方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息优势方对劣势方的欺诈,形成不公平交易,损害对方的利益。在医疗市场上,医方具有信息优势,为了获得个人利益,很可能出现为病人大开处方、做一些不必要检查等情况。而患者很清楚自己与医方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病患得到专业良好、及时的治疗,各个患者之间进行不正当的竞争,找熟人、托关系、送红包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三、解决当前我国医疗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探索
就如何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医疗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1、改进与完善医院评价制度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引入社会性监督力量。比如可以引进运用一套能够共同使用的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系统(HIT)系统,为患者建立电子医疗卫生服务记录。这样,既能够降低医疗成本,也可减少纸文书工作量,同时能够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而且HIT可以追踪患者曾经的治疗记录,系统也可识别出哪些方面存在浪费,从而降低总体医疗成本,限制医疗错误的发生。
2、加强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调整其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现在的以维护医疗机构利益为主的立场,转变为以维护社会公众、患者利益为主的立场,充分发挥其行政监管职能。
3、保持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质,扭转公立医院的过度市场化趋势,实行公立医疗机构业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心,”由其对公立医疗机构收支情况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办理资金的收缴和拨付。
4、改革医院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解除医生个人收入与医疗服务收入之间的联系,引导医生转变行医观念和行为,打击商业贿赂,尤其是药品回扣问题。
5、政府逐步将医疗领域的定价职能交还给市场,让医疗市场形成合理公平的竞争机制。
政府应该从直接规制市场价格和审批的职能转变为“裁判员’的角色,让价格由一个充分竞争的医疗市场来形成。具体而言,政府应该改变医疗领域政府单一投入的体制,鼓励社会多种资本以及外资的进入,打破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