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照亮黑暗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采访过一些有名或者无名的食业家,也有过一些“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简称)朋友。他们都有点钱。
  他们吃饭去的地儿,他们开的车子,他们的手机笔记本和衣服,甚至他们住的房子,我有过机会近距离观摩,然后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失落,连带一点穷人的虚伪的高傲。
  豪车行驶时如船行风中,毫无震动一驶千里,音响一流,上下车时莫名其妙就让人产生一种美好感。宽敞的房子很华贵,卧室大,卫生间大,书房更大,你可以把一家老小都接来,不必担心晚上不方便说悄悄话。
  平常他们很忙,用秒计算时间。所以当他们休息时,会随心所欲。譬如去国外哪片海滩潜个水,譬如去国内哪个山水别墅群消个夏,譬如去哪片高空领域蹦个极跳个伞,譬如……这个休闲项目名单应该很长,但我所知有限。
  其实,都是常人,有得必有失,也有自己出不来的陷阱。
  有位海归,确定采访后派人用奔驰车接我。在他的办公室,他说最初的奋斗史,当下的光荣史,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他翻开一本相册,里面全部是他跟外国地区政要和中国地区政要的合影。时光荏苒,照片仿佛一分钟纪录片,能看到他从留学的浪荡小青年,如何变成了西装革履、表情纹沉重的中年男子。背景换成了越来越大的车和宅,但他的笑容,越来越少。
  采访中,他接到母亲的电话,问他心脏好些没有。他后来跟我解释,一忙就喘,一级台阶都上不了。采访完后,他出去,看见前台小姐身后的画框是歪的,很生气,说一早就让修,现在都没人理。前台小姐只知道诚惶诚恐地站着,他干脆让人找来了榔头和钉_子,丁丁当当地敲上了。这么亲力亲为,心脏怎么会不喘呢?据他的助理讲,他有时会忙到穿着一件不经意间撕破了的衬衫去参加学校演讲。
  他已经快40岁了,仍然单身,没有女友,甚至没有绯闻。他忽然叹口气,说,“有时也问自己,这么辛苦是为哪般?有时想停手,停不了。一天不干事就有危机感。”如果把物质财富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原以为的荣耀,就成了越来越约束灵魂的绳索。
  另一位采访过的董事长,很早就知道“辛苦是为了哪般”。他出生富贵,即使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依然锦衣玉食。有次,他跟着父母去山西一个特别偏僻干旱的山区探亲。屋外围了五六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嘻嘻哈哈地看热闹。他吃完一个苹果,把果核扔到屋外,溅起了一阵黄色的土尘。紧接着,爆起更大的一阵土尘——那些孩子,聚拢在果核的周围争吵厮打,恍如那是一颗至高无上的珠宝。最高且瘦的一个孩子抢到手,马上塞到嘴里,露出骄傲的笑容。看着那个笑容,九岁的他惊愕莫名,心中难受至极。他走的时候,把包里的苹果全部悄悄放在了泥巴做的窗台上。
  之后,苹果核就在他心底发了芽。嫩嫩的两片叶子,一片是怜悯,一片是慈善。出了国,又回国创业,他始终像个“苦行僧”。公司上市之后,他依然开着奥拓,在路边小饭馆吃饭,睡在简陋的办公室。他对我说:“我过过好日子,没有什么物质需求。”后来被同级领导强力执行,他才勉强换了坐骑和住处。他把自己挣的钱,几乎都修建了乡村学校,乡村道路,或者资助了乡镇企业……他说,目睹那种非人的贫穷,是人类都应感到羞耻。
  在那些裘马轻肥的同行当中,他总是简朴寡语,如同潜伏的森林动物。他被人尊敬,却并不被人理解。有次会议临时取消,他竟然对多出来的那点时间不知所措,无人可以邀约。去了饭馆坚持要了两副碗筷,吃一副看一副……那闲置的碗筷里,有着他不愿面对的刻骨孤独。后来他爱上了旅游,会在某个让人蠢蠢欲动的季节,突然消失,去和遇上的陌生人说话。
  还采访过一些企业家,今天风光无比,明日忽然负债累累。下落不明或者被羁押的,也有。另外一些人寄情于山水、笔墨或者古玩,或者也寄情于慈善,坦承“做慈善就像听一场高雅的音乐会,能让心灵平静而且幸福”。平心而论。选择做富人,也只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并非最好,也非最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们的路因为更风光所以更艰险。他们的荣耀如同太阳光芒,但太阳落山了,某些富人的内心,跟某些穷人一样,都是一片黑暗。
  能照亮黑暗的,绝对不是存折上的阿拉伯数字。不管是贫是富,看一场好电影,听一张好碟,漫步在一条美丽的街道,仰视洁净的星空,抱着爱人或者抱抱熊做个好梦,天下的幸福,不认钱袋,大抵相同。
  编辑 胡莉莉
其他文献
想唱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歌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是虎年春晚小品《我心飞翔》里大队长的台词。因为参加训练的五个女飞行员都很想驾机飞过天安门,亲自参加60年大庆阅兵,但必须有一个人当“备飞”,无法实现梦想,这就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揭示了一个生活中很普遍的规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梦想都很丰满,甚至丰满到漫无边际;但现实却很骨感,很残酷,很吝啬,总是让许多
成功的珍珠,是智慧在闪光    几年前,刚满20岁的她在杭州市的一间花店打工。一天,她去参加朋友的一场婚礼,当婚礼进行到高潮时,从空中洒下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花瓣,把整个婚礼装点得浪漫漂亮,富有情调。细心的她发现飘落下来的花瓣并不是真正的花瓣,而是合成的塑料花瓣。  为什么不选用真正的鲜花花瓣,这样不就更富有浪漫的情调吗?她灵光一闪:花店经常出租花篮,每次收回花篮后,总是把这些用过的鲜花扔进垃圾场里
看新闻联播,有宣传奥运的节目,其中市民积极投身奥运会学英语,而且还跟外国朋友交流,镜头中一个六十多岁老太太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七年前就开始苦学英语。记者到她家采访的时候,她老人家挥手、耸肩动作做得很是地道,用英语说完“你好”,又来了一句“娃儿开门去北京”,给人感觉还挺像回事。  后面接着一个镜头:老太太在自己家里接待了美国的一个家庭。过程中好像要发一张宣传单之类的纸片,这老太太习惯地伸出右手食指在
造物主是公平的,生命中的许多东西都是值得欣赏的。而欣赏,不是崇拜。索拜是一种无知的狂热、无谓的盲从,而欣赏则是一种怡然冷静的心情,一种给予与温馨,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用耳朵、眼睛去触摸、去感受、去赏识、去领略的理智自得。  用欣赏的目光去看世界,这个世界会因此而更加美满:用欣赏的目光去看自然,会顺其然而陶冶高雅的情操;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尘世,用丰富的感情去面对人生,会懂得许多豁达的处世之理,会默默地
在首都博物馆精品云集的瓷器展厅中,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镇馆之宝——青花凤首扁壶。这是一件元代大青花瓷作品,壶身为扁圆形,小口,以凤首作流,凤尾卷起作柄,借壶身为凤身,绘凤穿番莲纹饰,乍看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穿行于莲花之中。整件作品,装饰和造型融为一体,别致新颖,胎体洁白,釉色纯净青翠,堪称完美。  如果告诉你,这是一件完全由碎片修复而成的陶瓷,你相信吗?  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元大都遗址被发
2006年初夏,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突然红得发紫,他的一套《品三国》书稿竞标引起了中国出版界的轰动,先是说有500万的版税,后又说已暴涨到780万。8月5日易中天在上海书展签名售书,一连签了2000多册,签坏了8支笔,最后累得他实在握不住笔了,人们还是不肯离去。易中天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轰动和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他出色的沟通艺术获得的。    放下架子,贴近听众    易中天一反学者教授端着架
一“书虫”大餐(印尼)吉泰特  二“快餐”(乌克兰)库斯托夫斯基  三 秀色可餐(乌克兰)奥列格  四 量口定做(比利时)达米亚恩斯  五“找茬?!”(乌兹别克斯坦)拉夫珊
以我看,人生无非就是两个词:“放下”与“执著”。比如我有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断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之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   可谁料,一晚上,主张放下的几位却始终没放下几十年前的“文革”旧怨,那时谁把谁怎样了呀,谁和谁是一派的呀,谁表面如何其实不然
一生只为房  郭震生  父亲9岁时,父母双亡。大姑出嫁时,他被当时这个唯一的亲人带到婆家,他的房子留给了堂叔。  父亲18岁时,当兵去了部队,营房是他的房。退伍后的他来到工厂上班,宿舍是他的房。  父亲27岁时,入赘到母亲家,所以我从小被外婆带大的。直到我9岁时,单位一间16平方米的蜗居成了父亲真正的房,也成了我们的家。  父亲36岁时,随着弟弟的到来,房子不够住了,他就在平房前的院子里用石头和砖
张虹在文化公司做图书编辑,别看她小鸟依人的样子,脾气却犟得像头牛,常常因为工作上的不同意见,跟老总争得面红耳赤。  前不久,公司的编辑部主任辞职,最有资格接替这个位置的,只有张虹和李菁两个人。两个人都是公司的老员工,资历相差无几,业务能力也不相上下。所不同的是,李菁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深受老总喜爱。竞争已悄悄展开,两个人都鼓足了干劲,努力表现。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张虹的老毛病又犯了。由她策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