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变化及意义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953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9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稳定期38例,AECOPD 60例,同期入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进行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以及FEV1/FVC]检查,采用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D-D水平。

结果

COPD稳定期和AECOPD的PCO2分别为(45.30±3.18)mmHg、(51.44±5.12)mmHg,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9.45±4.05)mmHg(t=4.414、7.556,均P<0.01),PO2、PO2/FiO2、FVC%、FEV1%、FEV1/FV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618和7.702,21.433和26.316,4.323和8.302,5.112和10.384,4.191和9.511,均P<0.01),AECOPD的PCO2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t=4.331,P<0.05),PO2、PO2/FiO2、FVC%、FEV1%、FEV1/FVC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t=5.702、4.652、3.773、6.241、5.806,均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D-D为(0.33±0.05)mg/L,COPD稳定期为(0.77±0.08)mg/L,AECOPD为(1.58±0.10)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67,P<0.01),COPD稳定期和AECOPD的血浆D-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4.667、13.224,均P<0.05),AECOPD的血浆D-D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t=9.471,P<0.05)。血清D-D与PCO2呈正相关(r=0.661,P<0.05),与PO2/FiO2、FEV1/FVC呈负相关(r=-0.964、-0.589,均P<0.05)。

结论

D-D与动脉血气、肺功能存在相关性,D-D检测能有助于准确评估COPD分期、病情程度,利于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核武器、核恐怖活动、核设施事故对人们的核辐射损伤威胁逐步增加.对抗核辐射损伤,即急性放射病(ARS)药物的需求就显得十分迫切.ARS治疗策略大致分为化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及易损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规律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LDL-C未达标的AC
本文介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国内外急诊中的应用现状,包括院前急救、急诊创伤及非创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并与其他急诊评分进行了比较.多数研究者认为,该评分系统具有快
目的 研究床旁超声探测颈内静脉管径和呼吸变异指数(respiratory variation inder,RVI)在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中的应用,探讨颈内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和中心静脉压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ATBI)时谷氨酸转运体(GLT-1)和GLAST信号通路转运活性和表达水平,以及早期血清蛋白S100β、脑组织总钙含量和含水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硫酸镁治疗大鼠百草枯(PQ)中毒时肺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钙-ATP酶(Ca2+-ATPase)的表达及胶原生成变化.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中毒组(PQ组)、
在杀鼠剂中毒中,抗凝血杀鼠剂中毒临床最为常见.国内报道[1]显示,每年约有10万人发生急性中毒,其中急性杀鼠剂中毒就有5~7万人.虽然目前毒物检测等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但误诊率
目的 了解北京市景区内急救药械配置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北京市3A ~5A级景区的急救药械配备现状,并针对景区适宜的急救配置内容和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n=48)和B组(n=48),A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双嘧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HIF-1α、Ca
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和PCR等实验技术,探讨彝族和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彝族男性高血压和正常血压者ACE基因DD型所占比例分别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