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有期徒刑分等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z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期徒刑分等主要是指在我国制度的有期徒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轻、中、重等级的划分。通过有期徒刑等级划分,具有标示不同期限自由刑法改造效果的实质机能。本文便以有机徒刑分等为例,对其展开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有期徒刑;分等;刑事立法;行刑
  1前言
  有期徒刑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一种刑罚。而对有期徒刑进行分等,不论是对犯人还是对司法部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对有期徒刑分等的重视,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方法,做好有期徒刑分等工作,便也显得尤为关键。
  2有期徒刑分等的重要性分析
  对有期徒刑进行分等,具有如下三点现实意义:其一,有期徒刑分等是贯彻重重轻轻刑事政策的需求。我们所说的“重重轻轻”刑事政策,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社会危害的行为及不同人格危险的行为人,给予不同方针的刑事政策。有期徒刑分等,对于贯彻重重轻轻刑事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等,对于轻度者给予轻刑,重度者给予重刑,保证立刑符合立法观念中的刑格。
  其二,有期徒刑分等是对自由刑单一化的要求。自由刑单一化包括有期徒刑与短期自由刑单一化、终身自由刑与其他自由刑单一化、不同类别自由刑单一化三种含义。而根据有期徒刑分等的特点,其对自由刑单一化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有期徒刑与短期自由刑、终身自由刑与其他自由刑单一化两方面。自由刑单一化的要求是在废止或限制终身自由刑、死刑的基础上,提高有期徒刑的刑期。若将有期徒刑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便可让立法者在刑事立法中根据刑期分等配以相应的刑罚[1]。
  其三,有期徒刑分等是促进司法与立法合理的表现。若未对有期徒刑进行分等,则其在最高刑与最低刑之间没有任何提醒立法者需注意的临界点,这样一来,容易造成立法者对法定刑配置的疏忽,导致刑事立法上法定刑配置不均的问题。但若是对有期徒刑进行分等,可使立法者清晰看出轻、中、重等刑罚的特点,以由来起到提醒或警示作用,从而促进司法与立法的合理性、规范性。
  3有期徒刑分等的依据分析
  对有期徒刑进行分等,主要是以如下几点作为依据:①罪需综合性。充分考虑到预防该犯罪的需要,是指按照预防的需要,所应分配的刑罚应轻于按犯罪的轻重所应分配的刑罚,可分配轻于犯罪的轻重所决定的刑罚。②社会危害性。立法者要充分考虑到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因此,需将犯罪的应受刑罚处罚性与社会危害性轻重并列,作为法定刑设立的依据,从而衍生出以刑制罪的理论。③犯罪社会危害性与社会心理的刑罚感受性。是指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法律后果,同时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心理的刑罚感受性,判断行为能够给予多重的刑罚处罚。
  4有期徒刑分等的方法分析
  4.1根据主、客观因素的总和进行分等
  4.1.1根据客观危害因素进行分等
  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对于有期徒刑的分等,可主要根据客观危害因素进行,而客观危害的评价因素包括有:犯罪的对象、犯罪的时间与地点、犯罪的危险性、所侵害的权益、犯罪造成的实际损害、犯罪的实施程度等等。通过对以上诸多客观因素的综合,得出犯罪实际造成的危害程度,根据危害程度进行有期徒刑分等。
  4.1.2根据主观危害因素进行分等
  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学者倾向于利用客观危害评价因素对有期徒刑进行分等,但也有部分学者倾向于利用主观危害因素进行分等。犯罪的主观危害因素包括有:犯罪的起因、犯罪的罪过形态、犯罪的动机与目的、犯罪人的身份、犯罪人对于犯罪的认识程度、犯罪人在犯罪中的表现以及犯罪人的生理与精神状况等。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采用主观危害因素进行有期徒刑分等,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4.2根据有期徒刑刑期进行分等
  我国目前对于有期徒刑的分等,主要分为轻度有期徒刑、中度有期徒刑与重度有期徒刑三种,其中轻度有期徒刑是指犯罪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大,处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中度有期徒刑是指犯罪情节较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重度有期徒刑是指犯罪情节极度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十分大,处以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通过明确有期徒刑的分等原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便可根据最简单、最直接的刑期计算法对有期徒刑进行分等。
  ①死缓罪犯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根据我国刑法第50条及刑法修正案(八)第4条的规定:死刑缓期执行的,若在死缓期执行期间无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便可减为无期徒刑;若有重大立功表现,待二年期满后可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根据以上原则,可将此类有期徒刑罪犯划分为重度。②无期罪犯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若无期徒刑罪犯在服刑期行,确有悔改或有立功表现,则可待服刑二年后酌情减刑,一般可减刑为十三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根据此种有期徒刑刑期计算法,该类刑罚也可划分为重度。③数罪并罚的处理。根据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修正案)中第六十九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了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以外,判处有期徒刑应该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因此,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足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④有期徒刑减刑。对有期徒刑罪犯在执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便可给予减刑,通过减刑,使服刑期逐渐缩短,便可将刑罚渐渐由重度降为中度或是轻度。
  有期徒刑分等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国各司法部门理当提起重视,针对当前有期徒刑存在的问题,站在立法角度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合理设计有期徒刑定刑的等级,以保证有期徒刑实施的效果,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贾健.论有期徒刑分等的机能与模式[J].西部法学评论,2012,(2)9-13.
  [2]徐显忠,徐金容.拘役和有期徒刊能否合并执行[J].中国检察官,2013,16(4):53-57.
  [3]马长生,许文辉.死刑限制视角下的有期徒刑上限提高论——兼论我国重刑体系的冲突及衔接[J].法学杂志,2010,1(1):17-21.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其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对幸福及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庆市S地区578名幼儿教师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揭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衰减和增加的要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些策略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重庆市;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期刊
当前,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使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为复杂和严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党组织负责人对基层组织建设定位不准。主观认识上的片面性。只重视硬件建设,认为抓党建就是建“两室”,没有真正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当作系统工程去抓;二是领域覆盖上的局限性。认
期刊
摘 要: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教育环境下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辅导者和监督者。在此环境下教师要“扮演”好多重角色、发挥“导学”作用,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支撑,通过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将教师的引导、指导、诱导、辅导、督导贯穿于学员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着重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员综合素质,探索有别于传统常规教育的教学模式,从而走出一条人才培养
期刊
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自主学习是形成探究学习的基础,是内部动力,合作学习是形成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探究学习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准确把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中的自主意识  1.科学处理教材,突出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但教学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如何使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鲜明的教学主题与新颖的教学设计相结合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肯定有其教学重点,也有几个教学难题,这些重点与难题的内在联系,必然上升到知识、能力与智力结合的某一高度,这便是这节课的主题。缺乏主题的课,就象没有主题的文章一样没有生机,主题不鲜明的课堂也是科学性不强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既不利于深化知识,又
期刊
听力能力测试有心理、瞬时、信息三个方面效应,决定听力能力高低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登时理解所听材料的内在联系,领会其大意,抓住其重点。当然,听力测试也有一些应试技巧,以求得考试达到最佳状态、应试更娴熟。  一、安定情绪、集中精神(听前)  听力能力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检测。过于紧张焦急的情绪容易产生恐慌心理,有碍考生正常发挥,听力反应速度、把握信息的准确度会大打折扣。听之前(或发卷前),以便轻松、
期刊
摘 要:初高中物理知识有一个衔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这个衔接,避免脱节现象的出现。教师可以利用生成性教学引导知识的迁移:从学生方面着手,改变降低学习台阶的高度。利用生成性教学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迁移:关注教学内容新旧知识的联系,关注预设和生成的配合。利用生成性教学促进初高中知识衔接的优势:符合新旧知识的发展规律,可防止初中知识的干扰,培养勇于创新的意识。  关键词
期刊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阐述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又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教师要特别重视修改,把它看作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尤其是当堂修改,在交作文前再读再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期刊
2012年某月某日,我有幸参加2012陕西高中历史研修班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在这10天高强度、高密度的研修学习中,我聆听了来自省内各地高中历史教育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部分一线教师对高中历史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精辟阐述;耐心观摩了吴积军老师的《中学校本研修方法与内容》;胡鸣焕教授的《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高效课堂实践操作》;刘俊凤老师的《政治制度与历史教学研究》,三原南郊中学的宋同乐老师的《“为
期刊
摘 要:集邮活动增知益智、陶冶情操,但这种高雅、健康的文化活动却在高校中影响甚微。为了传承集邮文化,借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推动校园集邮文化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集邮;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院校领导与教职员工参与的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各种文化和制度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校园精神、文明修身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