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游记的山地民族旅游体验研究——r以黔东南州为例

来源 :资源开发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f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携程网上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关的网络游记为例,利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归纳总结民族旅游体验要素及结构,通过“重要性—表现性”分析法(IPA)获取游客的民族旅游体验质量.结果显示:①山地民族旅游包括自然风貌、民族人文风光、民族建筑要素、文化展示场所、民风民俗和民族节庆等22个要素指标.②通过SNA分析发现,民族旅游体验要素网络结构核心多、密度高.其中,民族自然风光、旅游身心体验和民族餐饮体验是最核心的3个要素,最为边缘的要素为民族特色旅游产品、文化展示场所和山地气候感知.③黔东南民族旅游体验中游客总体较为满意,旅游体验质量较好,旅游者对黔东南的自然风光最满意,对于民族旅游特色旅游产品评价最差.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基于河南省511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不同兼业程度玉米种植户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兼业等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
旅游吸引力评价对文化遗产景区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旅游吸引力评价体系,并以北京颐和园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游客对自然
服装设计是发现美、创造美的工作,服装设计师被誉为“美的使者”.为了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江苏省海门中南东洲国际学校于2017年成立了服装设计社团,致力
期刊
穿越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物,时刻经受着岁月的侵蚀.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让其更加完整地流传下去,是该领域的一大难题.如今,AI技术开始跨界文物保护领域,让更多文物的生命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