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矫形外科水平的不断提高,负重骨骼脊柱的严重畸形已经可以通过手术矫正,恢复正常的生理形态.反映生物力学变化的立位影像是矫形治疗首选的检查;而其局部的形态和结构也有助于术者对矫形材料固定部位的选择,以及结构重建稳定性的预测。
【机 构】
: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矫形外科水平的不断提高,负重骨骼脊柱的严重畸形已经可以通过手术矫正,恢复正常的生理形态.反映生物力学变化的立位影像是矫形治疗首选的检查;而其局部的形态和结构也有助于术者对矫形材料固定部位的选择,以及结构重建稳定性的预测。
其他文献
患者女,62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酸胀,同时伴有腰脊部酸痛.体检:上腹部压痛,以右上腹为著,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糖链抗原(CAl9-9)52.6 IJ/L,癌胚抗原(CEA)1.02靏/L,血、尿淀粉酶正常.术前超声、CT和MR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
椎管内结核(intraspinal tuberculosis,ITB)包括脊髓髓内结核和脊髓膜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脊髓和(或)脊髓膜引起的感染性肉芽肿所致,临床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 [1],影像学上缺乏对其足够认识,笔者搜集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椎管内结核5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合文献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旨在探讨椎管内结核的MRI表现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
目的 探讨DSA、CT和经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灌注CT成像对肝转移瘤的血液供应显示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原发病灶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瘤患者资料,均进行了CT平扫、多期CT增强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DSA检查,其中,56例还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的门静脉灌注CT成像(P(1TAP)检查,计算转移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门静脉和正常肝实质的时间-密度曲线(TD
患者男,51岁.于1个月前左髋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呈持续性锐痛,夜问疼痛明显,偶向左下肢放射,症状逐渐加重.体检:左侧髋部有压痛及扣击痛,臀部软组织饱满,未触及明显肿块,局部皮温未见增高,未见静脉怒张,左侧"4"字征阳性。
目的 探讨MR灌注成像测定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价值.方法 对13头实验家猪分别行肝脏CT和MR灌注扫描,计算和比较肝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门静脉灌注指数(PVI)、总肝灌注量(THBF)、对比剂分布容积(D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方法所得参数的差异,及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3头实验家猪肝脏CT和MR灌
江苏省医学影像技术学第八次年会于2008年7月10至13日在连云港市隆重召开。与会代表120余人,听取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汤黎明的“放射外科学的新进展”、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振贤的“对比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寿良的“MRI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王骏的“从网站建设看医学影像技术学发展”、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黄连庆的“多层螺旋CT最大
患者男,69岁.右上腹疼痛不适7 d.体检:右中上腹部可触及直径约13 cm的类圆形包块。
目的 探讨常规MR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48例,其中恶性肿瘤26例(23例I期子宫内膜癌和3例子宫内膜肉瘤),良性息肉样病变22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和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分析其MR平扫及增强图像病灶特征,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纤维核、囊变区及完整结合带在不同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中的出
目的 探讨膝关节脂血症和血症的X线平片、CT、MRI、超声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27例)或穿刺(3例)证实的关节血症(12例)及脂血症(18例)的仰卧位水平摄影X线平片(16例)、CT(30例)、MRI(30例)、超声(24例)4种影像检查方法和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1)X线平片:9例脂血症中8例见脂-液平面,1例脂血症和7例血症见髌上囊密度增高,与肌肉近似.正确诊断骨折1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