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作为一种传播策略——论新媒体时代诗歌的“命名热”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部文学史其实都是一部命名史,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命名定位作家作品的历史位置而建构起来的,诗歌史亦然.在过去的纸媒体时代,各种命名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抵达大众,但尽管如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歌界也曾掀起过“命名热”,“后朦胧诗”“第三代诗”“后新诗潮”等各种诗歌命名接踵而来.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由于新媒体与大众的零距离亲密接触,各种命名能直接快捷地抵达大众,更是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命名热”,“梨花体”“羊羔体”“打工诗歌”“新红颜写作”“草根诗歌”“80后”“70后”“中间代”“中生代”“垃圾诗派”等各种命名纷至沓来,城头变幻大王旗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台,形成空前的命名热潮.在新媒体语境中,命名已不仅仅是“名”的拟定,更是为了搏版面,是话语权的“圈地”运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军事领域当中.目前在军事领域当中,由于紫外光通信具有保密性强、抗干扰性强并且可以全方位的进行
社会的变革和文明的升级并不是纯粹的外部形态变化,它是从内到外的一种系统性关系,人的情感过程是这个关系中的本质和核心.诗歌史告诉我们,诗与文明的演化史是同步的,无论是
期刊
<正>文学分期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时间阶段划分,而是包含复杂的文学史叙述逻辑,特别是对文学发展与演变过程所作的界定,正因为如此,对文学分期的命名与质疑往往能够引发学界的普
近年来,关于新世纪诗歌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它似乎恰如狄更斯所说既处于“最好的时代”也处于“最坏的时代”:有的人认为当今的诗歌处于最好的时期,是新诗最为繁荣、成就
期刊
傅谨教授《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所写起于1900年的戏剧活动,迄于2000年演出的话剧《切·格瓦拉》,论述对象不仅包括话剧,还涵盖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