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创意和美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小玲,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幼儿园教师,她曾获“无锡市勤远教师”“滨湖区学科带头人”“滨湖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在教育教学中,她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能积极垒砌情趣漫溢的幼儿教育世界及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文化,引领孩子们快乐感受艺术的美与创造的乐趣,自然而然地滋润“每个幼儿心里那一颗美的种子”。其组织的美术活动多次获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一、二等獎。在自主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她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的辐射作用,多次在全国、省、市区活动中进行“幼儿艺术教学”“幼儿趣味玩泥”“幼儿园环境创设”等相关的专题讲座及现场活动展示,均受到高度好评。多篇论文、案例、随笔及指导的幼儿绘画作品在各类比赛中发表或获奖。
  她创设的美术区域环境
  她辅导的幼儿作品
其他文献
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普遍比较重视数学的逻辑体系和系统性,重视学科解题技能的演练,重视在数学内部纯粹性地学数学,而却忽视学生的数学活动、情感体验。忽视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忽视多维度地学数学、说数学、做数学,忽视数学素养的提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写数学日志能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可给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机会与平台,可成为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    一、数学日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笔者结合“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猜想情境——导入新知    创设猜想情境,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语言的质量直接制约着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与处理,影响着新知识的构建进程和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有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有效的基本保证,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课堂高效的重要特征。解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富有如下特点:    一、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
“加法结合律”教学片断    出示体育活动的情境问题图: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生1:(28 17) 23=68  生2:28 (17 23)=68  师:这两道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相等,它们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28 17) 23=28 (17 23)。  师:仔细观察等
课堂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阵地。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境界,必须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落到实处。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准确、得体的课堂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挑战智慧,培植情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语文课堂评价除了目的要明确、重心要明了、内容要优化外,特别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艺术化以及评价语言的精当化。    一、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当前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了激励与发展的作用。为使评价更能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所有的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尝试。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用激励手段分不开。”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现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一课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 创设现实情境,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门槛效应——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跳一跳,够得到”的可接受目标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带领学生与市郊的一些妇女(A组)交涉,提出要在她们家的窗户上安一个无害的安全行车标志,两周后再进一
《庐山云雾》(浙教版第七册)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以“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作为过渡,引出对庐山云海壮观景象的具体描写。现以该文第五自然段教学为例,来探讨虞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喜欢读这段课文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读,接下来,老师先为大家读读这段课文,好吗?  (师朗读课文,故意读得较为平淡,但很正确,很流畅)  师:刚才,老师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觉得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