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常性思想工作是企业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其根本是做人的工作。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努力解决好如何看待、培育、帮助干部职工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起点和层次。就新时期下企业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带来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做好新时期企业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经常性 思想工作 基层职工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020215-01
经常性思想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职工在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现实思想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疏导工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影响着人们思想,企业信息渠道的不断扩大,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日益变化。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我们企业的思想工作也带来了新的课题,针对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做好基层干部职工经常性思想工作,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经常性思想工作带来的新情况
企业目前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企业职工。这些年轻职工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并且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理想追求;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善于接纳新鲜事物,但易受外界因素和杜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变化对我们要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职工的思想工作对于企业基层管理十分重要,目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改变着这些年轻的职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他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基层经常性的思想工作,主要根据基层单位根据思想工作的总要求,围绕新形势下中心工作任务,抓住各种时机,针对本单位基层职工的思想实际和带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的思想教育和工作。结合当前这些新的变化、新的挑战,改变传统的思想工作方法手段。
二、新时期改进和加强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转变观念,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职工。从主体地位上讲,尊重干部职工的主体地位,是一个时代性重大课题。广大基层职工是企业建设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全面建设的根本力量。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广大基层职工,任何时候企业基层职工的主体地位都不可替代。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注意发挥基层职工的聪明才智,把尊重基层职工的主体地位体现到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问计于基层企业职工、借力于基层企业职工,从根本上解决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唯靠谁、相信谁、为了谁”的问题,从而牢固树立广大基层企业职工可亲、可爱、可信、可靠的理念。
从特征发展上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同时代塑造不同的人格,认知基层职工必须因时而异。基层职工的思想是一个发展动态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决定了经常性思想工作也不可能“一跳而就”、“一劳永逸”。因此,要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破除“一锤定音”、“一好百好”的思维模式,要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企业形势任务、紧贴基层职工思想实际,不失时机地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
(二)用科学务实的态度培育基层干部职工。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把握实质,用科学务实的态度培育基层干部职工。用以人为本的观念,立足企业实际,尊重基层干部职工个体差异,关注心理健康等特点,用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培育基层干部职工,真正解决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根本问题。
1、着眼干部职工全面发展。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培养基层干部职工立足企业成人成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和关怀。要把满足基层干部职工全面发展作为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效能的一个新增长点。要深人开展“创律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职工”活动,通过办培训班、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电大夜校等措施,营造有利于基层干部职工成人成才的“软环境”;要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企业文化阵地,广泛开展适合青年干部职工特点的企业大文化活动,营造团结、和谐的时代氛围;大力开展荣辱观教育,用胡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来规范言行,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干部职工成人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使企业真正成为干部职工干好事业的一方热土、成人成才的一片沃土、净化灵魂的一席净土。
2、着眼职工个体差异。当前,企业人员成份:既有七十年代的“下乡族”、“接班族”,也有部队回来的“转复族”;既有本科学历的“高材生”,也有初中没毕业的“半文盲”。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大不相同,导致他们对物质文化需求和个人成长进步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他们希望展示个性、强调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对此,尊重基层干部职工的个体差异,就要采取因人而异、因奉而教、因地而异等方式方法进行培养,以此满足基层干部职工的不同需求。
3、着眼基层干部职工心理健康育人。当前,基层干部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事关基层干部职工身心健康、企业安全稳定,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部分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区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界限,往往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来解决,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做,结果适得其反,影响了经常性思想工作质量。对此,必须注意发挥心理专家、医生、骨干作用,定期为企业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和掌握干部职工的心理动态。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以主动、平等、互动的方式对干部职工开展工作,力戒主观臆断、传播隐私,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用实在的办法帮助基层职工。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广大基层职工的最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需求、关注权益,努力做到情为基层干部职工所系、心为基层干部职工所想、权为基层干部职工所用、利为基层干部职工所谋。基层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往往是由实际问题引发的。关心干部职工的冷暖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对那些伤病残干部职工要积极稳妥地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及时为他们求医问药,联系体系医院,办理评残等各种手续,争取相应待遇;对干部职工家庭突遭变故、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也都要时刻关注,确保经常性思想工作贯穿和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建设之中,做到哪里有人哪里就有经常性思想工作,以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基层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经常性 思想工作 基层职工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020215-01
经常性思想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职工在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现实思想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疏导工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影响着人们思想,企业信息渠道的不断扩大,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日益变化。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我们企业的思想工作也带来了新的课题,针对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做好基层干部职工经常性思想工作,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经常性思想工作带来的新情况
企业目前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企业职工。这些年轻职工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并且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理想追求;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善于接纳新鲜事物,但易受外界因素和杜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变化对我们要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职工的思想工作对于企业基层管理十分重要,目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改变着这些年轻的职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他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基层经常性的思想工作,主要根据基层单位根据思想工作的总要求,围绕新形势下中心工作任务,抓住各种时机,针对本单位基层职工的思想实际和带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的思想教育和工作。结合当前这些新的变化、新的挑战,改变传统的思想工作方法手段。
二、新时期改进和加强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转变观念,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职工。从主体地位上讲,尊重干部职工的主体地位,是一个时代性重大课题。广大基层职工是企业建设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全面建设的根本力量。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广大基层职工,任何时候企业基层职工的主体地位都不可替代。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注意发挥基层职工的聪明才智,把尊重基层职工的主体地位体现到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问计于基层企业职工、借力于基层企业职工,从根本上解决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唯靠谁、相信谁、为了谁”的问题,从而牢固树立广大基层企业职工可亲、可爱、可信、可靠的理念。
从特征发展上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同时代塑造不同的人格,认知基层职工必须因时而异。基层职工的思想是一个发展动态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决定了经常性思想工作也不可能“一跳而就”、“一劳永逸”。因此,要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破除“一锤定音”、“一好百好”的思维模式,要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企业形势任务、紧贴基层职工思想实际,不失时机地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
(二)用科学务实的态度培育基层干部职工。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把握实质,用科学务实的态度培育基层干部职工。用以人为本的观念,立足企业实际,尊重基层干部职工个体差异,关注心理健康等特点,用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培育基层干部职工,真正解决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根本问题。
1、着眼干部职工全面发展。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培养基层干部职工立足企业成人成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和关怀。要把满足基层干部职工全面发展作为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效能的一个新增长点。要深人开展“创律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职工”活动,通过办培训班、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电大夜校等措施,营造有利于基层干部职工成人成才的“软环境”;要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企业文化阵地,广泛开展适合青年干部职工特点的企业大文化活动,营造团结、和谐的时代氛围;大力开展荣辱观教育,用胡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来规范言行,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干部职工成人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使企业真正成为干部职工干好事业的一方热土、成人成才的一片沃土、净化灵魂的一席净土。
2、着眼职工个体差异。当前,企业人员成份:既有七十年代的“下乡族”、“接班族”,也有部队回来的“转复族”;既有本科学历的“高材生”,也有初中没毕业的“半文盲”。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大不相同,导致他们对物质文化需求和个人成长进步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他们希望展示个性、强调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对此,尊重基层干部职工的个体差异,就要采取因人而异、因奉而教、因地而异等方式方法进行培养,以此满足基层干部职工的不同需求。
3、着眼基层干部职工心理健康育人。当前,基层干部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事关基层干部职工身心健康、企业安全稳定,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部分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区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界限,往往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来解决,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做,结果适得其反,影响了经常性思想工作质量。对此,必须注意发挥心理专家、医生、骨干作用,定期为企业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和掌握干部职工的心理动态。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以主动、平等、互动的方式对干部职工开展工作,力戒主观臆断、传播隐私,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用实在的办法帮助基层职工。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广大基层职工的最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需求、关注权益,努力做到情为基层干部职工所系、心为基层干部职工所想、权为基层干部职工所用、利为基层干部职工所谋。基层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往往是由实际问题引发的。关心干部职工的冷暖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对那些伤病残干部职工要积极稳妥地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及时为他们求医问药,联系体系医院,办理评残等各种手续,争取相应待遇;对干部职工家庭突遭变故、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也都要时刻关注,确保经常性思想工作贯穿和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建设之中,做到哪里有人哪里就有经常性思想工作,以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基层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