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毛泽东去世何事惹恼华国锋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bage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国锋代表中央致悼词
  1976年9月11日开始举行吊唁活动。毛泽东的遗体被安置在人民大会堂,卧在鲜花翠柏之中,身上覆盖着一面巨大的党旗,8名礼兵守护在遗体周围。中央政治局委员们每4人一组,轮流为毛泽东守灵,其余的都在附近的房间里开会。这天的会议临结束时,张春桥忽然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主席的追悼大会由谁主持?由谁致悼词?”
  照理,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按惯例,当然是由党内职务最高的人来主持或致悼词。可细一想,也不那么简单:当时党内有3位副主席:华国锋、王洪文、叶剑英,让谁主持,谁致悼词?
  领导人名单的排列都是有讲究的,谁来致悼词,等于是向全世界公开宣布谁就是毛泽东权力继承人的问题。
  几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发言。还是叶帅打破了这令人困窘的沉默:“我的意见,追悼会由洪文同志主持,国锋同志代表中央致悼词。”
  众人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两位副主席。
  王洪文皱皱眉没有吭声。
  “叶帅德高望重,还是请你给主席致悼词吧!”华国锋推辞着说。
  叶剑英用手杖猛击地板,大声道:“你是第一副主席,你应该牵这个头。这也是主席生前的愿望。”
  张春桥也含笑补上一句:“打今年4月以来,主席就明确指示由你主持中央工作嘛!”
  华国锋还是推辞:“我能力差,经验少,还是靠大家同心协力,靠集体领导。”
  李先念很不同意这种说法:“集体领导也要有分工负责嘛,你总不能让大家都站在台上集体念悼词吧。”
  华国锋不好再说什么,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四人帮”借遗体保存问题向华国锋发难
  主持会议的王洪文环顾四周,问:“谁还有说的?没有了就散会!”
  张春桥摘下眼镜,慢条斯理地说:“我很赞成先念同志的意见,集体领导也应有个人负责。这不是要突出什么人,而是我们党一贯的组织原则。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要有人拍板决断,更要有人承担责任。”
  张春桥的话总是让人觉得很高深,一时难以明白他的用意,与会者都望着他,希望他讲得明白些。张春桥盯了一眼华国锋,严肃地说:“国锋同志,有件事我要向你汇报一下。”
  “什么事?”华国锋不解。
  “关于主席的遗体安置问题。”
  “这件事不是中央有了决定,主席的遗体作永久性保存,以供后人瞻仰。”
  张春桥点点头,郑重地说:“是呀,这个决定是政治局一致通过的。但我听医生同志讲,由于没有及时采取防腐措施,遗体已经变质,不能再作永久性保存了。”
  张春桥说得很轻,可立即在会场激起一阵响动。
  “什么?”华国锋更是着急,一下瞪大了眼睛。工农出身、感情朴实的陈永贵、吴桂贤顿时痛哭起来。
  张春桥还是不紧不慢:“我听医疗小组的同志讲,凡未采取防腐措施而超过3天的遗体,便不能再作永久性保存。”
  一听这话,江青抢先跳了起来,嚷道:“华国锋,这事你要说清楚,你为什么要毁掉主席的遗体!你安的什么心?你这样做对得起主席吗?”
  北京市市委书记吴德含着泪哽咽道:“要是主席的遗体真出点差错,我们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啊!”
  “既然中央已经作了保留遗体的决定,为什么不及时采取防腐措施呢?是不懂,是忽略,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北京军区司令陈锡联的语气十分严厉,带着责问的意味。
  华国锋的额头一下渗出密密麻麻的汗珠。他神情慌乱,紧张地解释道:“这个,我实在是不懂,也实在是没有想到。”
  “唉,你是第一副主席,这样大的事情怎么能没想到呢?吴德同志说得对,如果主席的遗体因为我们的失职而被毁掉,那中央是无法向全党和全国人民交代的。”张春桥痛心疾首。


  江青对着华国锋大喊:“现在,我可把主席的遗体交给你了,要有三长两短,你要负责!”
  华国锋不买江青的账:“为什么让我一个人负责?大家都是中央委员嘛!”
  江青拖长声调:“你是第一副主席呀!你现在主持中央工作呀!”
  王洪文帮腔:“刚才不是作了决定,18号由你代表中央致悼词嘛!你对我们说这些话,请你到电视上向全国人民解释去。”
  华国锋额角青筋暴起,极力控制住冲动的情绪,竭力平静地说:“如果你们有意见,我可以不致悼词。我也可以辞去职务;但我决不能承担这个责任!”
  叶剑英伸援手为华国锋出谋划策
  华国锋的话软中有硬。叶剑英一拍扶手,大声道:“不,你不能辞职,江青同志说得很好嘛,你是第一副主席,你现在主持中央工作,主席的遗体你能不管吗?你能不负责任吗?”
  华国锋更着急了:“叶帅,主席的遗体已经放了3天,我就是舍出性命也保不住了!”
  “还不足3天,我们还可以想想办法嘛。”叶剑英安慰他。
  秘书在叶剑英耳边说了几句什么,叶剑英点了点头。是轮到叶剑英守灵了,叶帅蹒跚地走出会议室,华国锋紧追几步,与叶剑英并肩,问道:
  “叶帅,你说遗体还有办法保存吗?”
  “当年胡志明同志逝世时,他的遗体就是停放了3天后才决定作永久性保存的,直到今天仍保存得很好。你可以给孙德胜同志发个电报,请他速派遗体保护小组的专家来。”
  “好,我马上以中央的名义给孙德胜同志打电报。”
  “主席的遗体也要立即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现在吊唁的人太多,大厅里空气污染严重,我已派人赶制了一只玻璃罩,先将遗体封罩起来。”
  “叶帅,你想得很周全,太谢谢了。”
  “其实,即便主席的遗体保存不住这也没什么,主席本人就不同意保留遗体嘛!”叶帅神态安然地说。
  “只怕全国人民从感情上接受不了啊。”华国锋心情沉重地叹了口气。
  “更是怕有人借死人整活人噢!现在有人要借这个问题发难。”叶帅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好,好,我马上护送主席遗体去医院,以后请你多帮助。”华国锋十分感激地说。
  华国锋立即护送毛泽东遗体去三○五医院作防腐处理,一面让人给越南发电报,请火速派专家到北京。
  这天深夜12点,华国锋接到叶剑英打来的电话,越南专家组到了北京,这才使得华国锋透了一口气,心里有了底气。
  跳梁小丑“四人帮”计划最终失败
  12日一早,华国锋去守灵。江青一见他就嚷开了:“华国锋,主席的遗体怎么办?我要求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
  华国锋不动声色:“好,好,等一会儿就开。”
  江青抹起眼泪:“主席去了几天了,主席的遗体怎么办?”
  “现在是国锋同志负责,主席的遗体自然是国锋同志负责了。”张春桥又将火烧到华国锋身上。
  姚文元也开始帮腔,摊开一大堆文件,朝政治局委员们一扬,说:“这是从《人民日报》整理的群众来信汇编,群众要求保存主席遗体。”
  江青又一次发威喊道:“可是,我刚才得到报告,主席遗体已经毁坏了,腐烂了。谁干的?政治局一定要追查!”
  华国锋已经得到叶剑英、李先念等老同志的支持,心里有底,任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几个人表演,最后才说:“我现在向大家宣布,经过越南专家组和中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主席的遗体已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可以永久保存了。”
  政治局委员们一听都鼓起掌来。刚才还在流泪难过的几位工农出身的政治局委员,脸上露出笑容。
  等会议厅静下来,华国锋当众宣布:“我提议,在天安门广场立即修建纪念堂,安放主席遗体,供全世界人民和我国人民瞻仰。”
  他的话被掌声淹没……
  (摘自《红墙见证录: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尹家民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其他文献
邓小平病危的那一天  1997年2月,也即旧历丁丑年正月,全体政治局常委都接到通知不要出京,留在家中待命。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变故,而是一个既定的进程日益迫近终点:邓小平走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医院的报告说他已经病危。自从1994年春节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了,境外的媒体就像那个总是高喊“狼来了”的孩子,至少100次说他“病危”,他却在京城里自己那个四方形的院落中,过得既舒适又洒脱。这一次没有谁说
期刊
蒋介石为蒋经国接班台湾做铺垫  1940年代末,蒋介石从大陆带到台湾的军政人员几乎占据台湾所有官场位置,台籍人士在官场想谋到一个科员位置也不易。此举造成逃台的大陆军政人员与台籍人士矛盾尖锐,台湾民众对此也十分不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右翼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向台湾当局施压,要求蒋介石将台湾省长一职交由台湾人做,以缓和矛盾,并力推吴三连、黄朝琴、谢东闵等人选。由于一心想培养儿子接班
期刊
白先勇和白家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十几天,在广西桂林一家小宾馆里,一个姓马的太太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白崇禧的第八个儿子白先勇。  白家十个兄弟姐妹,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是白先勇,他的功课最好,又最听话,传统的价值评价体系自然偏向他一边。当三姐得病之后,已经年迈的父母才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对这个不是那么出色的女儿关怀太少,爱得太少。这种内疚感一直伴随着白崇禧夫妇的后半生,甚至是去世的时候。人走如灯
期刊
充满“意外”的政坛之路  郝龙斌祖籍是江苏盐城,1952年8月22日生于台北市。纵观其从政历程,可说是由一连串的“意外”组成。  “将门之后”从文任教。郝龙斌的父亲郝柏村在20多年前的台湾就已经声名显赫,抗日战争期间曾随中国远征军38师赴缅甸作战,早在1948年就成为蒋介石的侍从官。跟随国民党入台后,他的军事生涯更是达到顶峰,被晋升为“参谋总长”,授予“一级上将”军衔。郝柏村一直期待儿子“从军报国
期刊
成为台湾最年轻的“司长”  说起陈履安,也许在大陆知者不多,但说到陈诚,却知者甚众。陈履安即陈诚的长公子。陈履安,原名履庐,因生于江西庐山而得名。后因庆幸陈诚在西安事变中平安脱险,遂改名履安。  陈诚在大陆时,与胡宗南、汤恩伯同为蒋介石的三大心腹爱将,先后担任过一系列军政要职,直做到参谋总长。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陈诚担任过国民党副总裁、“民国副总统”、“行政院长”,而且是党务方面唯一的副总裁,在政务
期刊
横跨蓝绿的政治出身  和马英九一样,朱立伦也是“外省二代”。他的父亲朱樟兴是浙江义乌人,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到了台湾,任陆军工兵连连长时被派到桃园大溪开路,驻扎在梅鹤山庄,在那里结识了当地望族林家大小姐林桂,彼此相爱、终结连理。  林家先祖林登云祖籍福建漳州,曾担任台湾巨富林本源家族的总执事,随东家住在台北新庄。后来,林本源家族迁居板桥,人称“板桥林家”。林氏家族全盛时期有30多户,是典型的台湾
期刊
毛致用:中国唯一居住在农村的国家领导人  毛致用,1929年11月生于湖南岳阳,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从全国政协副主席位子上退下来后,毛致用回到西冲村,过起了安宁的田园生活。如今,他已经在乡下生活了十多年。  “乡下有三好——空气好、水好、蔬菜好。”  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从北京直奔家乡,盖起3间瓦房做了一介农夫。到如今,他
期刊
江泽民的“五二九讲话”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就在邓小平辞世不久,社会上出现了一群批判者,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改革开放是否将给我们国家的安全带来威胁?他们写了许多文章来论证这个问题,不久就引起了中央的注意。  1997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毕业典礼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他准备了几个月的讲话。后来的几个月中,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把这次讲话叫做“五二九”讲话。  
期刊
邓颖超称李鹏“兰兰”  2014年6月,86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国务院前总理李鹏再推新书。这本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李鹏回忆录(1928—1983)》,是李鹏亲自撰写的一部自传体书籍。全书48万余字,不但详细记述了李鹏在55年中的工作、学习经历,还披露了大量家庭生活细节。  在该书中,李鹏回应了社会传言。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周总理、邓妈妈与我的关系,就是老同志与烈士
期刊
早年海外生涯尤为活跃  马英九祖籍湖南省衡山县(世居湘潭马家堰),1950年出生于香港九龙广华医院。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马英九的名字是根据“上尊大人,英才继起”的族谱排序而来;取名“九”字,则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意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另希望身体如“九如”般健康之意,意即: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山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