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军校任职教育中引入“微课程”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举措。文章从“微课程”的基本特点入手,分析了“微课程”在军校任职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提出了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程 任职教育 军校教育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微课程”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弥补了传统教学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资源。但是,“微课程”在军校任职教育中尚属新鲜事物。因此,如何在军校任职教育中引入“微课程”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微课程”的基本特点
“微课程”是教育者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媒体,记录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其基本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简短化,便于机动学习。微课程长度一般为5分钟,5分钟可以完成一次学习,300秒可以经历一次思考。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便于受众利用机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启发思考。
二是聚焦化,传授主题突出。微课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围绕一个问题重点讲述,聚焦重心难点,讲解具休细致,传达给受众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个具体问题,一个课程突出一个主题,一个课程解决一个问题。
三是多样化,传播媒介丰富。微课程具备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段,同时也因为微课程的微小和简短,使得其传播途径多样化,如存储介质播放、网上视频、手机微视、微博讨论等。
四是群众化,制作普及率高。微课程的研发和制作目的是“为了教学、通过教学、服务教学”。微课程的学习制作比电化教学、多媒体授课等简单明了,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人人都可以成为微课程的研发者。
二、在军校任职教育中运用“微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新时期军校任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各个军校均建立了相应的实装教学场地,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提倡精讲多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利用“微课程”教学,可有效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一是解决任职教育学制短、要求高、实践教学多的问题。教员提前利用网络将课程需要的某些知识点的“微课程”传到网上,学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与阶段复习,节省了课堂授课的时间。课堂授课以解决实战化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础,通过综合问题的分析以及深层次问题的发现与挖掘,进行合作、探究与实践性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是解决课程知识从显性走向隐性、从单一走向综合的问题。制作围绕实战与部队岗位需求的“微课程”,可以将部队问题与训练真正搬到课堂,将部队新装备与新技术真正引入院校。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的情景,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
三是解决培训层次多元、生源基础水平差异大,个体需求不同的问题。近年来,任职培训层次从士官到干部,课程知识点由浅到深,同一班级的生源层次、个人认知能力与经历各不相同,为教员教学带来了烦恼。但“微课程”的出现,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员的需要。每位学员根据个人需求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补漏,通过网络以及课堂进行及时沟通,达到个性学习。
三、在军校任职教育中运用“微课程”的前景构想
目前,军队院校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化教学进程。在这种大环境下,“微课程”的出现有助于增加新的活力。
一是“微课程”可以辅助学员完成复习。平常的课堂中,教员要完成对学员的课后辅导答疑,往往需要多次沟通协调,教员和学员都有“档期”才可以进行。而如果教员将一堂课中的难点、重点等制作成“微课程”,在校园网上共享,并能够提供在线问答的平台,既可以实现学员与教员更好地交流,也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二是“微课程”可作为学员自主创新和研讨时的一个服务项目出现。目前,越来越提倡学员的自主学习,让学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科目。如果将所有学科均制作成微课,那么学员在研讨课上就可以,先看一段“微课程”,再进行探讨。既不耽误课堂进度,学员也会有更多的选择,甚至可以跨专业学习。
三是学员也可反客为主,录制“微课程”,服务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倡导学员踏上讲台,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了“微课程”这种形式,我们也可以让学员自主录制课程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加强课堂的流动性、趣味性,还可以学员锻炼“讲”和“做”的能力,并有助于发现人才。
四、在军校任职教育中运用“微课程”应把握的问题
在“微课程”运用过程中,组训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预先准备要充分。微课程的设计制作虽然相对于其他现代教育媒介较为简单,但是在使用制作过程中,也涉及图像视频的拍摄及处理、文字声音的代人、动画制作等计算机技术,应安排相关人员接受技术上的学习辅导。另外,在相关网站开设专栏进行调试,完善“微课程”在使用中的技术保障。
二是推广手段要科学。在“微课程”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应采取逐步试用,逐步推广,通过绩效来扩大使用范围。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微课程”成为“一阵风”。
三是实践完善促革新。“微课程”是教育者在探索教育技术过程中,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新的教育方式,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军校任职教育中使用,应该根据客观实际进一步完善“微课程”,做到安全保密、统一规范等。
参考文献
[1]邓祖道.军事教育技术学教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2]毋伟刚,李辉,孙水宾.“微课教学”在提高士官组训能力中的实施[J].陆军航空兵学院学报,2010(9).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 (3) .
【关键词】微课程 任职教育 军校教育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微课程”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弥补了传统教学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资源。但是,“微课程”在军校任职教育中尚属新鲜事物。因此,如何在军校任职教育中引入“微课程”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微课程”的基本特点
“微课程”是教育者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媒体,记录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其基本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简短化,便于机动学习。微课程长度一般为5分钟,5分钟可以完成一次学习,300秒可以经历一次思考。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便于受众利用机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启发思考。
二是聚焦化,传授主题突出。微课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围绕一个问题重点讲述,聚焦重心难点,讲解具休细致,传达给受众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个具体问题,一个课程突出一个主题,一个课程解决一个问题。
三是多样化,传播媒介丰富。微课程具备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段,同时也因为微课程的微小和简短,使得其传播途径多样化,如存储介质播放、网上视频、手机微视、微博讨论等。
四是群众化,制作普及率高。微课程的研发和制作目的是“为了教学、通过教学、服务教学”。微课程的学习制作比电化教学、多媒体授课等简单明了,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人人都可以成为微课程的研发者。
二、在军校任职教育中运用“微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新时期军校任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各个军校均建立了相应的实装教学场地,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提倡精讲多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利用“微课程”教学,可有效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一是解决任职教育学制短、要求高、实践教学多的问题。教员提前利用网络将课程需要的某些知识点的“微课程”传到网上,学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与阶段复习,节省了课堂授课的时间。课堂授课以解决实战化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础,通过综合问题的分析以及深层次问题的发现与挖掘,进行合作、探究与实践性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是解决课程知识从显性走向隐性、从单一走向综合的问题。制作围绕实战与部队岗位需求的“微课程”,可以将部队问题与训练真正搬到课堂,将部队新装备与新技术真正引入院校。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的情景,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
三是解决培训层次多元、生源基础水平差异大,个体需求不同的问题。近年来,任职培训层次从士官到干部,课程知识点由浅到深,同一班级的生源层次、个人认知能力与经历各不相同,为教员教学带来了烦恼。但“微课程”的出现,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员的需要。每位学员根据个人需求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补漏,通过网络以及课堂进行及时沟通,达到个性学习。
三、在军校任职教育中运用“微课程”的前景构想
目前,军队院校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化教学进程。在这种大环境下,“微课程”的出现有助于增加新的活力。
一是“微课程”可以辅助学员完成复习。平常的课堂中,教员要完成对学员的课后辅导答疑,往往需要多次沟通协调,教员和学员都有“档期”才可以进行。而如果教员将一堂课中的难点、重点等制作成“微课程”,在校园网上共享,并能够提供在线问答的平台,既可以实现学员与教员更好地交流,也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二是“微课程”可作为学员自主创新和研讨时的一个服务项目出现。目前,越来越提倡学员的自主学习,让学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科目。如果将所有学科均制作成微课,那么学员在研讨课上就可以,先看一段“微课程”,再进行探讨。既不耽误课堂进度,学员也会有更多的选择,甚至可以跨专业学习。
三是学员也可反客为主,录制“微课程”,服务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倡导学员踏上讲台,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了“微课程”这种形式,我们也可以让学员自主录制课程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加强课堂的流动性、趣味性,还可以学员锻炼“讲”和“做”的能力,并有助于发现人才。
四、在军校任职教育中运用“微课程”应把握的问题
在“微课程”运用过程中,组训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预先准备要充分。微课程的设计制作虽然相对于其他现代教育媒介较为简单,但是在使用制作过程中,也涉及图像视频的拍摄及处理、文字声音的代人、动画制作等计算机技术,应安排相关人员接受技术上的学习辅导。另外,在相关网站开设专栏进行调试,完善“微课程”在使用中的技术保障。
二是推广手段要科学。在“微课程”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应采取逐步试用,逐步推广,通过绩效来扩大使用范围。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微课程”成为“一阵风”。
三是实践完善促革新。“微课程”是教育者在探索教育技术过程中,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新的教育方式,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军校任职教育中使用,应该根据客观实际进一步完善“微课程”,做到安全保密、统一规范等。
参考文献
[1]邓祖道.军事教育技术学教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2]毋伟刚,李辉,孙水宾.“微课教学”在提高士官组训能力中的实施[J].陆军航空兵学院学报,2010(9).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