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真正意义的模块儿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语言教学,但语言按载体不同又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教学生学习书面语言,而任何一项重要语文能力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所以应该按文体组织模块儿教学,突破单元的限制,这有利于自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精神,有利于考试。不能用描述过程和方法的词语表述课程目标。
  关键词:模块儿教学 课程总目标 课程主要目标 书面语言 学分
  2009年秋季,我校正式进入新课程。我是我校第一批进入新课程的语文教师。现在,必修5已经教完了,回顾一年半的语文教学,觉得老师们还是单元教学,单元检测;考试还是以百分计,用综合卷。并且“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都随意穿插在阅读教学中,没有专门的教案和明确的授课要求。
  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不可动摇的方向。“模块儿教学”确是语文教学最后要走的道路。那么,为什么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人们的模块儿意识如此淡漠呢?我认为是人们对语文本质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导致现有的教学体制和评价方式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所致。对语文的本质认识不到位,“课程总目标”就无法确定,而课程总目标正好决定着“教学体制和评价方式”。现在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里说:“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我认为,把有递进关系的这五种行为或称之为“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不科学的,它们应该是达成课程总目标的方法或途径,如果把它们当成课程总目标,那么是不是课堂上有这种行为就算是达成目标了呢?显然,这是说不通的。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上话语理论的兴起,许多国家的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比如,美国。他们在初中阶段,以“文学”作幌子,狠抓“语言训练”,把“语言学习”当作课程的总目标,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学模式,不是我们国家很多人想全盘借鉴的吗?所以,对“语文本质”的认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能否实现真正意义的模块儿教学的瓶颈。
  那么,语文的内涵到底怎样界定,才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呢?我认为“语文,是用来学语言的文化”,而“书面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摘自已发表于《语文报?教师版(初中)》(2009年4月)的自创论文《揭开“语文”神秘的面纱》一文),并且学生对口头儿语言的学习不是从上学学《语文》才开始的,所以,在学校里,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学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学好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相应得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会进一步促进口语的发展,显然,从整体上看念过书的人,总比不念书的人更会说话办事。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学生把书面语言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毕业后就不会说话了,在必修课里我们把口头语言作为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途径就可以了,这样,口头语言的学习即使在课堂上也不会间断,更何况选修课里还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帮助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牢记“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主席语)所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实践,争取让学生边学习,边运用,对学生难于掌握的知识,进行反复训练。这样,语文必修课基本上可以划分成“阅读”、“写作”和“书写”三条主线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文体模块儿”教学、写作专项训练和书写(初中必修、高中选修)教学以及校本课程内容教学(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设置)。现在,我们仔细想想,现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梳理探究”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既然是学习方法,那么它适合阅读教学,就不适合写作教学吗?我听过一节初三的作文指导课,因为涉及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老师采用的就是“梳理探究”的教学方法。方法是随着内容而变化的,怎么可以用一个模块专门学习“学习方法”呢?学习方法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吗?再说“名著导读”模块儿,它和“阅读鉴赏”在概念上没有交叉吗?我在教《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就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完成了《红楼梦》的导读,“阅读”是“读”,“导读”也是“读”,为什么要单列一个模块儿呢?不难看出,现在正是由于模块儿较杂,模块儿教学评价又跟不上,老师们顾此失彼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我们学校,我就没和别人交流过一节教“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的课,而在全国范围内“写作依附于阅读”的状况,也没能得到根本扭转。我想,为了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配合,共同为学生学习和运用“书面语言”服务,阅读内容,要按文体编排,突破狭隘的单元限制,编排成一个个“文体模块儿”,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科学有序,并上升到规律层面,为探究性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个重要的文体模块儿,都用半个学期进行教学,学期满,进行“模块儿水平测试”,计以学分;不太重要的文体模块儿或校本选修课程,可用四分之一学期进行学习和测试。如果与阅读教学同步,写作教学自然会“科学有序”,每半学期和阅读一起进行一次“模块写作水平测试”,可使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步发展,即除了“应试写作训练模块儿”以外,其他“模块写作儿水平测试”都紧密配合当前的阅读教学,例如,教“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儿”,除了自由练笔之外,主要写作任务就应该是“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鉴赏”,因为有“模块儿水平测试”紧随其后,进行激励性评价,我想写作教学的弱势地位会立刻得到扭转,这样,学生的知行就会达到空前的统一。如果高考再施行“阅读”和“写作”分项记分,老师们总有横向比较教学效果的机会,真正意义的模块儿教学就会展开,新课程改革也会水到渠成。
  现在的单元教学,和改后的“文体模块儿教学”相比,显然是比较狭隘的,它最大的弊端在于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整天走马灯似的换文体,既不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写作能力的形成,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所以,必须突破“单元”的束缚,在教材编写上,进行“单元组合”,即扩大为“文体模块儿”,这样,探究性学习(专题学习或综合性学习)会自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牛不喝水强摁头”。这样,真正意义的模块儿教学体制就建立起来了。
  “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作为在生存中挣扎的一线语文教师,我以十二分的勇气,把自己平日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对模块儿教学的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磋商,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早日走出困境,迎来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一、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树立目标意识和主体意识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有它自己的特点。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自控能力,学习热情都有一定层次的差别。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应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做到会学、乐学、善学。  首先,要树立明确、具体、适度的教学目标。使教材的难度与教学的要求
摘要:针对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可以运用多种知识如物理学、生理学、美学、音乐等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明白体育不单单是一门身体练习的课程,而是包括各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体育实践中来,使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的要求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果。真正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关键字:研究 探索 自学  1、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下面是我的关于怎样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拙见,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  关键词:兴趣爱好 作文指导 写作兴趣 心理特点  一、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普遍学生感到
摘要 當今社会,生物技术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存在着负面影响。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如今却处于尴尬的地位。部分学校认为生物是“副科”,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不高,教学质量随之下降。如何使高中生物改变目前的困
一、设计意图  依据《03年课程标准》要求: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取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识别不同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本框单独列为一框,旨在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了解物质财务的床照过程,是学生了解企业和公司的相关知识,为今后参与经济生活,成为公司的经营者提供指导。  二、教学内容  企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