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磕碰打闹时就事论事,别强调人性的恶了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guwenshur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的嘴今天磕破了,流了不少血,上下嘴唇和鼻尖都红肿了起来。
  幼儿园有一架铁秋千,他是在从前面走过去时,被一个突然荡起秋千来的小朋友扫倒了,铁秋千撞伤了他。我跑过去保护他时已经晚了。小朋友的父亲很好,陪着我们一起去卫生所擦药。
  看着儿子疼得哭,我很心疼,但又不好说什么,都是些小孩子,这种碰碰撞撞是常有的事情,再说撞到儿子的那个孩子又不是故意的。我便对这位父亲说:“没事,你们回家吧,孩子们都顽皮,一不小心就会有碰碰撞撞的。”
  回家的路上我给儿子买了一个小玩具——挖土机。他玩得很开心,忘记了伤疼,一边玩一边说:“‘飞龙牌’挖土机,能挖土,能装土,能拉土,能卸土。”他连用了四个动词来表述他新玩具的功能。
  我摸着他的头,跟他解说今天磕伤了的事情。我说日常生活中,是有很多危险的,雷雨天气的危险、交通道路上的危险、生病时的危险,还有小伙伴之间打打闹闹带来的意外伤害……
  “你知道人也有避免危险的本能反应、智慧与能力吧?”我开始给儿子讲解一些常见的危险以及怎样避免。比如每天上幼儿园,我们都走人行道,到了路口,一定看好红绿灯;我们也不与小朋友打架,有了矛盾或者发生了冲突,就去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解决……
  “我有能力避免危险,我知道避雷针;打架不好,我也不与小朋友打架,我给他们讲故事,他们喜欢听故事,就不打架了……”儿子还没有多少避险的能力,但他充满了信心。
  “你磕伤了,流血了,这叫外伤,要用酒精、碘酒等消毒,防止感染;你如果突然肚子很疼、拉肚子,就要跟老师说,让老师带着去找大夫检查……”我又给他讲一些外伤和常见病的小知识。
  儿子都听了进去。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对他有些作用。
  上面是儿子童年时我记下的一件事情。
  孩子之间是普遍存在打闹、争斗现象的,他们通过这些行为,练习一些生存技能,也尝试自己的能力,逐渐确立在群体中的地位。
  磕碰、打闹大致有两种性质,一是嬉戏、取乐;二是受到了一些暴力行为的影响,却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教育,心灵中没有好的榜样与行为规则,就粗暴、野蛮甚至残忍地表现了出来。
  只要是为了嬉戏、取乐,没有什么大碍,家长们尽量不要亲自参与他们之间的事情,可以教育、引导他们,让他们学着友好相处,因为同龄的孩子们要一起成长、长期相处,他们可能今天发生了点冲突、打闹,明天又成了好朋友。
  如果自己的孩子误伤了他人的孩子,就要让自己的孩子认识错误并且赔礼道歉,争取谅解,同时也要去关爱受伤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儿子跟院里的几个男孩子一起玩沙土,他们一把把地抓起沙土,比赛谁扔得远。儿子不小心把沙土扔偏了,扔到身边一个男孩子的头上,里面恰巧有块稍大的石子,打得男孩子哭了起来,我看到他的头上流出了血,满怀歉意地给这个孩子的爸爸打了电话,然后叫了辆出租车,把这个男孩送到附近的医院上了药。他的父亲赶到后,一点也没有计较,他说小孩子们一起玩,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没事了,回家吧,都是些皮小子!”
  而如果孩子们的行为过了度,形成了有意的打架、伤害,这样的事情就应该及时地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了。
  这两年,我们的中小学不时地发生一些这样的事件:
  浙江初中生暴打小学生;
  江西一学校,多名女初中生围殴一女生,扇耳光、脚踹达5分钟;
  00后围殴一男孩,竹竿打断笑声不断……
  某段视频中,一个7岁的女孩对一个男孩拳打脚踢的时候,她的父亲不但没阻止,反而在一旁摄像并鼓动他们争斗,不断表扬占上风的女孩,并刺激挨打的男孩反击。事后这位父亲的解释是:“我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面对欺凌要敢于出手,敢于还击。”
  这些行为让我惊悚,他们这是怎么了?他们为什么表现得如此野蛮、残暴、无情?人类的那些善良、美好的天性、良知,怎么在他们的身上像是一点也没有被唤醒?
  孩子们的行为主要还是成人的社会教育与影响:
  一是父母在孩子与同伴发生了冲突、打闹后的教育观念、处理方式影响了孩子;
  二是我们的文化、娱乐产品的影响;
  三是孩子们生活的家庭、父母或者邻居,有这样的暴力行为。
  那些教唆、鼓动孩子打架,告诉孩子“别人打了你,你就打回去”的家长,甚至有着暴力行为的家长,更应该深刻地反思,再不能引着孩子向歧途和邪路上走去了!
  以暴制暴,当然最简单直接,但是你要做好N手准备:
  第一,孩子通过反抗,成功浇灭了施害者的气焰,怕了,从此不敢造次;
  第二,孩子技不如人,被打得更惨,加重挫败感,致残致死的案例每年也有不少;
  第三,孩子通过反抗尝到了胜利者的滋味,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但是你一定不会希望孩子成为施害者。
  人类已经进化到了文明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需要和平、善良、友爱和美好的生活,所以只有教育、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爱护自然与社会的环境,激发起他们人性中的美好成分,才能让他们心中有爱,爱自己也关爱他人的生命,才能摒弃暴力,拥有美好、善良的人生。
  父母亲也不可能永远护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们总要融入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这样的事情,告诉他们一些正确的与人相处的观念,也告诉他们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让他们除了不伤害他人,在他人伤害到自己的时候,也有保護自己的办法。
  那些受到过伤害的孩子,他们也不会就因此变得懦弱。父母可以为他们讲讲从长计宜、宽容、不睚眦必报这些美德,鼓励他们在其他方面成为强者,比如在学习上、在某项技能上。
其他文献
随着暑假的离去,金秋九月伴着丹桂的芬芳到来。一个新学期开始了,而今年,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同的九月——我的儿子即将进入合肥市师范附小上学了。  很多人说幼升小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我觉得说得挺对。  那么,作为家长该和孩子做哪些准备就至关重要了。  幼儿园和小学有很大不同: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就成为孩子的首要目标。新的环境给孩子们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对新入
案例  3岁的悠悠在她最喜欢的蹦蹦床上跳得正起劲呢。这时,已经是午饭时间了,爸爸妈妈催了好几次都没有见效,悠悠总是用同一句话回答:“我还没玩够呢,还要玩!我不想吃饭。”爸爸妈妈威逼利诱,可悠悠还是无动于衷,再好吃的东西比起在蹦蹦床上跳都毫无吸引力。最后,爸爸妈妈决定强行把她拖走,可还没动手,孩子就大哭起来,引得旁边的人回头看,爸爸妈妈都不好意思了。后来,还是妈妈想了一招:“悠悠,你自己说,你还要跳
有人重视自己,是多么美妙。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大人讲话时不要插嘴”;等长大成人后,熟习社交礼仪的我们也不喜欢说话被打断;为人父母后,就更加理所当然地如此教育我们的孩子了。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到了一篇很火的育兒经“轻松一招!让孩子不再打断你的谈话”。当时我就在想:WOW,这太棒了!  没错!每次当你想和别人聊聊天,家里的熊孩子却走过来“必须”跟你叨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时,真是太烦人了!窍门是:
女儿下学期要进入三年级了。  我仔细想想:女儿在今年暑假开始先去了一趟厦门,这是纯粹的旅游;后来去宁夏银川打全国"幼苗杯"乒乓球赛整整一周,并借道去呼和浩特市观光两天,再回到合肥。假期安排的舞蹈、乒乓球、英语三个兴趣班,虽然是有点忙,还是自得其乐的。游与学并行,女儿得到不少锻炼、有不少收获。  暑假里,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眼下,快开学了,我想已经玩了一个暑假的孩子要准备收拾心情回学校了。毕竟在
孩子的负面情绪,你仔细观察过吗?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富集感情的敏感神经束,每个热键就像充电电池一样储存着我们未了的心事,积蓄着我们的仇恨、内疚、不安全感和脆弱不堪。这些都是我们的弱点,是我们的敏感性、先天性以及小时候经历所共同塑造的。”  ——美国心理学博士苏珊·福沃德  心灵地图,管理情感热键  4岁的小娜特别爱哭,只要一不顺着她,她就哭得歇斯底里,甚至会抽搐、发烧,好几天精神萎靡。她父母为
孩子已经小学高年级了,对于新学期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还要家长做准备吗?不会自己做准备吗?  我以为,家长需要做以下几点准备:  学习环境的整理  开学前,与孩子一起明确固定摆放自己物品的位置。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小书橱,教会孩子将课本、工具书、故事书、练习本等分类放,指导孩子在柜子上方贴一些小标识(小动物、小花小草等),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