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ping121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入,更加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塑造,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科学辩证的历史分析方法和历史观。但是现在历史教学在实现以上目标时存在不少阻碍,以下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相关学情谈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  兴趣教学  情境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09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完善,学生的主体性越加受到关注,力求实现其综合发展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但是当前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历史的学习抱有偏见,一直仍未走出传统学习思路,而教师在不断探索中也受到各方面的局限无法真正实现教学改革。
   首先,开展兴趣教学。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帮手,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建立,促进其积极主动参与历史学习,主动建构历史知识,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为什么需要建立兴趣呢?一方面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历史课感到厌倦,认为历史学科就是以背诵为主,即使平时不好好学习只要考试前努力背就能考高分。上课就是划重点、背重点,千篇一律没有任何变化和乐趣可言,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另一方面,历史知识多,课时紧教师过于追赶教学进度,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课以自己为中心,我教你学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从而产生排斥心理。鉴于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
   第一,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新定位自己的引导者角色,把知识理解的时间交给学生。例如在学习遵义会议的意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查找遵义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方面的变化,上课学生主动发言补充,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学生主动查找问题、思考、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主体性,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对自己的历史学习产生信心,从而形成兴趣。
   第二,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历史课本身就比较枯燥,因为全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加上学生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因此学生上课很容易走神。如果这时没有兴趣的支撑,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受与学习无关的事物干扰,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借助视觉和听觉效果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我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学生对于一些标语、口号理解不深入,教师就可借助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深入了解发生的始末,从而对文革记忆深刻。
   第三,前面提到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产生压力,学习兴趣也相应降低,因此我认为教师开展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学完一课在课堂末尾的时候针对某一个问题开展辩论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课下自信组织总结观点,下节课同学发言;或者采取问题式教学,在课堂导入模式上用心设计,通过启发式问题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等。兴趣的建立是学习历史的第一步,是实施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
   其次,开展情境教学能有效实现班级整体的互动,通过真实情境的展示吸引学生的加入,激发其想象力,主动理解历史问题,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无形中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其主体性。但是很多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和灵活,片面以为情境就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设置教学背景,其实不然,情境教学更为深入,也更加广阔。
   第一,进行场景再现是情境教学的重点内容。场景再现的参与者和观众都是学生,学生根据历史史实和自己的理解,对于历史事件进行真实的场景重现,通过亲身的角色体验和表演增强对事件和人物的认知与感悟,而观众在形象逼真的表演中既是欣赏者也是评价者,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第二,教师挖掘自身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一方面,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学生无法客观地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往往感情用事,以感性思维来对待学科的学习,也就是常见的喜欢一位教师和喜欢该教师所授学科是一体的。由此可见教师本人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教师既是教学的参与者又是制定者和引导者,可以更加高效地设置情境通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使其声调、语言、表情等都充满变化,积极利用肢体语言和延伸与学生实现互动,营造和谐、民主、友好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时刻关注自己,就会认真学习。
   第三,教学情境的设置还可利用历史丰富的潜在教学资源,那就是众多的历史故事和名人史实,教师通过对真实历史故事的生动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展开历史画面,甚至借助于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来增强情境效果等。例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教师要着重讲解,以南京人民受到的耻辱为主,借助图片的渲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营造积极的学习情境,实现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境教学就是为了减小学生的学习阻力,使其更加自然主动地接受历史知识,并且融入自己的情感。
   最后,实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升华,也是真正完成教学的最重要一步。没有实践学到的知识就是一潭死水,被束之高阁,远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知识仍然只是外在的东西,没有完成内在的转化和吸收,因此实践教学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实践能力的高低与学习成绩不甚相关,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片面重视成绩,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认为教师一方面要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
   第一,组织学生到历史遗址参观,例如我曾组织学生到某战争遗址进行参观,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甚至在看到标牌和人物名字的时候主动回忆起课堂学习的知识。
   第二,假期带领学生到省市级的历史博物馆进行学习,博物馆具有历史遗物和名人传记等,学生在导游的讲解中深入理解之前学到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甚至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第三,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每个假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内容,自主查找资料,做成报告,开学之后以PPT的形式为大家展示,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使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的详细论述,我发现初中历史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以上教学方法只是作为方法,教师要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and analyze Percy Bysshe Sheleys lyrical poem To a Skylark, which embodies his profound poetic talent and attempts
小说《红与黑》中叙事手法的运用巧妙而灵活,构造了新颖的故事情节,采用全知视角和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的视角转换方式,从多个角度呈现主人公的形象.小说采用大篇幅的心理描写
如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已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目前全国处于流动状态的农业人口超过1亿.在城市建筑工地、家政服务、农贸市场、保安服务等岗位上,到处都有农民工的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本文就对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提出个人的
目的 探讨和研究HIV阳性孕妇母婴阻断的护理,提高母婴的两重安全.方法 选择2004年至2009年经HIV确认实验阳性,要求继续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共24例.年龄在23岁到32岁之前,AIDS病
岁月稍响,只配淡茶和浓汤,这段美好的时光,只愿与你们分享.用这段文字铭记我在台湾岛的122天.
本文主要着重于分析在普通导游员数量不断增加,高素质导游人才稀缺的情况下,高职导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简单改革思路.
该是一年一度新蒜上市的时节,而今市场上却很少看到新蒜的影子,老蒜的价格环比上涨100%,目前为13—14元/公斤。从市场了解到,目前大蒜暴涨,凸显新蒜市场供给不足,一位市场蔬菜经营户
本文通过隐喻教学、多媒体教学、设计真实的语境、进行文化讲座、调整文学课授课内容等,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结合,输入英语国家文化、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