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在急性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损伤占到l%到44%。其中,运动损伤引起的接近60%,交通事故引起的有25%。PCL的受伤机制可归纳为两点:①过伸位受力损伤:此机制PCL损伤最为常见,特别是当着力点在胫骨上端前方,既有过伸也有后移之力,主要损伤PCL;②前后位受力损伤:屈膝时胫骨近端受到向后的暴力,多为单纯性损伤。此机制下PCL损伤有70%发生在胫骨端,15%在股骨端,15%发生于韧带实质部。不同学者对于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存在争议。虽然非手术治疗的短期效果良好,但是一些对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随访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后交叉韧带损伤会引起患者的迟发性膝关节退形性变。因此,一些学者推荐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来治疗严重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或者合并有其他损伤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胫骨侧锐利的骨隧道边缘会造成移植物的磨损。研究表明周期性负荷可以使移植物撕裂。这种效应被称为“killer turn(杀伤角)”。与之相比较股骨侧的骨隧道边缘同样锋利,骨隧道与移植物的夹角同样锐利,于是有学者提出股骨侧也应该存在相似的效应即“critical corner”或“acute angle(锐角效应)”。把这两种效应称为后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成角效应”。本文对胫骨侧、股骨侧成角效应-杀伤角效应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侧固定的研究发现:(1)应用单纯皮质外固定技术重建PCL,滑液流入骨隧道、膝关节中增加的细胞因子水平等生物因素会导致骨溶解,最终会导致骨隧道增宽的迹象。(2)皮质外固定方法的低刚度固定使用EndoButtons,来源于缝合或者包扎材料的机械模式,而不是来自移植物本身的生物力学模式,显然是拙劣的捆绑效果,会导致移植物在骨隧道中的微动,可能影响腿-骨愈合。这可能是骨隧道扩大的又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