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及邻域的两条剖面地球物理反演与综合解释

来源 :地球物理学进展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j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东海及邻域的布格重力异常资料,在东海海域选择了中国大陆东部-东海陆架-冲绳海槽—琉球岛弧—琉球海沟的两条剖面,利用广义逆方法对两条剖面进行重力和磁力反演,结合其它地震等地球物理及地质资料,对剖面的地壳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地质解释.在此基础上,对东海陆架盆地、冲绳海槽盆地的成因与性质,以及应力作用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冲绳海槽地壳的纵向结构是一种"二元结构";沟—弧—盆受的主应力方向为NW向;该区平面上地质地球物理现象的分块分带与纵向上的二元构成根本原因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聚敛俯冲方
其他文献
波动方程偏移保持了波场动力学特征,依此本文应用共方位角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来实现二维资料三维化处理.本方法能使共反射点偏移成像与叠前数据插值一步完成,较好地解决二维资料处理中的成像点不能准确归位、侧面反射波难处理、主测线与联络线不闭合等问题.
应用热流原位探测技术是研究海底构造演变和探测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章分析了现有热流原位探测系统的不足,阐述了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深海沉积物热流
利用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地震偏移处理的尝试.采用格子Boltzmann模型和三角形网格,以向下两个方向的粒子代表下行波,根据归一化的地震记录计算粒子数密度,在相应的时刻在代表地表的网格点上设定粒子数密度,以下行粒子在网格中的演化模拟波场延拓过程.粒子系统演化结束时即得到偏移后的波场图象.本文对一个常速介质理论模型进行了偏移处理,得到了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