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对狄德罗“公意”的批判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狄德罗在《自然权利》中使用了“公意”概念,意指每个人身上理性的纯粹表达。卢梭在《日内瓦手稿》等著作中对狄德罗的“公意”概念加以批判,并赋予此范畴不同的内涵,因此,学界从理性的角度来理解卢梭的公意并不符合卢梭本人使用这个概念的意图,必须加以拨正。
其他文献
近几年,北京“乌有之乡书吧”是一个很惹人注目的地方。自2003年9月成立以来,这里举办的讲座、出售的书刊,很有另类特色。不管怎么说,这个书吧能够存在和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得益于逐渐宽容的改革气氛。  2008年4月,我到乌有之乡书吧买了6本书。这些书都是自费印制的,价格不菲。年过九十的前鞍钢总经理马宾著的《纪念毛泽东》,普通16开杂志那么大,书名下边特地大字注明:“2006年12月26日”(12月
他是我军历史上屈指可数啃过苏联“洋面包”的高级指挥员,是极富现代军事素养的名将。他注重仪表的整洁,皮鞋总是擦得锃亮。他的严厉闻名全军,甚至有人称之为“雷公爷”。他又是一位叱咤风云,称得上“常胜将军”的上将。长征路上,许多硬仗、恶仗几乎都有他的精彩之笔,曾被毛泽东赞赏“将才难得”。解放战争中,他在东北、华北协助林彪、聂荣臻运筹帷幄。平津之战,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在他的指挥下仅29小时即被攻克。  
通过介绍台湾报导文学代表性作品,对照社会运动史进行考察,标示出作品与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学环境等特质,展示作为一种进步性的文类,报导文学如何展现出文学的社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