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提问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先驱 欲望 原则
  
  一、发问是求知的先驱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说学习过程就如横渡一条河,那么课堂提问可谓是一叶扁舟,能将求知者带到知识的理想彼岸。在学习过程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也是师生交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提问的过程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我们对知识技能从未知到已知,从迷惑到了解,从生疏到娴熟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发问能昭示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利于答疑者寻求问题的切入口,给予好的回答。由此可见发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好的发问,学习者只能靠自己苦思冥想,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点拨,那将势必多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降低学习效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方式,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ky?
  A:Anything but clouds,as the sky is clear.
  B:Then what can you see in a clear river?
  A:We can see fish swimming in the river.
  B:What road is a clear road?
  A:Roads that have no obstacles.
  通过以上提问帮助学生快速了解clear的含义。从另一方面讲,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通过正确的发问,教师才能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得失,从而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更清楚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发问是求知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
  二、保持学生持久的发问欲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对一些问题弄不明白,似懂非懂,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自尊心强,而羞于向老师提问,长期导致问题积压成堆,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广开言路,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既要有low-level questions 又要有high-level questions。同时,还要兼顾隐性和显性,问题的难度应适中,应控制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否则过分拔高目标会挫伤学生发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热情总是与其期望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一旦产生了某种期望,就会对与之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进而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回答,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尝到成功的乐趣。有时即便学生回答问题一知半解,也要给予他们肯定,保持学生良好的求知欲,对于他们的错误答案也要帮助分析其错误原因,不要漠视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机会,不冷落任何一个学生,使他们敢于发问,善于发问。
  三、教学提问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教师的提问不应该是空穴来风,而应该是基于某一具体细节内容或观点进行发问,,提问后目的叫学生会回答这些方面内容,即教师的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就所学文章中的某些细节如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结果,方式或原因进行提问。采取when, where, who, what, how, 或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来进行发问;或者要求学生对某一问题是否认可时,用yes-no问句;或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及谈谈整体认识时,用What’s your general opinion to this matter ?What lesson should we draw from the thing ?or: What better solution can you give to this matter ?等,如果教师所问的问题和原文关系不大,甚至与原文脱节,结果只能造成学生很难回答或无言以答,不仅造成时间的浪费,甚至还造成冷场的局面,不可避免地影响同学们的理解质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半是由于教师对提问准备不充分,或没理解原文内容,久而久之对教师本人的形象和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
  梯度性原则.教师设计提问内容的时候,要根据原文的内容,事件发展的顺序,按由浅及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发问,一开始可以发问在文章里很容易找到的浅层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继而问题进一步深入,可涉及事件的过程,对事件结果的预测,对事件的整体评判,或对事件中人物的刻画,描述等,这样做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有好处,对学生的复习巩固,以及学生自读能力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作用,切忌一开始就提问一些较复杂,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这样不仅无利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而且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另外应该对不同基础的同学设置不同的问题,叫基础弱的同学回答一些浅层问题,基础好的同学回答一些深层问题,这样做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都参与思考,不至于冷落大部分学生,使课堂成为老师和少数几位优生的表演舞台,使差生也有展现自我的空间,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和自尊心,这样做对提高大面积同学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开展,提高整体质量大有益处。
  发散性原则.教师在发问的时候,尤其在讲述语言现象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做能使学生在接触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时候,能注重发散归纳,总结,从而使他们接触整合更多鲜活的语言现象,丰富自己的知识,夯实自己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这样发问:Can you name some parts of the body ,what are they ?学生即会说出trunk(躯干),hair, head, face, cheek, eye, eyebrow, nose, nostril, mouth, teeth, neck, shoulder, arm, hand, back, chest, stomach, waist, buttock/ bottom (屁股),
  leg, thigh, knee, foot, toe 等。Can you name some family members?学生可给出下列单词,如: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father(dad, daddy), mother(mum, mummy), uncle, aunt, sister, brother, husband, wife, son ,daughter, son-in-law, daughter-in-law, grandson, granddaughter 等。在讲述一些句式时,如叫学生:Can you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叫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注意表达的多样性。注意下列句子的不同译法:如:“我弟弟不够参军的年龄”可译为:My brother is too young to join the army.. My brother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join the army.或 My brother is not old enough to join the army. “王爺爷已去世两年了” 可译为Grandpa Wang died two years ago. Grandpa Wang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 It is two years since Grandpa Wang died/passed away.“众所周知,地球比月亮大得多”可译为 As is known to us all, the earth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moon. It is known to us all that the earth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moon. What 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 the earth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moon. We all know that the earth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moon这样提问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思维变主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维气氛,使他们在愉快活泼的情境中复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公平性原则.长期以来有些教师由于考虑到不耽误教学时间或给大多数学生提供示范作用,往往在课堂教学提问时只关注优生,很少提问差生,甚至不提问差生,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师和少数几个优生的对话课 ,这有悖于教学公平性原则,因此课堂提问也要做到公平,让后进生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中来,要注意给他们专设一些层次性较浅的问题,让他们能够答得出,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感和成功的快乐,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善课堂纪律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益处。要知道大多数学困生往往是极富有自尊心的,由于基础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因素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一种劣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时常地注意他们并给予他们帮扶,他们很可能 就会沉沦下去。反之,如果教师关心,体谅,顾及他们,他们很可能就能在成绩上逐步提高,从而获得成功,最终他们会感激老师,反之教师对学困生的漠视会引起学困生的不满,抵触甚至愤恨。长久以来,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总之,课堂提问不仅要注意内容,而要掌握艺术,更要掌握原则。有效的精当的提问对学生是一种导航与启迪;无效的,冗赘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思维浪费和情感折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问,巧问,提问时要注意有所针对,把握梯度,有所发散,保持公平,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全面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鲁子问 王笃勤主编,《新编英语教学论》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不只作为计算的工具,而是作为每个人应有的素养。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合适而巧妙地让数学文化渗入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让学生
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五严”规定,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处理好师生关系,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优化师生关系呢?  一、做好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作为教学的主体,他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新背景下,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传统的教学模
一.解读考纲  2011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对高考阅读理解的具体要求:要求考生能读懂公告、说明、广告及以书籍、报刊,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二.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既理
摘要:本人根据中职学校大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试图总结出大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策略,以解决当前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中出现的班级人数越来越多而引发的英语口语教学困难。  关键词: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教学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整合,出现了大班级的(指学生人数超过六十人的班级)教学,大班教学对各门课程授课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就
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社会、学校对中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和普及,那么现在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应重视哪些基本特点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英语,而少花时间和金钱呢?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识的趣味性和广泛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就要适合年龄特征、班级情况和教材内容,但也要有普遍和针对性,下面是经常采用的一
摘要:物理传统实验存在诸多的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少的难题。以传感器技术和数字电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软件,对传统实验器材进行优化、改进。利用实时的数据、图像,更加直观呈现实验结果,揭示物理规律,使实验教学过程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实验 传感器 整合     1 背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目前大多数中学的实验器材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决策与管理、组织与协调、教導与服务的多重角色地位,决定了他必须具备一套符合社会、家庭等需要的角色行为。但长期以来,许多班主任却对自身角色及其行为要求缺乏自觉认识。学校在班主任的选派及其考核中也缺乏规范化的依据和具体明确的标准。因此,归纳班主任的具体行为,对于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和班级工作管理水平都是大有好处的。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其行为首先表现出的特点是:有理想,爱学生,能为学
【摘要】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一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否则,就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关键词】多媒体语言实践转化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相比的。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从而大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言,最基本的“劳动工具”除了粉笔和黑板之外,恐怕就是教材了。教师是新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和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有尊重教材、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才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一、尊重教材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
面对学习被动的、经常欠账的、偷懒贪玩的学生,我们往往采取简单易行的惩罚手段进行处理,如罚抄词语一百遍、罚抄课文几篇、重抄作业多少遍等等,效果怎么样,答曰:照玩不误,被动的、欠账的、偷懒贪玩的一如既往,现鼓一锤。此做法此教训,本人也在其例,曾碰壁无数,没少生气。对此,我们是不是无可奈何,黔驴技穷了呢?不,我们可以采取“强迫”的手段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我讲一个案例。  我经常对学生讲,你们在写作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