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果关系的中职外贸案例分析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分析是中职外贸专业学生学习《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核心技能。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案例依据以及有效培养其分析和表达能力,对教与学都是一个难点。本文基于对案例依据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从案例依据的学习掌握、案例分析思路和答案的书写三方面对案例分析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促进学生案例分析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进出口贸易实务;因果关系;案例分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0-0093
  一、外贸案例分析教学现状
  在《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学习中,案例分析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即案例依据的理解和掌握,还考查他们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案例分析答案的表达能力。要求他们能够对案例进行透彻分析、准确判断和流畅表达。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依据的掌握停留在理解、记背,学生虽然懂得其含义,也能记住,但是答题时不知如何运用;二是在分析案例时,不知道从哪里分析、如何分析,往往是凭着感觉走,稍复杂的题目就会出现分析不全面等情况;三是在书写答案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现抄写题目中相关语句的情况,表达逻辑不严谨,没有说服力。鉴于此,笔者通过对案例依据中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二、分析案例依据的因果关系,掌握其运用
  1.什么是案例依据的因果关系
  案例依據是用来判断某个结论的,而判断某个结论是否成立都需要一个或几个条件的支撑。满足这几个条件就能得出某个结论,换句话说,要想得出这个结论就要看是否满足这些条件。这一个或几个条件就是“因”,而这个结论就是“果”,依据中都存在这样的条件和结论,即案例依据中的因果关系。掌握依据的因果关系才能明白它是如何用来分析案例的。
  2.案例依据的因果关系分析举例
  比如这个案例依据:凡合同中明确订明按成交样品交货,则该成交样品就作为贸易合同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品质检验的依据,卖方所交的全部货物,其外观和质量应与成交样品相符,否则买方有权提出索赔或退货。
  其含义是:在看样成交的贸易中,如果卖方交货与样品不完全相符,则买方有权索赔或退货;如果卖方交货与样品完全相符,则买方没有此项权利。
  分析该依据的因果关系如下:
  “因”(条件)是:(1)看样成交、(2)卖方交货是否与样品完全相符;
  “果”(结论)是:买方是否有权提出索赔或退货。
  在学习案例依据时,掌握的因果关系,明白什么条件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才能对案例依据自如运用。
  三、倒用依据的因果关系,分析清楚案例
  分析案例考查的是学生分析能力,其核心是判断某个结论是否成立,即这个结论能否满足它的条件,其思路正好符合案例依据因果关系的倒用。因此,从案例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回答该问题需要判断哪几个结论,进一步找出判断结论所需的相关依据,运用依据的因果关系分析结论是否成立。这样就能正确、全面地分析出案例所设的问题的答案了。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某外贸公司以《2000年通则》的CIF条件与某客商签订一份出口合同,按合同规定将货物完成装运。不料,该船只在航行途中触礁沉没。事后,我方凭全套合格单据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问买方的做法是否合理?分析如下。
  本案例的问题是:“买方的做法是否合理?”,首先弄清楚是什么做法,就是图1第一步,由题意可知其做法是:“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分析两个结论,即他所说的理由是否成立以及他能否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分析可知,这两个结论正好符合“CIF象征性交货”和“CIF术语风险划分界限”两个依据的因果关系。根据依据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即可得出:“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的做法不合理。”
  四、运用依据的因果关系,书写本案分析
  案例分析的答案书写,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结论,正面回答案例的问题;2.分析的依据;3.结合本案进行分析;4.重复结论。四步中第一、第四步关键在分析,第二步主要靠记背,难点是第三步,即本案分析的书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其实,本案分析部分的书写只要结合案例中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案例的问题等将案例依据的因果关系再阐述清楚即可。比如上述案例的本案分析如下。
  依据1:CIF条件成交的合同,卖方凭单交货,卖方凭单付款,即象征性交货。卖方按合同规定在装运港将货物装船,并提交了全套合格单据后,即使货物中途灭失,卖方也完成了交货义务,可凭有关单据结汇。
  该依据的“因”(条件)是:(1)CIF条件成交、(2)卖方提交合格单据;“果”(结论)是:买方应付款赎单。即在CIF条件下,只要卖方向买方提交合格的单据,买方就应付款。
  第一个结论的本案分析可以这样写:买卖双方以CIF条件订立合同,我方已提交了提
  条件①条件②
  单、保险单等合格单据,我方有权凭规定的单据要求卖方付款。
  结论
  依据2:CIF术语风险划分以装运港船舷为界,货物越过船舷后的风险应由买方承担。
  该依据的“因”(条件)是:(1)CIF条件成交、(2)货物越过船舷;“果”(结论)是:风险由买方承担。即在CIF条件下,一旦货物越过船舷,就由卖方承担货物的风险。
  第二个结论的本案分析可以这样写:买卖双方以CIF条件订立合同,在运输途中沉没
  条件①条件②
  货物,因此时货物已越过船舷,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所以应由买方自行承担。
  结论
  最后本案分析答案如下。
  本案中,买卖双方以CIF条件订立合同。我方已提交了提单、保险单等合格单据,我方有权凭规定的单据要求卖方付款。至于在运输途中沉没货物,因此时货物已越过船舷,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所以应由买方自行承担,买方可以凭卖方转移的相关单据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综上所述,学会分析案例是学生学习《进出口贸易实务》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对案例依据因果关系的分析,教会学生运用依据、分析案例以及书写答案,培养了学生学习、分析和表达能力,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3220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学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课堂内容的改进,更应当是革新性地采用网络的手段,使學生们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真正将学习融入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借用微信平台开展地理的第二课堂,使课堂得到补充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将从当前授课的状况入手,深入分析关于微信平台上高中地理“第二课堂”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信平台;
摘要:“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而设计的帮助学生自主微课视频资源学习后实现教学目标、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以表单为呈现方式的学习路径。它是架起小学数学微课学习和教学目标达成的支架,是对微课学习的再次消化梳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风向标”。“学习任务单”一般包括达成目标、学习任务、问题导学、学习测试,学习反思等相关内容,笔者从以上五方面探究任务单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单;微
摘要:如何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五点,即主题班会上的引导、学科教学的渗透、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辩论交流活动的促进和队会活动的践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德育教育;叙事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6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如何进行教育?有学者指出,价值观不
摘要:康德曾经说过:“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这句话充分强调了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性。所以,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本文以高中德育教育为例,就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进行探析,希望对广大教师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任何课堂教学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就其教学容量而言,总是有限的。但是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能通过创造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余地。政治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笔者认为,政治课堂教学应当寓无限于有限中,以有限体现无限,既具有限之形,又得无限之神,将有限和无限辩证统一起来。   关键词:有限之形;无限之神;辩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要:本课是一堂阅读课,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扫读和找读等略读策略。在本文中,笔者以培养学生思维为目标,深入研究理论知识,解读文本。   关键词:阅读;思维导图;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0068  一、课例背景  阅读文章“Teenagers Earning Money”是桐乡市教研室为英语优质课评比所选取
摘要: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学校纷纷组织师生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和线上教育资源,以解决学生延期开学阶段居家学习的问题。初中地理作为地理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在疫情期间也开始进行线上教学。但是,如何保证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在疫情期间顺利进行,成了很多教师非常头痛的问题。本文以三明市列东中学为例,从四个方面做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改进初中地理线上教学不足的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冠
水果蔬菜摊
期刊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充满感情,是语文教师都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一节语文公开课为例,探索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给朗读注入活力。  关键词:朗读;创新性;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044  一、案例背景  笔者曾听过一节低年级的语文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114  要客观地认识一个人,切忌先入为主,一旦有了固有观念,就在无形中设置了障碍,进而对人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识孔子首先得把孔子还原成一个普通人,再将其放入他所處的时代、社会和交际圈,结合史料逐步使之完善丰满。当然,孔子是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的人物,各种偏差使得我们无论怎样都还原不了一个真实的孔子。古希腊哲学家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