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与实践的研究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现状及其管理模式,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改进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与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实践
  
  目前,基于国内煤炭生产和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与实践水平,决定了我们采取对设备寿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管理办法来使设备运行达到最佳效益和最长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和处理的管理,充分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设备维修管理服务,还需要利用企业部门来动员全员全过程都参与到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去。积极引进科学评估方法(比如:系统论、信息论、决策论等)和先进的检测技术(比如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未来的维修管理将朝着更加的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设备维修管理与实践努力实现的目标。
  1、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现状
  设备维修与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方法,是企业的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而我国煤矿机电维修管理模式发展是与生产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当前,大部分煤炭企业已完备地制定了设备维修管理规章制度及其专有机构,先进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运行状态监测技术也在引进利用。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采用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依旧根据时间来规划的维修管理模式,这种方式维护低效,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仅仅从理论上以单个零部件的可靠性维修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析,还有是通过经验总结一些故障现象来分析。还没有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主要是缺少设备元器件的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数据和完备的理论指导。
  2、维修管理基本模式
  当前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学科。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就有了维修的问题。最开始因为设备简单,维修与维护的费用低,手段一般是发生故障后再维修的管理模式,即出现了故障再修。但是后维修的后果导致维修期间的时间浪费,影响了生产。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更新,流水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生产严重赖于设备的正常运行,故障后维修管理所造成损失逐步凸现出来。预防故障发生的管理模式就被提出了。科技进一步发展,精细化的生产引进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确定设备在其运行条件下维修需求的方法。它更加地注重故障的原因、影响、预防三方面的研究,通过运用现代维修计划软件来监测设备运行状况,然后制定出详细的维修计划和方案,设置维修与维护的备忘录。该模式颠覆了设备损坏后再被动维修的模式,这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维修技术,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确保了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这样可以基本消除故障维修耽误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新型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以及故障预防技术的发展,现代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对故障预知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的故障预测与管理系统开始被广泛研究。由于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和先进理论方法(如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的逐步完善与成熟,新的预知维修管理模式被提出,这将成为未来煤矿等行业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3、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实践
  当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还停留在预防与现场维修相结合,还没有实现免维修,零事故,但我们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者们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结合实际总结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这些工作方法和现场维修经验是广大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浅谈一些机电设备管理与实践的个人理解。
  (1)日常维护和修理在煤矿生产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煤矿企业,必須把机电维修管理与现场操作作为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确定机电维修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机电维修责任制,修改、校定、细化机电维修标准,做到机电维修工作有标准可依,有标准必依,实现机电维修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精准化。
  (2)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建立完整的维修制度,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横向到纵向,覆盖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方方面面,有利的从制度上保障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为煤矿实现安全生产,机电设备本质安全,打造机电设备零事故现场,为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奠定了基础。
  (3)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及结合我国煤矿现有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从业人员的素质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要制定详细的、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和完善员工岗位考核制度,督促鼓励员工进行自我能力提高,给员工提供自我升造的机会,使从业人员的素质快速提高。
  4、结论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再合理,还是存在一些无法排除的人为因素,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心态都是潜在影响因素。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煤矿企业的维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总结了维修管理的工作实践经验。本文认为今后的维修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制度,应用现代监测仪器等硬件大力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维修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改革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的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段力权.关于煤矿机械维护维修的几个问题[J].山东煤炭科技,2011,(3).
  [2]石江波.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J].煤炭技术,2011,(7).
  [3]何庆.煤矿机械绿色维修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3,(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异军突起,大大小小的工程建设遍及中国各地,怎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采取安全监理措施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理;措施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升,在工程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发现了诸多新的问题。由于施工单位用于安全的经费得不到保证,这样也就降低了企业对事故的
目前分析设计高层建筑结构,一般是以已建成结构为研究对象,未考虑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及考虑内力与变形逐步累加和重分布的特点,以致产生误差。本文研究传统的“一次加载计算方法
【摘要】取换套工艺技术是针对严重错断井、变形井、破裂外漏井而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项修井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修复完全彻底,完全可以恢复原井的一切技术指标和功能,完全能满足开发方案的要求。  【关键词】工具配套;换套工艺;创新;技术指标  1、推广应用及完善改进的主要工艺技术  1.1裸眼取换套技术  利用套铣头、套铣筒、钻杆等配套工具,在钻压、转速、排量三参数合理匹配的情况下,以优质取套工作液造壁防坍塌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之一,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和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检验TM影像结合地面采样数据分析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有机碳浓度与TM5波段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1),与TM4、TM5波段影像像素值之间满足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R2=0.6791,P<0.05);2)回归模型对表层土壤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运输业也发展迅猛,而铁路地基作为铁路运输的基础在整个运输系统中占有决定性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了关键技术在铁路地基中的应用,并深入地研究了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关键;技术;铁路;地基;应用     在铁路客专工程领域,各种新型地基所运用的先进的施工方法逐渐开始推广运用。同时,软基的分布范围在勘测过程中难以达到和现实一致的程度,从而造成设计不
【摘要】公共聚集场所作为大量人员聚集和流动的场所,其安全应该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因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作为公共聚集场所的火灾事故的多发环节,更应该加大管理力度。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公共聚集场所;火灾隐患;电气火灾;防控措施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发展型消费方面的支出也逐年攀升,尤其是现代的都市年轻人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人们对环境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园林绿化事业得到了名级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的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
【摘要】根据现代交通的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稳定性(包括干稳定性、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足够的平整度、足够的抗滑性和尽可能低的扬尘性。针对这些要求,我们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从选材到工艺控制、现场施工都加以严格的控制。本文结合本人在S205线江洛-武都二级公路路面施工中的管理情况,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对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他施工质
选用合适的边坡支护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土质边坡的整体性,为边坡的安全施工和后期稳定性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