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彩导入彰显语文课的魅力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多年,起初对课堂导语设计却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那是哗众取宠,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复习的情况来得实际。因此,在导语设计上很少下功夫,想起来用,想不起来不用。后来听了不少的示范课,公开课,通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对比,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一堂课导入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导语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其中有几段话对我启发很大。比如“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教师在导入阶段就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有针对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使他们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恰如其分的导入,就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间隙里开创出一个多彩的景观空间,从而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成功的导入既要新奇,用新鲜火辣吸引学生,又要自然,跟所学内容自然衔接,天衣无缝。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导入时游刃有余,事半功倍。”那么,怎样导入新课才是比较成功的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用激情渲染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她认为:“没有温度的男人,在课堂上是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没有温度的女人,在课堂上就是一点没人爱的旧瓷碗。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魅力。”
  好的教师无论怎样的气候与环境,总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师生一起用心用情提升课堂的温度。这种温度的提升需要老师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老师的“精”、“气”、“神”。在老师“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学生的思想在课堂张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精彩正是来源于老师激情的点燃,来自老师巧妙的引导,来自老师热情的鼓励。就这样,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激情被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思维在一点点的燃烧,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提升,以至于沸腾。
  常听到不少同行埋怨:“现在的学生上课没激情。”我想,其实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它们隐藏在学生的内心,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激发了学生的语文激情,这样我想学生学习下面的课文时,热情会更高一些,为学习文章做好了铺垫,因此,请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吧。
  二、借道具点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那么怎么才能让导语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我觉得在导入的时候借用一下道具,可以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道具有视觉型道具,比如,结合课文的实物演示,近距离将读者与作者沟通,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的,我们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还有视听型道具,比如录相、FLASH动画等,视听结合,能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和兴趣。
  我在教《小柳树与小枣树》时,运用FLASH课件作为导入新课的辅助材料,它融画面、文字、音乐于一体,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很快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它们之间形体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适当地借助教学道具可以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气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升入理性。
  三、设悬念启迪思维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悬念应生动形象、简洁鲜明。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有位实习老师在上《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时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四、讲故事、猜谜语构建愉悦情感课堂
  学生大都很爱听故事、猜谜语,每每遇此都很认真,兴趣特别高。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新课时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谜语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
  虽然谜语很简单,但因为教师丰富而有感情的朗读再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整堂课都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这就是利用谜语或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把学生由“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从而进入“愿学”、“乐学”的境界,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还可以采用引经典,温故知新,介绍背景,做游戏,音乐、歌曲等方法引入课题。选用什么样的导入形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创造的头脑,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依据如下原则:灵活性原则、精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知识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思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设计导入应注意“实”(讲求实效),“精”(精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启迪学生的思维。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村土地入股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集体土地权属不明晰、入股主体难以确定;土地作价入股无法可依、现有的土地作价评估体系标准不一、入股程序缺乏监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完善立法确定土地入股标准、确保入股程序公开公正、完善入股监督机制,以保障农村土地入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土地入股 法律风险 对策  一、土地入股安置入股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纵观我国农民土地入股的历史与现状,主要采取成立股
“我想把台湾的樱花种植技术引入锦州,开办一个樱花主题的观光农业园,让大陆的游客一起享受浪漫的樱花之旅.”8月20日,正在辽宁锦州参加第十三届“辽宁台湾周”的台湾“樱花
行走在浙江城乡,河流清清,绿野成顷,间杂茂林,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犹如一个诗画大花园.rn近年来,浙江以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体系为目标,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污
期刊
本文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口生活和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建设现状,并对医养结合养老建筑设计的导引和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人类精神生活及其同一性是人类生存的最后文化防线,这道文化防线以伦理忧患的方式伴随着人类发展进程。在文明史上,伦理忧患常以“道德咒语”的方式对历史发展进行反思。中西
只用智能手机,就能让自动售货机“吐出”饮料;扫描报纸广告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坐等货物送到家中;在手机上轻轻一点,美食或家政服务就会送上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
10月14日,上海世博园人流如织,国际信息发展网馆迎来“中国酒类优秀企业荣誉日”。剑南春、衡水老白干、酒鬼酒、古贝春四家酒企业获得“千年金奖”;安徽双轮池、广东石湾酒
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与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考察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在个人标准和条理性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及完美主
桥梁涵洞是公路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工程中占有较大比例.相关统计数据表面,我国桥梁涵洞工程的总数占到公路桥涵总数的60%,由此可见涵洞工程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公
摘要:实行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学生的这种“自能”是我们教学的追求。让学生在更高的学习意义上使语文学习成为自觉的种意识和行为,最终使自主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基本生活方式,这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必须的语文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