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w0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效果,就是要以高中语文课本为载体,科学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有些老师不注重导入环节,有的基本没有导入,上课开场白就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什么什么”,有的导入简单乏味,缺乏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其实,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有一个好开始。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应该是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要么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么可以预示课堂教学目标,要么可以先入为主地带领学生进入情感与审美世界等等。例如,教学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时,可以先播放同学们小时候听过的儿歌《一只哈巴狗》视频片段,激趣导入;《故都的秋》的导入可以设计成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秋”的诗歌或散文,学生可能回答出毛泽东、杜甫、刘禹锡、马致远等人的名篇,教师再引入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学科最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民主、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自觉改变一味灌输的传统模式,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习惯性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促使每一个学生都产生愉悦的体验情绪,让每个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成为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享受文学作品带来的“内心的旅程”。
  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将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就是要放下教师“架子”,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关照每个学生的情感,始终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视自己为学生中的一员,帮助学生树立信念,激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其次,教师不要把自己个人情绪带入课堂。在一堂课的四十五分钟内,教师应该面带微笑走进课堂,面带微笑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面带微笑离开教室。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多变的语气、语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多样化的肢体语言等,将学生带入丰富的情感世界,体味文学的魅力。
  三、交替运用多种阅读方式
  面对教材上的课文,哪怕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如果阅读方式单一的话,势必造成课堂上的心理疲劳,学生没有阅读的欲望,乃至昏昏欲睡。只有根据教学需要将多种阅读方式交替运用,学生才会觉得新奇,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阅读方式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别,如从声音可以分为有声和无声,比如朗读和默读;从速度可以分为速读和慢度;从精细可以分为精读和浏览;从感官分为听读和视读;从辅助手段可以分为配音朗读和清读;从个体与群体分为个读和齐读;从解读文本可以分为对话阅读、探究阅读和体验阅读……阅读方式、时机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的需要、文本解读的具体实际而确定,要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有效阅读,不能盲目地想当然地胡乱选择。
  四、把握课堂的动态调控
  课堂教学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尽管教一门课,面对的也是同一批学生,但是每一节课的具体情况却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立思想的不同个体,并且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所以教师必须对不断变化的师生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四“度”。
  一是课堂教学的速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定量,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在恒定的单位时间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二是课堂教学的密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教学任务的程度。课堂教学传授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就越大。如果一堂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思维密度,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提高思维密度即设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三是课堂教学的难度。它是指教授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的难易程度,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时的难易程度。过难,学生不理解,是浪费;过易,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是浪费。四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时间缺乏精打细算,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为了减少时间的损耗,建议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前做好准备;准时上课;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提问技巧等等。
  五、坚持多元评价的原则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评价非常重要,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课堂效果;反之则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的实效。评价首先要以鼓励、鞭策为主,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变化。其次,坚持多元评价原则。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可以用热情的语言进行赞美、激励,也可以用眼神进行鼓励,还可以用动作(如鼓掌)表示赞赏。除了教师的直接评价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评价等。
  当然,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的途径很多,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布置科学的课前预习作业,写出作品欣赏的情感体验等等,不一而足,运用得当都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选择,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做恰当的课堂设计。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
  [2] 庞荣飞. 务实备课与有效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2009.7.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炳辉中学)
其他文献
我养的第一只狗叫黑子。  我去房东家,它正在灶膛里,呲呲冒烟往外跑,房东就踢它进去,我赶快捡它起来。  另外还有三只,都烧死了。花衣服  房东说这是只黑狗,也真是够黑的,全是炭灰渣,烧糊的地方翻着小泡都是黑的。  抱回家,以为它会死,用温水来回冲冲,就放在小凳上喘气,母亲还给它盖了块旧花布。很快它就摇晃地想站起来,母亲就用花布给它量身缝了件衣服,有领子的,还有扣子。  它养病,父亲正好也养病,就一
阳光无法穿透的海洋部分,几乎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并且占据了地球上可适宜生物生存空间的97%还要多。虽然它就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但人类对这个神秘区域的了解远远少于对遥远的月球的了解。海洋的最深部分对我们而言是未知的。在这些人迹罕至的深海中发生了什么?在这些水域都有哪些生物生存着?这些生物的构成如何?对此,我们可以说知之甚少!  因此,人类一直想方设法,建造各种深潜器,潜入海底,试图去揭开深海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