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复习铺垫,优化教学效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564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入新课的方式通常有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两种。新课程概念下创设情境或许更容易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所以受到广大教师的追捧。相反,复习铺垫就成了反面典型,被痛批为过于追求预设,忽略课堂的生成,追求纯粹意义的数学化,只重视数学技能的训练,忽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难道它真的没有可用之处了吗?在实际教学中适当运用复习铺垫,以旧引新是完全必要的。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为新知识提供固着点。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与其煞费苦心地创设情境,倒不如从复习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引入,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比的基本性质,而且有助于对性质的理解,更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减轻记忆的负担。
  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适时适度地进行安排复习铺垫。当新授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特别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授课知识之间存在矛盾或空缺时,就有必要安排复习铺垫。如果新授知识学生有能力自主建构,或者通过复习铺垫会暗示或限制学生思维,就不能安排这一教学环节。
  因此在一节课的起始环节,适当的铺垫是必要的。我们安排铺垫要在“短、精、新”上下功夫。
  
  1.安排的铺垫时间要短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一堂课的第五至二十分钟是他们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最佳时域。为了确保学生能在这最佳时域内学习新知,复习铺垫的时间必须短,务必控制在三至五分钟内。
  如何在短时间达到高效呢?关键要能为学习新知架起认知桥梁。
  例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涉及商不变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除法的试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等一系列旧知。如果面面俱到地进行复习,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实际上与新知联系最紧密的旧知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师可围绕这一认知固定点,课始提供与例题相似的背景材料,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接着把背景材料中的数据改成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让学生进行尝试。这样就把新旧知识之间的主要矛盾暴露在学生面前,促使他们思考:除数是小数应该怎么办?从而把复习旧知与引进新知融于一体,达到短时高效的目的。
  
  2.复习内容设计要精
  
  复习铺垫的关键是要把握住知识的生长点,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但是如果为了顺利获取结论而设计出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套路,让学生往里钻,势必会使原本充满挑战性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和程式化,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模仿,并不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自我建构,也就更谈不上参与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因此,复习铺垫的内容应精选,做到“惜墨如金”,要能让学生经历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思维过程,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相应的培养。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百分数的应用”例5: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美术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有位教师在教学例题之前,设计了这样的复习铺垫:
  (1)果园里有苹果树280棵,梨树棵树是苹果树的3/4,梨树有(?摇?摇)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摇?摇)棵。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用方程解)
  教师对两道准备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进行了细致周到的分析,然后放心地抛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全班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列出了与课本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的方程。在上述复习铺垫过程中,教师“全权负责”为学生检索相关旧知识,学生在教师“先入为主”的单一牵引下直奔主题,他们无须作任何的探索努力,只须将标准答案写出即可,思维没有半点走穴。
  在上例中,我把两题的复习题改为:看到“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你想到什么?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他们有的想到:“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有的想到:“女生人数4份、男生人数是5份,美术组的人数是这样的9份。”有的想到:“女生人数占美术组人数的4/(5 4),男生人数占美术组人数的5/(5 4)。”……
  在接下来的例题学习中,学生按照自己的体验去建构新知,他们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的学习才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3.复习铺垫的形式要新
  
  复习铺垫的形式如果是一味地解题和回顾,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我们不妨适当变换复习的形式,如采用讨论、抢答、自由答、或者竞赛等方法,创设出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愤”、“悱”的求知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我们可以通过限时计算比赛作为复习铺垫,通过不公平的计算比赛让学生对数据特征有所感悟,对简便计算有初步的体验,这样能使知识和技能的铺垫达到应有的火候,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又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
  总之,复习铺垫要因生而异、因材而异。教师在铺垫环节的设计上要做到适量、适度,使复习铺垫有效、到位,既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从而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学生升入八年级后大多就踏上了青春之旅,步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青春期。他们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满怀理想和抱负,信心十足,豪情万丈……人们把这一时期的学生称为花季少年。怎样让花儿盛开不败,永远灿烂呢?这是德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青春期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其重要。如何做好青春期学生的德育工作呢?我根据多年的工作实际总结如下。    一、要做好青春期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师必须了解青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广大教师的教学方式,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新的教学策略,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可是,现实中仍有一些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关于情境创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需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富于各种生动
摘 要: 翻译能力是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终极体现,但翻译教学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合理利用英语电影开展翻译教学,对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材料、弥补专业师资不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 英语原版电影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教学理念的发展和教学设施的改善为英语原版电影进入大学英语课堂辅助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客观条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电影,有利于改善学
语文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优美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美,好的文章亦有音乐般的韵律美和旋律美,生动的课堂具有音乐般的节奏美和结构美。无疑,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无论是激发学生兴趣还是启发学生心智,无论是煽动学生情感体验还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设置情境,营造气氛    运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兴趣。每首歌都有一个过门、前奏,其作用就是为整首歌奠定一个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的“愤”、“悱”和“不以三隅反”的情况,正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如果不注意正确地观察学生是否处于“愤”、“悱”的状态,那么就不可能恰到好处地去启发;如果教师“举一隅”而没能觉察到学生是否能够“以三隅反”,又如何确定是继续讲下去还是应该变化角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一隅”?  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通过思维作
学习外语跟学习母语在形式上、效率上和效果上都有着巨大区别。母语从听说开始,基本上是不知不觉地“自然”学会,语言认知和教学理论还使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指称这种获得言语能力的过程:“习得”。  外语“学习”不享有母语“习得”的环境和条件,往往只能借助书本,机械地——也就是违反自然规律地——把语言的书面符号硬背下来。母语习得犹如在水里面出生、在水里面学游泳,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外语学习就像在没有水的陆地上
摘 要: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由于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义务教育的一大难点。本文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解决措施    一、留守儿童健康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我,从读书到教书已经读了无数遍,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感动,一个个新的收获。我总在想:自己是为作者感动?还是为“父亲”感动?还是为更多的我所接触过的学生的父母感动?所以,每次教学《背影》时,我都不敢有一丝的疏忽,怕有愧于熟悉的“父母们”。  一、在细读和品味中研读文本  1.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前让学生交流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营造一个恰当的课堂气氛导入
摘 要: 《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的文学作品,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本诗运用多重隐喻。隐喻在整个语篇结构中起到轴心性作用,并奠定了整首诗歌的语言基础和情感基调,使诗歌的氛围明朗,清晰。本文通过对《情歌》的分析,论述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对诗歌的意象性创作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 隐喻 情感 现实    1.引言  艾略特的《J.阿尔弗雷德·
摘 要: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入 方法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