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党争视阈下的高攀龙文学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攀龙是晚明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东林学派领袖.晚明党争视阈下的高攀龙文学呈现多面复杂的情形.高诗以效陶为主,清真雅正是其主要特征.高攀龙在陷入党争而遭贬谪、罢官、削籍乃至在东林书院被毁的情形之下,其诗歌创作依旧基本保持原有诗风.而作于万历年间的记事文章则呈现剽悍激愤之风,与其多数文章的中正典雅之风全然不类.高攀龙逝后,门人陈龙正整理其遗稿并于崇祯五年编刻《高子遗书》时,有意将此类文章删汰不选,以维护老师粹然如一的理学醇儒形象.高攀龙作于天启年间的尺牍,流露出愤懑、悔恨、无奈、宿命乃至绝望的复杂思想.这不仅与其以往尺牍中自信从容的道学气象不符,而且与其反复申诫的理学观念中的“无事”思想相悖,由此体现了身陷党争中的高攀龙理学与文学的背离,为还原高攀龙真实文学形象提供了契机.
其他文献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两阶段DEA模型测度2011-2019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引入Malmquist指数并进行分解分析,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研究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较低,尤其是研发阶段效率很低,但总体呈逐年改善趋势;不同产权性质、区域和行业的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异质性,且研发阶段效率对技术创新整体效率影响较大,是制约技术创新整体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员工教育质量、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性均对技术创新整体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发明专利、出口程度、
朱熹继承和发扬周敦颐、二程体用一源思想,既突出体用的同源与无间,又强调体用的不同,并将其贯穿于对《论语》“仁”的体用诠释之中.一方面,他分别体用释仁,强调仁是体,其逻辑理路为:性是未发,仁是性,仁是未发,未发为体,仁是体;情是已发,爱是情,爱是已发,已发为用,爱是用.仁作为体,与为用之爱层次有别.另一方面,他强调仁兼体用,突出仁之体用不离,“全德之仁”统体用,“专言”之仁兼体用.朱熹以体用一源思想进行仁的体用诠释,既驳斥了二氏“体用殊绝”之截然两分体用的思想,警惕了其不良影响,也对玄学以无为本的本体论进行
地方财政可持续是我国应对相互交织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社会经济问题的财政基础.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改变了财政收入组织方式、财政支出使用效率及财政治理效能,为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构建了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区域差异,接着基于“本地-邻地”视角,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本地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对邻地的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有负向影响,存在“虹吸效应”和“
在通过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以及克服内生性的基础上,本研究探析了企业流程数字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从数字技术在生产运营、产品销售、客户维护等环节的应用水平入手,同时考虑外部营商环境,即简政放权力度和政治稳定性的调节作用,试图深化和准确分析流程数字化对企业绩效微观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企业流程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绩效,且企业所处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强化企业流程数字化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机制分析中,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检验、Sobel检验、Bootstrap检验及分不同环节流程数字化进行中介效应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具有典范意义.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学术和社会政治三个方面.它是古代湖南地区的最高学府,曾是天下书院之首,历代都有大师在此执教讲学;它是理学南传后最先成熟起来并盛行一时的湖湘学派传承发展的基地;它培养人才不计其数,一批又一批胸怀天下的经世致用之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路向.这三方面相辅相成,以其内在精神的一贯性,支撑着岳麓书院走过千年的风雨历程而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中国传统文化,并表达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推崇.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东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孔学,其基本原则和特征在当下亦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特别是由于在孔子解答治理原则、治理途径和治理主体等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时,或是提出了“德政”等新的道德概念,或是对“孝悌”“君子”等原有的道德范畴进行新的阐释,因而不仅对现实政治生活的需要作出了积极回应,而且使自己在治道、学问及人格等方面亦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