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是浙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章最后一节的学习内容,它放在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之后,是一次函数应用的提高拓展,更主要的它是一个课题学习. 这是数学课程中一个全新的内容,它不是新授课,也不同于一般的综合练习课,它最主要的特点是能体现“问题情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应用”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将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中,发展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获得的成功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因此这节课的学习应是充满猜测、尝试、验证、争论和研究,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而生动的活动,所以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这节课的重点是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图解法思路的形成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获得,还要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二、课前准备
1. 上节课后布置: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类似于上节课出租车车费、公司招聘人员工资等有关问题,本节课上课时提交.
2. 教师自己去商场、电信局、水厂等了解,选择了一个与“选择较优方案”课题接近又略有提高的“小灵通风尚无忧”优惠活动.
3. 在“小灵通风尚无忧”宣传单下面复印带有网格的直角坐标系,以便于学生作图.
4.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别设计增加直观感,给图解法思路作铺垫.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 导入
前些天,老师去电信局缴话费,当时一大堆人手里拿着一种“小灵通风尚无忧”活动的单子,其中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原来小男孩与妈妈来缴话费,看到“小灵通风尚无忧”活动,母子商量着选了一种方案,把原来每月100元左右的话费节省了20元左右,于是老师也拿了一张,现印好分发给大家,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小灵通风尚无忧”优惠活动是怎样优惠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怎样选择较优方案”,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 课题应联系学生的实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践性,“小灵通风尚无忧”来自电信局真实的促销活动. 作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略高于课本的课题,既符合我校学生基础好的实际,又没有不必要的人为加工和刻意雕琢.
2. 展示课题
小灵通风尚无忧
长话市话一口价, “小灵通风尚无忧”重磅出击,再掀资费革命!
(1) 学生反复理解手上宣传单,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小灵通风尚无忧”优惠活动的实际意义:月保底是指每月缴纳的基本话费;可使用话费指的是每月可享用的最高费用,如第一方案是每月付68元话费,可享用88元的话费,超出88元的部分拨打国内、本地的每分钟0.20元,省内异地的每分0.30元,依次理解3种方案.
(2) 学生容易知道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根据话费的多少来选择方案,那么如上超出88元/月部分的话费依什么进行计算?经过学生略微思考,即能知道话费与通话时间有关.
(3) 明确88元/月的意义,即为通话时间达88 ÷ 0.20 = 440分时不须另行收费,但超过每月440分钟的通话时间,则超出的时间按每分0.20元收费.
设计意图 研究课题的目的要非常明确,这样学生才会围绕这一目标多角度地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学生毕竟是学生,容易知道话费肯定与通话时间有关,但没有实实在在的接触过这类生活问题,因此必须详尽理解“小灵通风尚无忧”的优惠活动意义.
3. 研究课题
对于“小灵通风尚无忧”活动有3个方案,先研究拨打国内、本地的,经同学们的分析列表如下:
(1) 我们知道话费与通话时间有关,具体的是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先以方案1与方案2比较,研究哪种方案较优惠?
教师深入到各学习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学生一起思考,计算,筹划,就学生的知识水平,各小组可能会出现:①猜测法:以440分、786分、1380分为界进行选择. ②特殊值法:即通话时间为100分、200分、440分、500分…时进行计算话费.③一般法:由于学生已有函数的概念,可能会列函数解析式,但不一定会完整.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的方法进行比较,分享不同观点带来的启发,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反思,完善问题的解决过程:话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知道月话费是关于通话时间的函数.由学生回答函数关系式如下:若设每月通话时间为x分,所缴话费为y元,则有y1 = 68 + 0.20(x - 440),集学生的智慧完善两种方案关系如下:
(2) 在如上的话费与通话的时间的关系中,怎样比较哪个方案更优惠呢?学生发现:0 ≤ x ≤ 440时,显然方案1优惠,那么① x > 440呢?又出现同学的猜测,尝试或用特殊值或用在x > 440时方案1中的68 + 0.20(x - 440) < 88,解得x < 540…,教师参与各小组讨论,建议,欣赏,肯定,质疑,引导学生能否更直观、形象地比较呢?启发学生:研究函数往往用图像进行研究!②各小组能否一试?让同学们在印发下的网格坐标系中画方案1中的图形. (其中教师指点0 ≤ x ≤ 440时y = 68的图像的画法),方案2的图像画到哪里呢?便于比较也画在同一坐标中(两方案图形用不同颜色画出,教师在上面示范). ③对照图像,通话时间为多少时某个方案话费较少呢?学生操作,肯定个别小组的一些同学过x轴上的某一时间作x轴的垂线来分析话费的多少,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拖动垂直于x轴的直线,显示直线与图像的交点坐标.
教师逐组巡视,帮助学生把研究的结论写在印发下的讲义上,小组交流,总结,发言,从节省费用的角度考虑:
至此课题结论经过同学的努力研究完毕.
回忆研究课题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①在实际问题情景中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②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 ③ 从图像上比较较优方案. ④确定结论.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操作、尝试、研究和争论的过程,应给学生足够长的时间发现问题,进行实践,寻找策略,与人和作. 应给学生足够宽松、民主的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只是适时的提供建议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完成课题的研究.
4. 应用课题
回忆电信局里众人围绕小男孩的情景,提问:
(1) 小男孩的妈妈选择了哪个方案才节省了20元钱?每月通话时间大约是多少?
[100 - 20 = 80 < 88,应选择方案1, = 500分,不超过500分钟]
(2) 若这个月小男孩妈妈试着选择方案1,还是用了100元钱,她估计以后每个月的通话情况也差不多如此,她是否有必要另选方案?
学生思维再度活跃,情绪高涨,学生与学生间良好的合作,教师与学生间平等的交流,课堂上情感交融,一派和谐的景象.
设计意图
课题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本节课的又一高潮,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了学生运用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题作业
选择一个上节课搜集来的问题,用今天的“选择较优方案”的方法完成(可以借助别人的问题,也可以四人小组一起完成).
五、设计说明
1. 设计背景
对于“课题学习”部分内容,以前老师们都不是很重视,只作一个综合练习处理. 现在看来,“课题学习”完全不同于以前其他课型,最明显的区别有:
(1) 课题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显得更为突出.
(2) 课题学习的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还有是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
(3) 课题学习较其他课有更充分的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4) 课题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份量更重.
2.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舍得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要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要怕这是浪费时间,不要怕控制不了课堂气氛,只要学生在思考、探讨本课内容,“乱”也很正常.
(2) 部分平时不受教师关注,不引人注目的学生,在“课题学习”的氛围中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他在生活经历,生活经验方面可能强于一些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会冒出一些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这恰好是老师该抓住的闪光点,是他们学习的转折点,请关注这些学生吧,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光亮.
(3) 大多学生经过操作、实验、交流、合作的知识就掌握得较好,它真正变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不是教师塞给学生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4)新课程理念中有许多不同于传统的教法、学法,有好多老师把握不好的教材处理,若多进行诸如“课题学习”的探讨,我们教师将进步得更快!
【参考文献】
[1] 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孙晓天,张丹.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是浙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章最后一节的学习内容,它放在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之后,是一次函数应用的提高拓展,更主要的它是一个课题学习. 这是数学课程中一个全新的内容,它不是新授课,也不同于一般的综合练习课,它最主要的特点是能体现“问题情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应用”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将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中,发展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获得的成功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因此这节课的学习应是充满猜测、尝试、验证、争论和研究,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而生动的活动,所以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这节课的重点是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图解法思路的形成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获得,还要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二、课前准备
1. 上节课后布置: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类似于上节课出租车车费、公司招聘人员工资等有关问题,本节课上课时提交.
2. 教师自己去商场、电信局、水厂等了解,选择了一个与“选择较优方案”课题接近又略有提高的“小灵通风尚无忧”优惠活动.
3. 在“小灵通风尚无忧”宣传单下面复印带有网格的直角坐标系,以便于学生作图.
4.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别设计增加直观感,给图解法思路作铺垫.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 导入
前些天,老师去电信局缴话费,当时一大堆人手里拿着一种“小灵通风尚无忧”活动的单子,其中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原来小男孩与妈妈来缴话费,看到“小灵通风尚无忧”活动,母子商量着选了一种方案,把原来每月100元左右的话费节省了20元左右,于是老师也拿了一张,现印好分发给大家,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小灵通风尚无忧”优惠活动是怎样优惠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怎样选择较优方案”,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 课题应联系学生的实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践性,“小灵通风尚无忧”来自电信局真实的促销活动. 作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略高于课本的课题,既符合我校学生基础好的实际,又没有不必要的人为加工和刻意雕琢.
2. 展示课题
小灵通风尚无忧
长话市话一口价, “小灵通风尚无忧”重磅出击,再掀资费革命!
(1) 学生反复理解手上宣传单,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小灵通风尚无忧”优惠活动的实际意义:月保底是指每月缴纳的基本话费;可使用话费指的是每月可享用的最高费用,如第一方案是每月付68元话费,可享用88元的话费,超出88元的部分拨打国内、本地的每分钟0.20元,省内异地的每分0.30元,依次理解3种方案.
(2) 学生容易知道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根据话费的多少来选择方案,那么如上超出88元/月部分的话费依什么进行计算?经过学生略微思考,即能知道话费与通话时间有关.
(3) 明确88元/月的意义,即为通话时间达88 ÷ 0.20 = 440分时不须另行收费,但超过每月440分钟的通话时间,则超出的时间按每分0.20元收费.
设计意图 研究课题的目的要非常明确,这样学生才会围绕这一目标多角度地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学生毕竟是学生,容易知道话费肯定与通话时间有关,但没有实实在在的接触过这类生活问题,因此必须详尽理解“小灵通风尚无忧”的优惠活动意义.
3. 研究课题
对于“小灵通风尚无忧”活动有3个方案,先研究拨打国内、本地的,经同学们的分析列表如下:
(1) 我们知道话费与通话时间有关,具体的是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先以方案1与方案2比较,研究哪种方案较优惠?
教师深入到各学习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学生一起思考,计算,筹划,就学生的知识水平,各小组可能会出现:①猜测法:以440分、786分、1380分为界进行选择. ②特殊值法:即通话时间为100分、200分、440分、500分…时进行计算话费.③一般法:由于学生已有函数的概念,可能会列函数解析式,但不一定会完整.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的方法进行比较,分享不同观点带来的启发,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反思,完善问题的解决过程:话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知道月话费是关于通话时间的函数.由学生回答函数关系式如下:若设每月通话时间为x分,所缴话费为y元,则有y1 = 68 + 0.20(x - 440),集学生的智慧完善两种方案关系如下:
(2) 在如上的话费与通话的时间的关系中,怎样比较哪个方案更优惠呢?学生发现:0 ≤ x ≤ 440时,显然方案1优惠,那么① x > 440呢?又出现同学的猜测,尝试或用特殊值或用在x > 440时方案1中的68 + 0.20(x - 440) < 88,解得x < 540…,教师参与各小组讨论,建议,欣赏,肯定,质疑,引导学生能否更直观、形象地比较呢?启发学生:研究函数往往用图像进行研究!②各小组能否一试?让同学们在印发下的网格坐标系中画方案1中的图形. (其中教师指点0 ≤ x ≤ 440时y = 68的图像的画法),方案2的图像画到哪里呢?便于比较也画在同一坐标中(两方案图形用不同颜色画出,教师在上面示范). ③对照图像,通话时间为多少时某个方案话费较少呢?学生操作,肯定个别小组的一些同学过x轴上的某一时间作x轴的垂线来分析话费的多少,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拖动垂直于x轴的直线,显示直线与图像的交点坐标.
教师逐组巡视,帮助学生把研究的结论写在印发下的讲义上,小组交流,总结,发言,从节省费用的角度考虑:
至此课题结论经过同学的努力研究完毕.
回忆研究课题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①在实际问题情景中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②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 ③ 从图像上比较较优方案. ④确定结论.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操作、尝试、研究和争论的过程,应给学生足够长的时间发现问题,进行实践,寻找策略,与人和作. 应给学生足够宽松、民主的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只是适时的提供建议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完成课题的研究.
4. 应用课题
回忆电信局里众人围绕小男孩的情景,提问:
(1) 小男孩的妈妈选择了哪个方案才节省了20元钱?每月通话时间大约是多少?
[100 - 20 = 80 < 88,应选择方案1, = 500分,不超过500分钟]
(2) 若这个月小男孩妈妈试着选择方案1,还是用了100元钱,她估计以后每个月的通话情况也差不多如此,她是否有必要另选方案?
学生思维再度活跃,情绪高涨,学生与学生间良好的合作,教师与学生间平等的交流,课堂上情感交融,一派和谐的景象.
设计意图
课题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本节课的又一高潮,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了学生运用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题作业
选择一个上节课搜集来的问题,用今天的“选择较优方案”的方法完成(可以借助别人的问题,也可以四人小组一起完成).
五、设计说明
1. 设计背景
对于“课题学习”部分内容,以前老师们都不是很重视,只作一个综合练习处理. 现在看来,“课题学习”完全不同于以前其他课型,最明显的区别有:
(1) 课题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显得更为突出.
(2) 课题学习的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还有是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
(3) 课题学习较其他课有更充分的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4) 课题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份量更重.
2.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舍得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要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要怕这是浪费时间,不要怕控制不了课堂气氛,只要学生在思考、探讨本课内容,“乱”也很正常.
(2) 部分平时不受教师关注,不引人注目的学生,在“课题学习”的氛围中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他在生活经历,生活经验方面可能强于一些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会冒出一些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这恰好是老师该抓住的闪光点,是他们学习的转折点,请关注这些学生吧,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光亮.
(3) 大多学生经过操作、实验、交流、合作的知识就掌握得较好,它真正变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不是教师塞给学生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4)新课程理念中有许多不同于传统的教法、学法,有好多老师把握不好的教材处理,若多进行诸如“课题学习”的探讨,我们教师将进步得更快!
【参考文献】
[1] 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孙晓天,张丹.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