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油松天然次生林林窗的形状、大小结构、分布、形成木特征及其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在油松天然次生林中,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面积均呈以小林窗为主的偏态分布.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油松天然次生林林窗的形状、大小结构、分布、形成木特征及其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在油松天然次生林中,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面积均呈以小林窗为主的偏态分布.CG平均面积为31.15 m^2,以20~40 m^2林窗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38.24%和30.50%;EG平均面积为58.04 m^2,以30~60 m^2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36.77%和27.79%,且CG的平均面积占EG平均面积的53.67%;林窗形状多呈椭圆形,高度多在14~16 m;林窗形成年龄以10
其他文献
从吸附、解吸、可萃取态残留变化3个方面,研究了外源有机质对粘壤土、砂粉土和粉壤土中菲的增强固定作用.外源有机质为有机商品肥和泥炭.结果表明,施加外源有机质后,供试土壤
以黄土高原南部17年长期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及撂荒条件下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灭菌与不灭菌条件下不同肥力土壤对施入外源硝态氮转化的影响.结
以固相酯化法制备一种具有羧基的柠檬酸改性麦草阳离子吸附剂.用批次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pH值、吸附剂量、吸附质浓度和吸附时间)水溶液中铜离子和亚甲蓝在酯化麦草上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观测了好气和淹水处理下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矿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处理下,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矿化量都表现为培养前期快速下降,培养后期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不同粒级团聚体之间有机碳矿化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以1~2mm粒级团聚体最高,以<0.053mm粒级团聚体最低.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矿化量变化与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线性相
对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胺磷(0.01、0.1、1.0、10.0、100.0、1000.0和10000.0μg·L^-1)和17β-雌二醇(0.001、0.01、0.1、1.0、10.0、100.0、和1000.0μg·L^-1)溶液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的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分根装置,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对均匀灌水、固定部分根区灌水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水3种方式下各1/2根区的根毛发育状况进行观察并采样照相,研究不同根区根
于2004—2005年在北京市平谷区有机桃园设置不同有机肥处理:2年连续施有机肥,年均67500kg.hm-2(T1);第一年不施肥,第二年施有机肥135000kg.hm-2(T2);第一年不施肥,第二年施有机肥67500kg.hm-2(T3);不施肥对照(CK),并于2006年对0~120cm土层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研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土壤中硝态氮分布较均匀,
2006年6-7月在新疆伊犁地区对伊犁河干流、三大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恰甫其海水库、吉林台水库、间歇性水体和小水塘中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134属
选用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两个水稻品种,利用人工气候室在水稻灌浆结实期进行控温试验,设置全结实期相对高温、结实前期相对高温、结实后期相对高温、全结实期适温(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