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强脉冲光与红光治疗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强脉冲光治疗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70例,能量密度20~23 J/cm2,其中脉宽为2.6~5.0 ms,延迟时间为15 ~ 20 ms,间隔4周治疗1次,平均3.49次.使用波长(633±3)nm红光治疗以面部皮肤敏感为主要表现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97例,能量密度12
【机 构】
:
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皮肤病研究所,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皮肤病研究所,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皮肤病研究所,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强脉冲光与红光治疗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强脉冲光治疗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70例,能量密度20~23 J/cm2,其中脉宽为2.6~5.0 ms,延迟时间为15 ~ 20 ms,间隔4周治疗1次,平均3.49次.使用波长(633±3)nm红光治疗以面部皮肤敏感为主要表现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97例,能量密度128J/cm2,每次照射20 min,每周治疗2次,平均4.23次.对每次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强脉冲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总有效率为88.57%;红光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76%.强脉冲光3脉冲治疗组和2脉冲治疗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强脉冲光和红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均有较好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凉山地区青少年15种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 以在校初中和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2所城区中学、3所农村中学为调查点.受调查者填写调查问卷,接受皮肤科专科医师检查.结果 共调查7747人,年龄12 ~ 20( 15.86±1.86)岁.发现皮肤病患者6379例,总患病率为82.34%;平均每人患有(1.34±0.97)种皮肤病.患者人数(患病率)痤疮为4698例(60.64
患者女,48岁,全身丘疹、斑块6年伴右眼视物不清1年就诊.体检:躯干、四肢可见瓷白色萎缩性丘疹,外周伴红晕及毛细血管扩张.右眼右侧斜视受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左手食指、拇指麻木,右侧胫骨前麻木.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层坏死伴黏液样变性,深部数个小血管周围见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数个小血管腔闭塞.肠镜检查:全结肠散在片状充血、糜烂、浅溃疡形成;肌电图:股四头肌源性损害;粪隐血+++.诊断:
[目的]探讨皮肤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和病毒型别.[方法]门诊皮肤疣患者132例中寻常疣46例,跖疣38例,扁平疣48例.以特异性DNA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2例皮肤疣中,HPV阳性128例,感染率为97.0%,其中HPV2型阳性111例,感染率为84.1%.寻常疣、跖疣感染主要为HPV2、H PV1型,扁平疣感染主要为HPV2、HP
患者男,1974年8月出生,2003年8月发现右侧腹壁一花生米大小黑痣,遂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2005年9月因右侧腋窝肿块就诊,当时检查局部无疼痛,周围皮肤无红肿,乳头无溢液,于2005年9月29日行右腋窝肿瘤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右侧腋窝淋巴结与结缔组织内转移性恶性黑素瘤.术后行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检查,未见明显转移灶。
毛发是机体健康的外表重要标志之一,涉及毛发的疾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毛发分布的密度和毛干直径是决定毛发是否能够正常地覆盖头皮的重要因素.毛囊是生成毛发的器官,由来源于不同胚层的多种细胞组成,具有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周期性循环,毛干的产生和延长仅限于生长期.从毛囊的长轴来看,自表皮至皮下组织,毛囊分为永久和次级毛囊即暂时性毛囊,分水岭在立毛肌的附着点附近.次级毛囊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
患者男,30岁.因尿道外口左侧红肿,中央针眼大小孔12周,于2011年1月1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010年10月有非婚性接触史,3d后,自觉尿痛、尿频、尿急、尿道口溢脓,自服头孢羟氨苄、罗红霉素无好转;2周后尿道外口左侧出现红肿,稍疼痛,5d后红肿中央出现一针眼大小孔,挤压后有脓性分泌物自小孔溢出.在某医院就诊,取尿道分泌物和尿道外口左侧红肿区小孔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白细胞内均见到革兰阴性双球
患者男,25岁,因双手增粗肥厚5年,前额皮肤增厚折叠、皮肤白斑、肢体肿胀3年入院.患者于5年前出现双手肥厚、皮肤粗糙,指端增粗肥大显著.常感双手胀痛不适.3年前患者前额处皮肤增厚、皱褶、脑回状,易分泌油性分泌物.右侧口角及下颌部、右颈前、右侧胸壁、右上肢曲侧片状皮肤白斑.双腕部、双踝部肿胀.患者智力正常。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9(TLR7、TLR9)mRNA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白癜风患者及25例正常人对照PBMC中TLR7、TLR9 mRNA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白癜风患者PBMC中TLR7 mRNA(目的基因绝对定量校正拷贝数
例1女,10岁.因掌指关节伸侧褐黑色斑2月余于2010年6月就诊.患者近2个月发现掌指关节伸侧出现黑斑,无自觉症状.曾拟诊湿疹、皮炎等,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皮损未见明显好转,并逐渐加重.学弹琴3年余,近1年来有手指掌指关节过度背侧弯曲、敲打琴键台面、课桌边缘的习惯.近半年无体重增加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皮肤科检查:两手背每一掌指关节处可见两条大致平行排列的暗褐至黑褐色带状
目的 探讨微流芯片在马拉色菌鉴定与分型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收集马拉色菌标准菌株及直接镜检阳性的花斑糠疹患者皮损处皮屑及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处毛囊内容物培养出的马拉色菌菌株进行DNA测序,鉴定菌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RAPD-PCR)电泳分析及微流芯片基因型定量分析并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 共分离83株马拉色菌临床菌株,其中72株分离自花斑糠疹,11株分离自马拉色菌毛囊炎.大多数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