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让中国文化走进伊朗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是如此神奇”rn2009年,艾森第一次来到中国.由于来中国之前并未学过汉语,所以艾森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了一年汉语.此后,他一边学习中医,一边继续学习汉语.2011年,艾森转学到山东中医药大学,继续攻读中医专业,直到博士毕业.如今,十多年过去,艾森已成为一个“中国通”.
其他文献
定向发力攻坚克难rn“从全省来看,山东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需求供给可以协同发力、新老行业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潜力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型成说,锚定“三个走在前”,就必须充分利用和塑造好这一系列优势.
期刊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因此,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阔乡村越来越大有可为.
期刊
破风起航rn“齐鲁粮油”品牌建设之路始于2018年.2018年9月18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推进山东粮油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随后,“齐鲁粮油”公共品牌被山东提升至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不断被注入强大动力:2019年,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写入中共山东省委一号文件,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期刊
解决畜牧种业难题rn“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函对打造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作出了部署安排,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明确了山东省先行先试的战略定位,赋予其引领带动的重大使命,提供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唐建俊介绍.rn目前,山东省畜产品可满足1.5亿人的消费需求,省内价格总体低于全国,是京津沪浙等地市场的主要供给区.其中禽肉产量占全国的1/6,常年生猪外调1000万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期间调往北京、上海、湖北肉品10.8万吨,为保供大局作出巨大贡献.
期刊
唤醒“沉睡”的土地rn通俗来讲,盐碱地是指含盐、碱量高的一类土壤,其形成受地形、气候、水流等条件影响,也与不合理的耕作管理有关.当土壤耕层可溶盐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作物出苗、生长,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rn山东省内的盐碱地分为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两种类型,集中分布在东营、滨州、潍坊、德州等地.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盐碱地蕴含着巨大潜力.长期以来,山东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手段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唤醒“沉睡”的土地,挖掘内在的潜力.
期刊
“破万亿”的底气rn“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自古以来,山东崇尚农业、以粮为本,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产品品种繁多、供给充足,不仅满足了省内需求,还为全国稳产保供做出贡献.尤其是蔬菜供应方面,占据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当的市场份额.rn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粮食安全重要性更加凸显.作为产粮大省,面对复杂严峻的生产形势,山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小麦条锈病和玉米南方锈病偏重发生、严重秋汛等不利因素影响,2021年粮食播
期刊
飞向太空的烟台苹果rn前一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视频,引来无数人“围观”.视频中,山东籍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工作,一边吃着苹果,被网友称为宇宙大型苹果吃播现场.视频一出,作为“配角”的苹果也受到众人关注.原来,这个苹果正是王亚平家乡烟台的特产.rn收获季一到,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涛就会忙碌起来.王亚平所吃的“太空苹果”就来自他们公司的栖霞豹山口基地.作为烟台苹果主产区,豹山口基地可谓“明星”基地,这里气候好,土壤里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苹果在半山腰向阳坡种植,脆甜可口、营养丰富.“\
立足特色找定位rn张夏街道位于长清区中东部,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104国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史上,这里曾是齐鲁两国的交通要道,至今仍保存着古道旧址.如今,处于济南“南美”战略的空间布局、“济泰一体化”线路上的张夏街道,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找准了自身的定位.
期刊
推动“大战略”rn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标志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20日—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举旗定向,发出了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时代号令,并要求山东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期刊
对于文物修复师,人们总是充满好奇.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他们是藏于“深宫大院”的老者,远离大众的日常生活,充满神秘感.其实,这群身怀绝技的人,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不老迈.rn从山东博物馆的北门进入,行至四楼的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一群“80后”文物修复师正用技艺弥合历史的缝隙,让沉睡千百年的文物渐次苏醒,重获“新生”.他们虽分工不同,但都对文物的保护修复持有一份热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