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分类粒子群优化概率神经网络半监督算法

来源 :农业机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ecom_god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以往土地利用监测大都采用监督分类算法,成本较高、错分漏分严重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概率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分类算法.该算法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分类器的参数,提高分类器的精度,运用香农熵选择高置信度的样本扩展初始训练样本集,将大量未标记的样本扩展到训练样本集中,减少了初始标签样本的数量,节约了成本,并与随机森林法、最大似然法、概率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对比分析,总体精度较其他算法提高了1.25 ~6.57个百分点,Kappa系数达到0.8以上.对新乡市1996年、2004年、2013年、202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分类,结果表明1996-2020年间新乡市的建设用地以中部地区新乡县为中心不断扩张,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其他用地面积不断减少,沿黄河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地流转方面耕地转建设用地最为明显,本研究为新乡市进一步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近红外光谱检测仪种类的增多,不同仪器间的校正模型存在无法共享问题,可利用模型传递解决.以食用油为研究对象,在主机上建立油酸质量比的极限学习机校正模型,利用迁移学习中的TrAdaBoost算法把主机模型传递到从机上,探讨标准化样品数量对模型传递效果的影响,并与直接标准化算法、缺损数据重构算法和极限学习机自编码器的模型传递算法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主机模型经TrAdaBoost算法模型传递后,从机预测集决定系数R2从0.489上升到0.892,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轴流泵在最优工况流量点的两侧效率下降快,在小流量工况时流量-扬程曲线还存在马鞍形的不稳定流量区域.针对此问题为轴流泵设计了一种双层流道结构,此结构在几何上表现为在靠近轮毂侧从紧临叶轮出口边起延伸至后导叶体内增加了一个筒形隔板.以此内筒和导叶轮毂的间距与导叶流道宽度的比值λ作为变量几何参数,研究了不同几何参数对轴流泵外特性及内部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出口后的双层流道结构能够在不稳定流量区域提高扬程、减小流量-扬程曲线的正斜率,扩大安全运行流量范围.在大于设计流量时,双层流道减少了导叶后流道近外壁区域
为提高苹果采摘机器人的识别效率和环境适应性,使其能在密集场景下对多苹果目标进行快速、精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密集场景下多苹果目标的快速识别方法.该方法借鉴“点即是目标”的思路,通过预测苹果的中心点及该苹果的宽、高尺寸,实现苹果目标的快速识别;通过改进CenterNet网络,设计了Tiny Hourglass-24轻量级骨干网络,同时优化残差模块提高了目标识别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非密集场景下(即近距离场景)测试集的识别平均精度(Average precision,AP)为98.90%.F1值为96.39
通过引入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核主动学习的农田塑料覆被分类算法,实现农业塑料大棚和地膜的精准分类.首先基于多时相Sentinel-1雷达和Sentinel-2光学遥感影像,提取其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以构建多维特征空间.然后构建多核学习模型,实现多源、多时相特征的自适应融合.最后构建基于池的主动学习策略,通过引入训练样本的淘汰机制,进一步提升分类模型的泛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为95.6%,Kappa系数为0.922,相较经典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K近邻、决策树、
为了探寻黄土高原丘陵区干化土壤修复措施,采用野外试验,布设1000 cm深地下土柱,并在土柱表层进行9种不同覆盖处理(种植刺槐、苜蓿、柠条、枣树、早熟禾和覆盖石子、树枝、地布和白色地膜),以土柱表面完全裸露作为对照,用中子土壤水分仪测量0 ~1000 cm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通过2014-2018年连续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在天然降水条件下刺槐、苜蓿、柠条和枣树处理试验年降水入渗深度表现为逐年减小,最终仅有100 cm,并在试验第2年后土壤含水率一直处在负增长状态,其中刺槐、苜蓿、柠条在第4年时1000 cm
针对蔬菜叶片重金属镉检测传统方法存在的检测仪器体积大、检测成本高和具有破坏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光谱蔬菜叶片重金属镉检测方法,并设计了一款无需预处理、检测速度快、体积小且便于携带的重金属镉检测仪,能够适用于移动式的现场检测.配置4个重金属镉胁迫梯度(0、1、3、5 mg/L)营养液,培育各镉胁迫的生菜样本,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叶片反射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筛选出3个特征波长(550、680、800 nm),采用偏最
质量追溯相关数据通过物联网感知设备采集后添加到区块链,在数据存储环节可以解决数据易被篡改问题从而增强数据可信度.数据直接存储在区块链中会造成系统吞吐量小、响应时间长,利用“数据库+区块链”的双存储设计虽然能大大提高响应速度,但是针对果蔬质量追溯系统,其响应速度依然不能满足要求.基于哈希加密算法的不可逆性、区块链数据结构天然的不可篡改性和Hyperledger Fabric平台完善的成员管理机制在数据存储环节增强了数据可信度,针对果蔬质量追溯的特点设计了数据哈希值二次上链和验证的方法,改进了“数据库+区块链
针对梨炭疽病和黑斑病发病症状很相似,难以区分,导致实际生产中不便对症施药的问题,以砀山酥梨叶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利用高光谱技术来识别梨叶片炭疽病与黑斑病的可行性.首先,运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砀山酥梨正常叶片、炭疽病叶片和黑斑病叶片的高光谱图像,提取图像的平均光谱反射率.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法和标准正态变换法(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分别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
为探究网式过滤器的水力性能,充分了解网式过滤器内部最初流场、滤芯网面流量分布情况,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网式过滤器3种入口流速(0.5、1.5、2.5 m/s)以及3种滤网目数(60、80、100目)对过滤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试验对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过滤器的水头损失集中在出口侧滤芯上,该部分水头损失占总损失的87%;水流在腔体内可分为出口侧加速区、出口侧减速区、堵头回流区和漩涡区4部分;滤网面流量分布严重不均,高流量区域主要分布在出口侧,入口流速由0.5 m/s增至2.5 m/s过
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农业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已经逐步取代了过去以人力劳动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劳动力的投入逐渐减少,劳动强度也不断下降.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应用,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现代农业发展中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特别是农机和农艺之间的协调问题非常突出,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了较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