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夜话》的语境分析─—兼论媒体容纳人际传播的两种可能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a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新闻实务研究亟待理论提升──兼评《理论电视新闻学》陈信凌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耳熟能详的话,只要对新闻领域稍加涉猎就很可能在什么时候与它不期而遇。说得多听得多了,此话自然就成了一种不言自明的常识,无须求证的公断。实际上,这里...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收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诗:"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里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此诗后,方回有一段评语,李庆甲集评校点的<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录为:"方回:浩然于佛法亦深有所得,此篇五、六语意明白无碍,张丞相<经玉泉>长韵云:‘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尤佳."
理由、理性和道德的核心问题包括:理由的本质和来源;理性的本质以及和理由的关系;道德和理由、道德和理性之间的关系.以欲望为基础和以价值为基础(或非欲望为基础)的理论都无法充分解释理由的来源,唯有某种混合的理论才堪当此任.理由既不是理性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道德的考量并非总是压倒其他考量(比如,自利的考量),做不道德的事情未必是非理性的,但我们依然有理由教育我们的孩子:道德要求必然提供压倒一切的行动理由,尽管这实际上并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