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落实语文素质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X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教育方针的贯彻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努力建设一支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教育者的高素质,才有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对此,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转变语文教育观念,树立人人成才意识
  首先要弄清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出发点的教育,是面向全体,让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重视个性培养的教育,学生只有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才能更有利于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才更有利于学习。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各方面潜能的开发,由过去主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多少衡量质量的高低,转向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质量,要由过去的注重学生智力发展,转向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真正树立现代化教育的观念,提高认识,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提高语文师德修养,树立职业形象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育事业称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灵魂。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提高师德修养,树立职业形象,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甘愿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爱心奉献,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如“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是世界楷模”。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了良好的职业形象,才会改变教育观念,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育出一流的学生群体。
  三、提高语文教师业务素质,开发辐射潜能
  教师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是成功改革课堂教学的可靠保证。几年来,学校始终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重点展开了过两关活动。
  1.基本功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的基础;是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使教师具备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底,学校启动了“一标、二画(话)、三字、四会”及“一提倡”的基础工程。一标,即教师学历达标。二画(话),即教师能绘美观的简笔画和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三字,即教师能写出工整的钢笔字、毛笔字与粉笔字。四会,即教师对教学理论会运用,教学模式会提炼,教学经验会总结,教研课题会研究。一提倡,提倡电子阅读和多媒体写作技术。与此同时,注重对教师知识渊博、勤业爱岗、终身追求的人格特点的培育。
  2.教材关。学科教学的依据是《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而教材是学生认知的客体,是培养能力的凭借。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程度和驾驭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使教师对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透彻,准确把握教材,挖掘其内涵及外延,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讲座引路、活动探讨、辅导过关的思路,督促教师过好教材关。①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学会举办的学科调整和新教材培训班学习,回校后进行汇报讲座。②逢单周各教研组组织一次教研活动课。教研活动通常是先选定课型、课题,全组教师独立备课,然后交流,多案融于一体,形成最佳方案。由一人执教,试教结束集体研讨。对原备方案、过程及其环节进行修正。再选另一人试教,形成系列备课,教案、教学方法再优化。从不同的试教对象、效果的对比中,获取教材研究的高效益。同时极大限度控制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达到教学内容安排纵有序列、横有联系。
  通过讲座引路,辅导过关,各学科教师均能做到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策划,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程序。
  四、整体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要求教师做伯乐,教师应该是园丁,我们要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儿童的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作为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必须在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通过教育使某些有天赋和特长的学生,学有所长,也就是不要求人人升学,但要个个成才。为了使素质教育在落实上具体化,我们做了如下工作:①确立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并举的教学体制,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②潜移默化利用环境教育学生。③积极开展小学生课外活动,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活动教育过程使每个人都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完善与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活动有三种类型:学科活动课、社会活动课、兴趣活动课。我们开设语文、队日、词语积累活动课。通过活动巩固了学生课程所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这些活动课,学生自由选择参与,教师做好辅导,并积极参加,这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和发展,老师也能从中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进行素质教育,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朝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前进,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作出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改革下,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教育任务。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更多可供参考的教学目标。高中阶段的学习,是让学生树立教学观念,培养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过程,高中语文主要是通过学生对于语文教育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技巧与能力。本文探讨高中语文教育的整合式教学,对整合式教学的意义与其相关的作用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意
摘 要: 文学作品都有大家创作的情感起点,而大家创作的情感起点往往受其一定际遇的制约。就是同一大家,由于所处的际遇有别,所创作出来的作品的情感起点也大有区别。阅读教学必须思考让学生从不同际遇中感悟不同精神追求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不同际遇 学生感悟 不同追求  笔者任教初中语文教学,在让学生阅读感悟上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比较现实、客观而又理想地让学生感悟作品内容,形成比较理想的精神追求。针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是历年高考必考习题,而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教学总体来说虽有亮点,但依然有较大难度,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把握背景、加强阅读、积累常识、激发兴趣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效率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学习文言文可帮助学生学习中国几
摘 要: 语文素养是衡量一个教师语言驾驭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学前教育中,教师的语文素养尤为重要,其不仅是其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而且是考量教师是否具有足够的引导力和影响力的指标。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外,还要注重语文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达到促进自身专业健康发展和学生知识提升、能力巩固的双重目的。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学前教师语文素养角
摘 要: 语文课堂的本真,是近几年大家都在热议的话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话题,是因为语文课堂教学有着诸多本真意义上的缺失。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人们都在思考着,都在实践着,更重要的是做出了诸多实践意义上的思考。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本真回归 效力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中,在课堂模式构建的百花争妍中,在教育设施的日益普及和优化的前提下,出现了一些教学课堂的表面热闹,致使学生课堂教学的感悟所需要的那份宁静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语文教师应从本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努力寻找并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 现实追求  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达到最佳状态。怎样提高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文章介绍了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积累,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