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博览群书》总目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博览群书》总目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有没有司法独立的历史?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多此一问,封建专制、高度集权的中国古代,司法听命于政治,怎么可能有司法独立呢?但是,卢建荣教授这本《铁面急先锋》的副标题明明是“中国司法独立血泪史(514~755)”。难道,漆黑夜空中曾闪过一丝微光?  公元514年到755年,是从北魏到盛唐的一段历史,它的起点是尚书三公郎崔纂发动的一场司法改革运动,从此大理寺不再拥有终审定谳的权力;而它的终点则
王东,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教师。   人们阅读鲁迅的作品自然不会忽视那些奇特的、精彩的、富含张力的语言,但往往会忽视那些看似平常的、随意的词句;即使留意了,有时也会因为不能准确理解其妙处而漠然视之,甚至横加非议。比如他的散文诗《秋夜》的第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便因其表达的啰嗦、寓意的特殊而往往为人所诟病。而要真的明白这一句的含义和妙处,首先要读懂这
《教师教学用书》对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立是这样表述的:“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很显然,这是统编语文教材的新举措,这种新的单元组织形式立足语文课程性质,通过新的教材安排方式,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建新的课堂教
劳伦斯在1912年26岁时与32岁的弗里达私奔离开英国后就很少再回国。浪迹天涯,临终前在意大利,他开始怀旧思乡,满怀深情地写信给去英国的朋友,让他去看看自己“心灵的乡村”。那是与他的出生地煤镇伊斯特伍德一水之隔的镇北面的一片乡村,他的初恋情人杰茜一家住在山后风光旖旎的海格斯农场,那里还有矿主巴伯家的花园别墅,有烟波浩淼的莫格林水库,墨绿的安斯里山林。  这一切曾经是少年劳伦斯的另一个广阔世界,为他
教了30多年的书,搜集的有关语文方面的资料,可以说有近万册,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我这30多年来的备课笔记,要是把这30多年来的备课笔记积攒起来,说夸张一点至少有几箩筐,也许有人会说,每年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即便是统编版教材的全面使用,还是有不少经典的篇目在教材当中,干吗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年年重新备课,这不是在做重复劳动吗?年年用一样的备课笔记不是也一样吗?!   话虽这么说,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近来,再读《鸿门宴》时突生疑惑:是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尚未自立为王,且怀王也并未封他为王,缘何文中多次称其为“项王”“大王”“君王”?再读《项羽本纪》时又发现,在《鸿门宴》这段选文之前,类似的称呼竟从未出现,而此时的出现,是否太史公刻意而为?  实际上,太史公在修《史记》时对历史人物的称谓相当严谨。即便在《高祖本纪》中,司马迁开始也只称刘邦为“刘季”,揭竿反秦后称其“沛公”,项羽分封后称其“汉王
笔者曾在《博览群书》2006年第4期撰文介绍过子安宣邦的最新著作《福泽谕吉(文明论之概论)精读》,读者大概会注意到他一贯的学术研究与政治参与意识融会贯通的特征。出版于2004年,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却遭到日本大众媒体刻意默杀的《国家与祭祀——国家神道的现在》一书,其写作动机亦首先来自子安宣邦对现实日本政治的严重关切和忧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保守主义和民粹思潮弥漫日本社会的状况下,前首相小泉纯一郎
“临清流而赋诗”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那时陶渊明已经辞官回乡、归田园居,说白了,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句诗在文学史上、甚至在陶集中,都算不上“名句”,但它是古代文人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写照。这位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农民的日常生活,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已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此话怎讲?你想,这句话写了“临清流”和“赋诗”两件事,对今天的你、我、他来说,哪一件是容易的呢?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天,村
我在《再说一回的硬伤》一文(载《博览群书》2008年第8期)中提到了《胡适全集》第21卷所收《国民代表会议组织法草案》一文,认为它是段祺瑞召开的善后会议的一个文件。为了弄清楚有关详情,我查找了一些资料,重要的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善后会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之一,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发现我原来说它是胡适“受段祺瑞的委托,为善后会议起草的一个文件”,是说错了,现在即据此书所收档案
一位学者在北京图书馆翻阅到李盛铎的藏书目录,三大本,共五万八千册藏书,多是珍贵的宋元版本,也有一些绝少流传甚至已经失传的善本。目录引言说:“1911年以后李盛铎旅居京华,经常到琉璃厂访书,当时著名私家藏书散入厂市,如曲阜孔氏、商邱宋氏、意园盛氏、聊城杨氏,这些书都通过琉璃厂由李氏购来,藏书精华亦多藏于李氏。”李盛铎藏书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许多学者叹为观止。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在192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