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勒比群岛离我们太遥远了。很多人只能从欧美的电影和电视中知道那里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沙滩、最炽热的阳光和艺术加工后加勒比海盗的故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那里还有规模巨大,享誉欧美、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加勒比狂欢节。为什么加勒比岛的狂欢节有如此魅力,究竟这个狂欢节有哪些内容呢?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是加勒比狂欢节的发源地,是加勒比狂欢节的代表。笔者有幸在那里工作了几年,目睹了4届特多狂欢节。那激情奔放、热力四射的狂欢景象,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

60天预热 ,升温
大操场上跑步的人徒然增多,爬山的队伍一天天在壮大,健身房的生意开始火爆,岛国的人知道狂欢节快要来了。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不然就跟不上狂欢节的步伐,跟不上狂欢节的劲歌狂舞。提前60天各种准备工作陆续启动,由社会名流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强大工作班子——狂欢节组委会正式对外办公,各专门委员会迅速投入工作。围绕狂欢节的各种比赛开始了,激动人心的狂欢节歌曲评选最受欢迎,未见其舞,先闻其声。10多首提名歌曲很快出炉,节奏强烈,简洁明快,绝对劲歌。电视、电台紧接着开始反复播放。加勒比人个个能歌善舞,不久就能从大街小巷听到人们在哼唱,直到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并从中选出狂欢节主题歌。广告铺天盖地,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马路两旁,超市门口,大型建筑的顶部各种狂欢节的巨幅广告比比皆是,美女、艳装、激情是不变的主题。报纸最具优势,每天都有狂欢节的消息,发行量和广告收入节节攀升。北美和西欧的游客接踵而至,旅店提价了,60多美元的标准间涨到180美元。一些重要宾馆的客房在上届狂欢节时就交了预付款,偏远小旅店的房间也所剩无几。航空机票取消折扣,欧洲驶向加勒比的豪华游轮宣告客满。 各游行方队开始登记队员,收取入会费用,量身裁衣,赶做服装。歌手、乐手们进入了紧张排练。各种热身舞会开始举办,狂欢节的音乐得到启用。大型公司抓住机会为客户赠送舞会门票,联络感情。也有借办舞会集资敛财的,有权势的人让其夫人、子弟办舞会,请公司社团购团体票。碍于情面和无形压力,这种舞会往往高朋满座,其收入不可低估。
整整60天,整个岛国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里。特别是临近狂欢节,每天都有舞会,表演,每天都有比赛,名目繁多,风格各异。再潮湿的木材也被烘干了,再冷酷的积雪也会被融化,炽烈的情绪在积累,升温,整个岛国处在一触即发的亢奋状态。

4大赛事
早期的狂欢节主要是化装游行,劲歌狂舞,尽情释放。随着狂欢节名声越来越大,当地的各种文化活动纷纷搭车,人们恨不能把最好的艺术、最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都集中在狂欢节前展示。反过来,这些比赛也为狂欢节预热加温,更增添喜庆欢腾的热烈气氛。这些活动都有各种各样的评比,如儿童狂欢节游行、表演和服饰比赛;各项活动组织奖,服务奖;幸运的游客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奖励等。评比项目之多,难以细数,这里仅挑选4个主要项目。
狂欢节服饰比赛
狂欢节服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多数队员参加狂欢节游行的迷你服饰。女性着三点式加头饰,近年来这类服装变得越来越大胆,越来越露,只有狂欢节期间人们才有勇气穿着在大街上行走。男性着大短裤,光膀子,简洁头饰。这些服饰看似简单,但变化很多,腰间和胸前有一些漂亮的点缀物,头饰上插着羽毛。 另一种是每个方队领队的服装,当地称为面具。这种面具不同于一般性化装舞会的面具,而是从头到脚,装扮全身。传说中的仙女,巨型宠物,夸张的各类人物形象,题材不一,出人意料,富于想象,这是狂欢节最大的亮点之一。 每个游行方队要挑选最漂亮的女子或最英俊的男子来穿着这种面具进行表演,最终要评出狂欢节的皇后和天皇。这种面具最初是用各种羽毛、动物皮毛、树叶等制作而成,如今发展为可使用各种现代材料。体积越来越大,3~6米高,2~4米宽不等。体积大小不是评比标准,主要在于造型美观独特,富于想象,重在创意。近年的面具多数为金属支架,一般都设计几个轮子来承重,表演者既要形象好,又要体力过人。各种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段已经应用到这种面具中,激光、焰火、烟雾装置隐藏其中。经过激烈初赛,10多名选手在狂欢节的前一天晚上进行决赛。乐声中,表演者边舞边唱,音乐、舞蹈、面具和谐而美妙,传统的审美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随着表演进入高潮,面具闪烁出道道金光,激光灯在烟雾中喷射而出,宛如置身仙境。观众们大饱眼福,无不称赞加勒比人的创造灵感。
整台晚会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服饰表演决赛,还有钢鼓和加勒比小调同台演出。这是狂欢节最具规模的演出,也是狂欢节的一大笔直接收入。尽管这台晚会设在特多国庆阅兵的大看台,可容纳8万多观众,且电视台直播这台节目,但观众还是愿意到现场观看,享受现场的氛围。因此,虽然票价昂贵,但仍一票难求。

加勒比小调比赛
加勒比小调由非洲说唱艺术发展而来。根植加勒比后,这门艺术吸收现代歌唱艺术的表现方法,融合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结合时尚的语言词汇,不拘一格,流派纷呈,成为了加勒比地区最流行的艺术形式。既有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又有说唱的幽默和时尚;既能歌唱美好生活,吟咏情爱;又能即兴发挥,增减词句,现场发挥,针砭时弊,自嘲人生。因而几十年风行加勒比,长久不衰。不少歌手还在北美、欧洲闯荡,赢得了海外市场。加勒比小调的比赛,与歌星比赛类似,疯狂的粉丝拥戴自己喜爱的歌手,欢呼,动情时泪如雨下。大牌歌手多有自己的艺名,多会在狂欢节露面,一些身居海外的歌手也会赶回来为狂欢节助阵。企业对歌星的赞助是慷慨的,歌后和歌王得到的奖品分别是一辆中档小汽车。在当地这是一笔非常丰厚的奖赏。
钢鼓比赛
很多人认为钢鼓是他们的发明,是对世界乐器的贡献,理所当然是狂欢节的重头戏。现代钢鼓由500加仑的油桶制作而成,将油桶截成不同的高度,桶面敲出许多面积不等、斜度、厚度不同的凹面,形成不同的音区,用包有橡皮头的木槌打击。特多钢鼓乐声独特,高亢激越,可以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既可演奏古典名曲,又可演奏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尤其擅长演奏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加勒比音乐。特多的国土面积只有5128平方公里,人口120多万,却有100多个钢鼓乐队。小型乐队20多人,大型乐队已发展为120人。钢鼓独特的金属音质、庞大乐队的恢宏气势与狂欢节的奔放和喧哗浑然天成。每年一度的钢鼓比赛,为狂欢节推波助澜,增光添彩。
狂欢节游行方队比赛
狂欢节游行是有组织的行为,参加者必须选择加入一个方队。近年来狂欢节游行队伍已发展为100多个游行方队,绝大多数方队有自己的网站,介绍方队的业绩,展示新设计的服装,招募新队员。组委会组成强大的评选班子,对每个方队的表现,包括服装设计、舞蹈、音乐、歌手、整个队伍的精神状态以及每个队员的表现分别计分,综合后评出最佳方队。优胜队伍或评比靠前的队伍具有很好的广告效益,往往第二年报名人数猛增,直接与方队的名声和经济效益相关。
48小时狂欢
折腾了2个月,狂欢节终于来临,而真正的狂欢只有48小时,共两个项目。
涂鸦(有人译为抹泥)
凌晨4点,天还没有亮,朦胧中能看见一点人影。人们悄悄地走出家门,各自提着一小桶颜料,穿上你马上就要扔掉的T恤衫,来到人们所属的游行方队约好的地点。你我难辨,男女不知,突然疯狂,用手,用小刷子,将小桶里的颜料向他人抹去。认识的不认识的,男女老少,这一天,这一时刻任何清规戒律都失效。没有观众,只有参与者。只要你在场,任何人都可以泼你一身涂料,没有商量。从头发、脸、脖子、胸,到腿脚,只要你来不及躲避,都会顿时面目全非。小伙子疯狂出击,姑娘们不让须眉,你追我赶, 腹背受敌,乱作一团,却喜笑颜开,无比开心。一年的辛苦和苦恼全都抛进加勒比海。这是狂欢节最激动人心的场面之一, 其疯狂劲比有些狂欢节投掷西红柿还要甚。如果不小心,你家周围成了某个队伍的集合地或者是某个队伍的途经地,你们家的围墙,停在门口的汽车就都会抹得五颜六色,成为牺牲品。你不能有任何抱怨,只能节后自己花钱重新粉刷墙壁门窗,把车清洗干净。很少有人拿自己的相机去冒险,这是很少有涂鸦照片的原因。天开始大亮,参加涂鸦的人们早已是筋疲力尽,一拨又一拨残兵败将,无精打采地回家或回饭店去休整,因为还有好戏在后头呢。
化装大游行
中午11点,穿着狂欢节服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特多最大的广场萨瓦那广场聚集,100多个游行方队各自招呼自己的人马,按照事先规定的顺序从昨夜产生皇后和天皇的大看台出发。乐声响起,歌声震天,最为激动人心的化装大游行开始了。
100多个游行方队踏着音乐的节拍,缓缓从大看台出动。走在方队最前面的是穿戴五彩缤纷面具的领队,路边的观众可以近距离看到昨天晚上当选的皇后和天皇。随后约3~5米远是身着狂欢节迷你服装方队的全体队员。方队最后是改装过的大卡车,车上载着钢鼓乐队、歌手,车的两边装满了巨大的音箱。
游行队伍沿着主要街道,按照规定的线路缓缓行进。音乐轰鸣,歌手不知疲劳地轮番激情演唱。一队队靓女俊男走过来,浓妆重彩,穿着时髦的比基尼,边走边舞。太壮观了,一个方队几百人,十个方队几千人,百个方队几万人。无论国籍、民族、宗教、年龄,胖瘦,大家都穿着性感无比的狂欢节服装,都在同一个庞大的队伍里。外来游客最引人注目,尤其是北欧的游客,高大,美白,充满活力;当地的非洲裔在队伍里显得更加健康,壮实,富有弹性,身材极佳;印度裔则更加妩媚,美丽,妖娆,生动,引得无数观众,从早到晚一直观看,不肯离去。

舞蹈非常简洁、随意,摆胯是最常见的动作,加勒比人从小就会,有的人干脆就随着音乐走步。队伍走到观众较多的地段,遇到喝彩声高涨时,方队中男男女女2人或3人叠在一起,和着音乐前后摆动,节奏一致,亲密无间,和谐生动。这种表演绝非一日之功,因此,一次又一次赢得观众的掌声。
突然听到一声口令,顿时全队精神大振,动作立刻变得整齐有力,大家兴高采烈,随着歌手的音乐起舞,原来是队伍到了路边的看台前。沿街约3~5公里组委会临时设一看台,看台上有贵宾,还有评委,看台边站满了观众。评委和贵宾认真地观看表演,不时记下方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队员们使出了全身解数,歌手们声嘶力竭,乐手鼓声震天,一场精彩的表演又开始了。
他们渴了喝啤酒,饿了吃面包,高兴时激情地跳起来,累了停下来歇一会儿,就这样整个方队缓缓向前。一直坚持到夕阳西下,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啤酒的后劲开始在一部分人身上显现,醉态百出的男男女女相互搀扶,步履蹒跚,消逝在回家的路上。大街小巷一片狼藉,洒满了饮料瓶、纸屑,轰轰烈烈的开场就这样狼狈结束。

60天预热 ,升温
大操场上跑步的人徒然增多,爬山的队伍一天天在壮大,健身房的生意开始火爆,岛国的人知道狂欢节快要来了。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不然就跟不上狂欢节的步伐,跟不上狂欢节的劲歌狂舞。提前60天各种准备工作陆续启动,由社会名流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强大工作班子——狂欢节组委会正式对外办公,各专门委员会迅速投入工作。围绕狂欢节的各种比赛开始了,激动人心的狂欢节歌曲评选最受欢迎,未见其舞,先闻其声。10多首提名歌曲很快出炉,节奏强烈,简洁明快,绝对劲歌。电视、电台紧接着开始反复播放。加勒比人个个能歌善舞,不久就能从大街小巷听到人们在哼唱,直到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并从中选出狂欢节主题歌。广告铺天盖地,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马路两旁,超市门口,大型建筑的顶部各种狂欢节的巨幅广告比比皆是,美女、艳装、激情是不变的主题。报纸最具优势,每天都有狂欢节的消息,发行量和广告收入节节攀升。北美和西欧的游客接踵而至,旅店提价了,60多美元的标准间涨到180美元。一些重要宾馆的客房在上届狂欢节时就交了预付款,偏远小旅店的房间也所剩无几。航空机票取消折扣,欧洲驶向加勒比的豪华游轮宣告客满。 各游行方队开始登记队员,收取入会费用,量身裁衣,赶做服装。歌手、乐手们进入了紧张排练。各种热身舞会开始举办,狂欢节的音乐得到启用。大型公司抓住机会为客户赠送舞会门票,联络感情。也有借办舞会集资敛财的,有权势的人让其夫人、子弟办舞会,请公司社团购团体票。碍于情面和无形压力,这种舞会往往高朋满座,其收入不可低估。
整整60天,整个岛国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里。特别是临近狂欢节,每天都有舞会,表演,每天都有比赛,名目繁多,风格各异。再潮湿的木材也被烘干了,再冷酷的积雪也会被融化,炽烈的情绪在积累,升温,整个岛国处在一触即发的亢奋状态。

4大赛事
早期的狂欢节主要是化装游行,劲歌狂舞,尽情释放。随着狂欢节名声越来越大,当地的各种文化活动纷纷搭车,人们恨不能把最好的艺术、最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都集中在狂欢节前展示。反过来,这些比赛也为狂欢节预热加温,更增添喜庆欢腾的热烈气氛。这些活动都有各种各样的评比,如儿童狂欢节游行、表演和服饰比赛;各项活动组织奖,服务奖;幸运的游客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奖励等。评比项目之多,难以细数,这里仅挑选4个主要项目。
狂欢节服饰比赛
狂欢节服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多数队员参加狂欢节游行的迷你服饰。女性着三点式加头饰,近年来这类服装变得越来越大胆,越来越露,只有狂欢节期间人们才有勇气穿着在大街上行走。男性着大短裤,光膀子,简洁头饰。这些服饰看似简单,但变化很多,腰间和胸前有一些漂亮的点缀物,头饰上插着羽毛。 另一种是每个方队领队的服装,当地称为面具。这种面具不同于一般性化装舞会的面具,而是从头到脚,装扮全身。传说中的仙女,巨型宠物,夸张的各类人物形象,题材不一,出人意料,富于想象,这是狂欢节最大的亮点之一。 每个游行方队要挑选最漂亮的女子或最英俊的男子来穿着这种面具进行表演,最终要评出狂欢节的皇后和天皇。这种面具最初是用各种羽毛、动物皮毛、树叶等制作而成,如今发展为可使用各种现代材料。体积越来越大,3~6米高,2~4米宽不等。体积大小不是评比标准,主要在于造型美观独特,富于想象,重在创意。近年的面具多数为金属支架,一般都设计几个轮子来承重,表演者既要形象好,又要体力过人。各种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段已经应用到这种面具中,激光、焰火、烟雾装置隐藏其中。经过激烈初赛,10多名选手在狂欢节的前一天晚上进行决赛。乐声中,表演者边舞边唱,音乐、舞蹈、面具和谐而美妙,传统的审美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随着表演进入高潮,面具闪烁出道道金光,激光灯在烟雾中喷射而出,宛如置身仙境。观众们大饱眼福,无不称赞加勒比人的创造灵感。
整台晚会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服饰表演决赛,还有钢鼓和加勒比小调同台演出。这是狂欢节最具规模的演出,也是狂欢节的一大笔直接收入。尽管这台晚会设在特多国庆阅兵的大看台,可容纳8万多观众,且电视台直播这台节目,但观众还是愿意到现场观看,享受现场的氛围。因此,虽然票价昂贵,但仍一票难求。

加勒比小调比赛
加勒比小调由非洲说唱艺术发展而来。根植加勒比后,这门艺术吸收现代歌唱艺术的表现方法,融合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结合时尚的语言词汇,不拘一格,流派纷呈,成为了加勒比地区最流行的艺术形式。既有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又有说唱的幽默和时尚;既能歌唱美好生活,吟咏情爱;又能即兴发挥,增减词句,现场发挥,针砭时弊,自嘲人生。因而几十年风行加勒比,长久不衰。不少歌手还在北美、欧洲闯荡,赢得了海外市场。加勒比小调的比赛,与歌星比赛类似,疯狂的粉丝拥戴自己喜爱的歌手,欢呼,动情时泪如雨下。大牌歌手多有自己的艺名,多会在狂欢节露面,一些身居海外的歌手也会赶回来为狂欢节助阵。企业对歌星的赞助是慷慨的,歌后和歌王得到的奖品分别是一辆中档小汽车。在当地这是一笔非常丰厚的奖赏。
钢鼓比赛
很多人认为钢鼓是他们的发明,是对世界乐器的贡献,理所当然是狂欢节的重头戏。现代钢鼓由500加仑的油桶制作而成,将油桶截成不同的高度,桶面敲出许多面积不等、斜度、厚度不同的凹面,形成不同的音区,用包有橡皮头的木槌打击。特多钢鼓乐声独特,高亢激越,可以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既可演奏古典名曲,又可演奏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尤其擅长演奏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加勒比音乐。特多的国土面积只有5128平方公里,人口120多万,却有100多个钢鼓乐队。小型乐队20多人,大型乐队已发展为120人。钢鼓独特的金属音质、庞大乐队的恢宏气势与狂欢节的奔放和喧哗浑然天成。每年一度的钢鼓比赛,为狂欢节推波助澜,增光添彩。
狂欢节游行方队比赛
狂欢节游行是有组织的行为,参加者必须选择加入一个方队。近年来狂欢节游行队伍已发展为100多个游行方队,绝大多数方队有自己的网站,介绍方队的业绩,展示新设计的服装,招募新队员。组委会组成强大的评选班子,对每个方队的表现,包括服装设计、舞蹈、音乐、歌手、整个队伍的精神状态以及每个队员的表现分别计分,综合后评出最佳方队。优胜队伍或评比靠前的队伍具有很好的广告效益,往往第二年报名人数猛增,直接与方队的名声和经济效益相关。
48小时狂欢
折腾了2个月,狂欢节终于来临,而真正的狂欢只有48小时,共两个项目。
涂鸦(有人译为抹泥)
凌晨4点,天还没有亮,朦胧中能看见一点人影。人们悄悄地走出家门,各自提着一小桶颜料,穿上你马上就要扔掉的T恤衫,来到人们所属的游行方队约好的地点。你我难辨,男女不知,突然疯狂,用手,用小刷子,将小桶里的颜料向他人抹去。认识的不认识的,男女老少,这一天,这一时刻任何清规戒律都失效。没有观众,只有参与者。只要你在场,任何人都可以泼你一身涂料,没有商量。从头发、脸、脖子、胸,到腿脚,只要你来不及躲避,都会顿时面目全非。小伙子疯狂出击,姑娘们不让须眉,你追我赶, 腹背受敌,乱作一团,却喜笑颜开,无比开心。一年的辛苦和苦恼全都抛进加勒比海。这是狂欢节最激动人心的场面之一, 其疯狂劲比有些狂欢节投掷西红柿还要甚。如果不小心,你家周围成了某个队伍的集合地或者是某个队伍的途经地,你们家的围墙,停在门口的汽车就都会抹得五颜六色,成为牺牲品。你不能有任何抱怨,只能节后自己花钱重新粉刷墙壁门窗,把车清洗干净。很少有人拿自己的相机去冒险,这是很少有涂鸦照片的原因。天开始大亮,参加涂鸦的人们早已是筋疲力尽,一拨又一拨残兵败将,无精打采地回家或回饭店去休整,因为还有好戏在后头呢。
化装大游行
中午11点,穿着狂欢节服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特多最大的广场萨瓦那广场聚集,100多个游行方队各自招呼自己的人马,按照事先规定的顺序从昨夜产生皇后和天皇的大看台出发。乐声响起,歌声震天,最为激动人心的化装大游行开始了。
100多个游行方队踏着音乐的节拍,缓缓从大看台出动。走在方队最前面的是穿戴五彩缤纷面具的领队,路边的观众可以近距离看到昨天晚上当选的皇后和天皇。随后约3~5米远是身着狂欢节迷你服装方队的全体队员。方队最后是改装过的大卡车,车上载着钢鼓乐队、歌手,车的两边装满了巨大的音箱。
游行队伍沿着主要街道,按照规定的线路缓缓行进。音乐轰鸣,歌手不知疲劳地轮番激情演唱。一队队靓女俊男走过来,浓妆重彩,穿着时髦的比基尼,边走边舞。太壮观了,一个方队几百人,十个方队几千人,百个方队几万人。无论国籍、民族、宗教、年龄,胖瘦,大家都穿着性感无比的狂欢节服装,都在同一个庞大的队伍里。外来游客最引人注目,尤其是北欧的游客,高大,美白,充满活力;当地的非洲裔在队伍里显得更加健康,壮实,富有弹性,身材极佳;印度裔则更加妩媚,美丽,妖娆,生动,引得无数观众,从早到晚一直观看,不肯离去。

舞蹈非常简洁、随意,摆胯是最常见的动作,加勒比人从小就会,有的人干脆就随着音乐走步。队伍走到观众较多的地段,遇到喝彩声高涨时,方队中男男女女2人或3人叠在一起,和着音乐前后摆动,节奏一致,亲密无间,和谐生动。这种表演绝非一日之功,因此,一次又一次赢得观众的掌声。
突然听到一声口令,顿时全队精神大振,动作立刻变得整齐有力,大家兴高采烈,随着歌手的音乐起舞,原来是队伍到了路边的看台前。沿街约3~5公里组委会临时设一看台,看台上有贵宾,还有评委,看台边站满了观众。评委和贵宾认真地观看表演,不时记下方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队员们使出了全身解数,歌手们声嘶力竭,乐手鼓声震天,一场精彩的表演又开始了。
他们渴了喝啤酒,饿了吃面包,高兴时激情地跳起来,累了停下来歇一会儿,就这样整个方队缓缓向前。一直坚持到夕阳西下,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啤酒的后劲开始在一部分人身上显现,醉态百出的男男女女相互搀扶,步履蹒跚,消逝在回家的路上。大街小巷一片狼藉,洒满了饮料瓶、纸屑,轰轰烈烈的开场就这样狼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