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在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类电子技术产品推陈出新,与其对应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不断发展,这对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推进改革,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不断引入新技术,通过有效的实践、实训、实习课程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文章在分析了电子技术实训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方案。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077-01
  电子技术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发展迅速的学科。当前,在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类电子技术产品推陈出新,与其对应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不断发展,这对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推进改革,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不断引入新技术,通过有效的实践、实训、实习课程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一、电子技术实训课程分析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电子技术课程是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电子技术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具备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仅为学习其他后续课打下基础,同时其很强的应用性本身已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必要条件。电子技术实训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非常必要的实践训练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电子电路设计、电路仿真与调试、电路焊接测试等。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的实践训练,学生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应用的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一个分支,内容不断更新。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伴随而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与日俱增。现代电子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产品不再是单一技术的载体,软件与硬件技术沟通在一起,使产品智能化;技术的外貌与作为与其发展源头的基本理论已相差甚远,技术的应用已难以从其基本理论直接推理,而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却很容易实现新技术产品的全部功能;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复杂而外围线路简单、功能完备、使用方便。
  另外,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设计也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方法,产生了质的突破。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对电子元器件、电路进行分析、计算。通过计算机仿真和模拟软件进行原理电路的设计及验证;借助于PCB 软件进行印刷电路板设计来完成自动布线;借助于大规模可编程器件PLD 设计软件,进行综合性电子设计。
  二、改革思路
  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加强学生新技术检索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等综合能力。
  三、改革方案
  (一)实训资源构建
  (1)引入有效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选择对于实训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选择时不能太小、太散,这样很难实现相关的实验效果。也不要选择太大太难的项目,这样很难让学生掌握,教师也很难驾驭,从而降低了实训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项目的选择要以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真实实验项目。这些项目最好是具有实践应用性的,让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即学习到知识与技能,又有成就感。例如,可以在实训中引入调频收音机制作项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调试制作一台收音机。
  (2)将实验项目分割为实验任务。实验项目可以按照电子技术课程的三大模块来选择三个实验项目。第一模块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模块为数字电子技术,第三模块为综合应用。
  而每一模块都必须再根据课时的需要,分解成为实验任务。任务的分解需要按照项目的实现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分解,并且每个任务都有相应的知识穿插。对于每一个任务都要开发任务书与实验报告。任务书中需包含任务名称、任务描述、知识获取途径、任务验收标准等。实验报告中需要包含实验名称、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反馈等。
  (3)开发实训资源。对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来说,需要开发很多配套的实训资源。其中,即包括硬件实训室又包括教学资源的开发。
  (二)教学方法改革。对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其教学方法应该进行积极改革。积极利用学生课后时间,使实训课程的学习由课内延展至课外,使学习过程由一个人学习变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应本门课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课前布置实训任务。课前教师为学生下发实训任务书与实验报告。让学生按照实训任务书的要求阅读与准备相关学习资源,完成知识的基本吸收过程,设计实践过程。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前计划进行实践,填写实训报告书。教师进行指导,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3)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品并展示介绍。每一模块完成时,以小组为单位将本模块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展且并做汇报介绍。
  (三)教学手段改革。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的仿真实训平台也应运而生,很多在实验室操作难度大、实践资源有限的实验可以在仿真平台上完成。因此,要积极引入并运用实践教学平台。
  (四)考核模式改革。对于实训课程来说,考核模式一直是教师积极探索的话题。实践中建议采用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即要包括理论、技能,同时也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等。
  四、小结
  通过以上设计,电子技术实训课程凭借具体的实训项目与实训任务,将电子技术的每一个技能点都对应到实训项目当中,使实训项目能够起到辅助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模式的改革,对于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训练,促进了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并培养了开拓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伟.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1(03).
  [2]陈海标.如何有效地进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J]. 职业. 2011(20).
  [3]王萱.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分层教学模式研究.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7-23.
  [4]王敏娟,才智.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探析,2015-06-05.
  [5]闫曼.电气工程及电子技术的应用,优先出版,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提供各种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高校辅导工作也面临着重大挑战,网络技术的应用为高校辅导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本文就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变革和工作中网络技术的使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辅导;工作变革;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
作者简介:聂柯妍(1988.05-),女,汉,湖南人,广东省博物馆,研究方向:博物馆学。  摘要: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越来越受重视,关于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讨论更加广泛和深入。博物馆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平台,有效利用其丰富的实物资源,对于博物馆和学校双方都十分有益。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实物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
摘 要:国家所扶持的动漫产业不是加工业的拓展,而是创作中国本土动画作品,这个理念应渗入到每位动画人心中,由此动漫创作对动漫教育的意义重大。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本科院校的专利,作为培养准动漫人的高职院校同样应重视。本文中笔者就此课题进行了动漫教育现状与动漫创作意义分析,结合笔者的创作实践具体阐述了动漫创作的实施方法与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桥梁与同在动漫教育一线的同仁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动漫创作;创
摘 要:当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开始注重功能性建设时,就带来了对图书馆功能性需求的考察,保证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摆脱重硬实力的投入而轻软实力的局面。在高校图书馆的具体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显示出图书馆的功能特性,保证高校图书馆始终以为人们服务为中心,帮助人们实现充实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设;问题;创新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生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它在建设初期就秉着育人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功能特
摘要:选修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选修课到底怎么上?怎样科学地达成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我们通过设置多元选修课程、建立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和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构建成以“以人为本、个性化学习”为基本理念的高中生物选修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升学生生物学素养,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构建高中生物选修课体系  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减
摘 要: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下,各学龄阶段的体育教学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不仅极大的增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体育教学的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对于体育教学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部分学生对于田径教学的兴趣不高,这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及田径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并且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上也呈现出些许的不足,因此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摘 要: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教学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工具,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有必要结合对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科学化运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  关键词:教务系统;教学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16-01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贯穿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促进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