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采兼备 披文入理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当时大唐帝国内忧外患,已处于崩溃前夕,而唐敬宗李湛“游戏无度,狎昵群小”,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已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诗人之赋”,它在“丽”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则”的精神,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从而流芳千古。
  杜牧通过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大量采用赋的铺陈手法,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描写议论巧妙穿插,句式骈散结合,长短错落有致,使全文充满灵动的文采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阿房宫赋》的艺术美,除了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外,还得益于诗人对比手法的灵活运用。全文在句与句、段与段、前与后、首与尾之间,都或明或暗地巧妙运用了对比,使对比手法贯穿文章始终,明暗互衬,相得益彰,匠心独运,结构严谨,达到了“丽以则”的效果。
  
  一、外在明显的客观事实对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人民的对比、秦自身的对比。诗人用大量客观事实构成对比,这是连接文章脉络的明线。其文字美、意境美、形象美、层次美融汇其中。
  
  1.秦与六国的对比
  “六王毕”与“四海一”的对比,点出“六王”之毕皆因自身,突出六国之弱与秦之强盛。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与“朝歌夜弦,为秦宫人”的对比,既照应了“六王毕,四海一”,又写出了六国人被欺凌、屈膝卑躬,还突出暴秦之强横。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与“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之间的对比,“取之尽锱铢”与“用之如泥沙”之间的对比,既写出了秦对六国财物的疯狂掠夺与挥金如土的践踏,又突出秦的贪婪、骄横、奢华。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间的对比,形象写出秦国外强中干的实质以及秦暴虐统治最终导致自己顷刻间土崩瓦解与阿房被焚。
  
  2.秦与人民的对比
  句子间的对比有:(1)“蜀山兀”与“阿房出”间因果对比,突出了修建阿房宫规模之大、用料之多、工程之难、费时之久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之深重。(2)“覆压三百余里……气候不齐”一体两面写出了阿房宫雄伟壮观、巧夺天工与秦统治者的豪奢淫逸、歌舞升平、醉生梦死。(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这组排比与“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的对比,极言美人之多及秦统治者生活奢靡,笔锋一转,入骨三分写出了六国宫女命运之悲惨。(4)“一人之心”与“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与“人亦念其家”间人心事理的对比,突出了秦统治者的自私、自负、狂妄、鄙陋。(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六组排比,使秦之奢华与人民苦难形成对比。(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间的尖锐矛盾对比点出亡秦之必然。
  段落间的对比有:(1)“蜀山兀,阿房出”的修建之难与“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焚烧之易的对比。(2)“覆压三百余里……”的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与顷刻间化为焦土的对比等。
  这些对比有力凸现了主题,突出秦与人民为敌、实行暴政、最终自取灭亡的道理。
  
  3.秦自身的对比
  (1)“六王毕,四海一”与“戍卒叫,函谷举”间兴与亡、强与弱、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对比。(2)“……王子皇孙……为秦宫人”与“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间人的被辱和受损、“取之尽锱铢”与“用之如泥沙”间物的掠夺和践踏的取与用的对比。(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对自己人民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民心之背、众叛亲离。
  正是这些对比,暗示了秦一统天下后缺乏恢弘之气度与阔大之胸怀,不以六国子民为己之子民,不以六国财物为己之财物,其骄横、狂妄、不可一世之态跃然纸上。文末水到渠成,自然得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结论。
  
  二、文章内部潜在的主观感情对比
  
  诗人寓褒贬之情于全文始终,赋予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爱憎之情对比鲜明。这是贯穿全文的暗线,从而使全文具有浓郁的情感美,激发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六王毕,四海一。”文章开头于叙事中就寄寓强烈的褒贬之情,一抑一扬,对六国自取灭亡颇多感慨;扬秦是为了后文更好的抑秦蓄势。“蜀山兀,阿房出”,一因一果,一苦一乐,以点带面,从正反两面突出阿房宫工程之大、劳民之苦,诗人爱憎之情不言自喻。“覆压三百余里……而气候不齐”写阿房宫雄伟壮观、巧夺天工,已寓贬义,暗含对人民痛苦的深切同情,对秦始皇把个人淫乐享受建立在人民苦难之上的举动予以谴责。
  第二段写美人之多、珍宝之富与“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形成对比,形象地揭示了阿房宫专供秦始皇享乐的用途。用人民的血汗建成的阿房宫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苦难,反映了秦统治者骄奢淫逸、暴殄天物,其贬抑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段六组排比把秦的贪婪暴虐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揭示了秦统治者与人民一乐一苦的相依关系;阿房宫化为焦土、毁于一旦与修建艰难、劳民费时形成对比,在兴亡感慨中寄寓诗人强烈的难以遏止的愤懑之情。
  结尾在秦与六国的兴亡议论中发出深沉叹息,可谓感慨遥深、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贯穿全文的对比把强烈的褒贬之情融会到叙事、描写、议论中,营造了浓厚的艺术美的氛围与无限想象的意境。以秦为主、以六国为辅,以宫为主、以人为辅,把六国作为秦的前车之鉴,而宫之富丽堂皇则是人民血汗的结晶;宫中美人、珍宝,又是六国“剽掠其人”的长期积累;秦灭六国后与人民为敌,劳民、苦民,最终自取灭亡、自食其果。文末画龙点睛道出文章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单位:高台一中)
其他文献
活到100岁不仅与遗传基因关系密切,科学研究发现,锻炼和饮食等细小的改变都会影响到长寿概率。美国“雅虎健康网”最新载文,刊出几位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1.露丝·施密特·克莱默(103岁)  露丝大学毕业后。一直做体育老师。曾与丈夫一起参加老年奥运会。她总是希望能收到邮件,因为她与家人和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她还喜欢玩纸牌。每天都要外出呼吸新鲜空气,与人交往。她坚信活在当下,保持乐观,最好的事情就是
日常写作教学常常遭遇这样的瓶颈——无物可写。写作技巧是可以教可以学的,而思想认识、情感体验又如何教如何学呢?  “艺术源自生活。”那么,写生活吧。可是,我们的生活常常是琐碎的一地鸡毛和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艺术”哪有立锥之地?  其实,这“琐碎”和“单调”只是生活的表象,生活的内核应是波涛汹涌的“冲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剧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冲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说,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对立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实际上,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四种能力实质上都和对话有关,“听说”是对话的形式,“读”实际上就是和文本对话,“写”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对话的形式之一。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对话,阅读教学更是如此。这体现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关
在手头没有资料的情况下鉴赏诗歌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考试时,要学会充分运用试题本身所给的信息进行推断,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诗的题目、作者、注释和题干。  一、审读标题,推敲诗歌意旨。  诗歌的标题往往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是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据此可大致推断出作品的范畴和作者的写作用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在组织学生探究此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早有“预谋”地给了学生一点提示:“本文写作上抓住了景物描写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是一篇构思别具一格、结构浑然一体的美文。”原以为学生在我的明示下会呈现出热烈讨论的喜人场景,哪知话音刚落,班上一位爱钻牛角尖的夏同学立马举
《语文月刊》2013年第10期《〈祝福〉中“小叔子”存在的意义》(作者:丁爱华,下称“丁文”)一文认为:小叔子的存在,体现了贫困经济下旧式农民艰难的生存状态,是封建夫权力量的别样呈现,反映了封建思想对孩子的彻底侵蚀,从中也映照出人性自私冷酷的一面。笔者认为,丁文的分析故弄玄虚,牵强附会,根本不符合《祝福》文本的实际和鲁迅先生创作《祝福》的本来意图。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创作《祝福》的本来意图是,通
玛蒂尔德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她年轻漂亮,向往过上高雅奢华的生活,这就使她的命运充满了戏剧性。当她生活在衣食无忧之中时,她的心灵却仿佛遭受地狱般的煎熬,并真地将她推向了地狱一般的生活;而当她过上地狱般的生活时,她却又生活在自己的天堂,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一、身处人间心灵却备受地狱的煎熬    玛蒂尔德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家里雇着一个“勃雷大
拉伸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运动幅度,还有助于消除肌肉在运动中的疲劳感。  肱三头肌的拉伸 舉起右手摸到颈椎,左手扶住右手的肘关节向斜后方用力至大臂后侧,有明显拉伸感时保持动作15秒,然后换对侧拉伸,重复2次。  肩颈部肌群的拉伸 右肩下沉,右臂放在后背,左手扶住头的右后部,慢慢将头向左前拉下至右后肩颈部,有明显拉伸感时保持动作15秒,然后换对侧拉伸,重复2次。  手指的拉伸 身体直
一、目击者  如果内吉·吉没有恰好在那一时刻到达,雅各布先生办公室窗外的那棵老冷杉树,将会是这个漆黑而寒冷的11月之夜发生的事件的唯一目击者。  内吉·吉从他的小木屋吃力地走上来,打开大楼木头围墙上摇摇欲坠的门。每天晚上,所有人都离开后,他会来到这座破旧的大楼——这里是地区税收官的办公室——确定每一处小通道都关好了。  内吉·吉每天晚上用近乎痴迷的尽职尽责来做这件事,对他的责任从不懈怠,即使是像这
電话铃声惊醒了正在打盹儿的狩谷,当他缓缓地爬起来时,女儿康子跑过来,估计以为是男朋友打来的电话。但是,随之传来的是康子不耐烦的语气,还有摔电话的声音。  “怎么回事?”狩谷丢开手里的杂志问道。  “电话打错了!”康子忙说。  “如果对方电话打错了,”还是小学生的智彦从庭院走进房间,“就说这里是火葬场好了。”  “下次就这么说,总有人打错电话,真烦人,如果不搬家就不会这样。”说完,康子就脚步匆匆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