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会主义主要观点评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股国际思潮,是二战后流行于西欧的一种主要的社会主义模式。它不仅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中盛极一时,而且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也一度影响深远。对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学术界存在不少争议,本文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进行评析,并探讨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异同以期形成对民主社会主义更深刻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图分类号:B015文献标识码:A
  
  1 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观
  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在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不能以偏概全,应当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因而我认为将其定性为具有较强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更适合一些,因为民主社会主义并非在所有的问题上都采取唯心主义的态度。
  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的民主主义者在对待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因为他们本身都具有较强的唯心主义色彩。例如,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家吉登斯提出:“社会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式的社会主义求助于深深植根于欧洲文化的天命论。” “今天,我们必须与天命论决裂, 不论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我们不接受资本主义孕育着社会主义的观点,也不接受有可以拯救我们的历史能动者的观点, 不论它是无产阶级的还是其他阶级的,更不接受‘历史’有任何必然方向的观点”。①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曾说过: “无论如何隐约难辨,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宿命论。它企图使不科学的政治科学化。政治涉及人, 当然人民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但人性复杂。有自由意志和个人责任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并做出决定。” “马克思主义贬低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只注意对个人行为起作用的社会决定因素”。②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者非常重视意识的作用,而往往忽略历史的客观规律。
  当然,从一些民主主义理论家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唯物的影子,在对待一些具体问题上他们也会采取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例如, 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施坦认为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都要接受事实的检验,还认为人的意志的能动作用是有限的。其他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也都非常注意从客观的现实出发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就是唯心主义的。
  2 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权观
  2.1 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出发点是“人”
  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 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人”,社会主义应当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体现人的价值。能够满足人的物质的、精神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需要。在民主社会主义看来,人作为个体的而不是实现客观必然性的人,有权利要求得到满足发展生命、发展个性的一切社会条件。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民主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和强调人权在民主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强调人权的实现,是人道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1989年,社会党国际第18 次代表大会发表的《原则声明》,详尽和完整地论述了人权问题。《声明》把人权同民主社会主义的其他基本价值自由、公正、民主等放在一起,共同规定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原则,强调人权在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人权不是达到社会主义目的的简单的政治手段,而是这些目的的本质”,③人权与自由、公正、团结一样,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2.2 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核心是“自由”和“平等”
  “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植根于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④这主要是受近代欧洲“自由”“平等”的思想的影响。在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权宣言和诸多文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不同人之间的平等和个体的自由。在社会党国际的历次大会和各成员党的文件中对人权的内容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尤其在斯德哥尔摩大会上,社会党国际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人权宣言。宣言强调任何人不分种族、年龄、性别、地域、宗教都平等的享有各种社会权利,包括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以及文化权利。人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平等地参加政治活动,享有私人财产权,平等地享有劳动和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公正地分配社会资源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等等。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权思想中深深地打上了“自由”、“平等”的烙印。“平等”和“自由”的思想构成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核心内容。
  2.3 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目标是实现和保障人权
  民主社会主义认为,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把人民群众从少数人的控制之下解放出来,赋予人民一定的权利,建立一种自由的、人人平等的共同劳动的理想社会。“它的目标是赢得一个和平的世界。”⑤在这个理想社会中,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体现,自由、公正、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人权与公民权在民主社会的基本结构中得到保障。”⑥在社会党国际的文件中也曾明确指出个人权利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社会主义在他们看来是一种“伦理选择”,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解放人”,突出“人的个性”、“人的价值”和“人权”。实现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之一,每当社会不平等威胁到和平时,人权就会受到危害。而人权与民主又有着直接的联系,人权得不到保障民主也得不到实现,因而实现和保障人权尤为重要,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权观的目标。
  3 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观
  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理论不仅是民主社会主义整个思想体系的主要基石,而且是各国社会党制定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1)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将民主与专政对立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性。民主的阶级性决定了它和专政是对立统一的。而民主社会主义认为,民主和专政是相互排斥的,要获得民主就不能实行专政。
  (2)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国家不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一种支配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人类共同享有的组织体。之所以这样认为,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国家不再是阶级统治或镇压的暴力机关或机器,而是公共利益的“保护人”;那些特殊的强制力如常备军、警察也不再是镇压人民的暴力机器,而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中坚力量,这种说法可以理解为把镇压人民的暴力机器说成是人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然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国家所具有公共权力已经不再同武装的居民,即同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直接结合了’”。⑦事实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所为尤其是它们在国内的镇压和国外的侵略完全可以将民主社会主义者对现存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颂扬所驳倒。
  (3)民主社会主义认为,与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相比,当代的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全然不同,现存的国家已经成为各阶级的“仲裁者”,而不再是代表那个在经济上最强大阶级的专政或垄断。这无疑于否定现存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的工具。对于这种论调,列宁早就予以批驳过,他指出:“在马克思看来,如果阶级调和可能的话,国家既不会产生,也不会保持下来”,⑧这种谬论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也是极其不符的。当代的西方社会里,虽然阶级关系和结构有所变化,但事实表明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的目的,经常性的采用貌似合法的手段将矛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最多也只是阶级压迫的方式比以前更加的合法化、固定化而已。
  (4)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现存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即国家的镇压职能在减弱并降至次要地位,国家已经是一个控制着社会经济生活的“独立的中间力量”;由于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加强,其政治性、阶级性因而也就随之消失。事实上,随着科技力量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有所加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有所侧重,但是不能由此断定国家的政治性、阶级性就消失。
   总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就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虽然它打着的是“社会主义”的旗号,但其观点是极其荒谬和错误的,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这就告诫我们要认清它的本来面目,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4 科学评价民主社会主义
  对民主社会主义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作抽象的价值评估。不能笼统地说民主社会主义所提倡和实践的东西是对是错,要看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什么情况下,其客观社会效果如何。但是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思想不同。(2)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认识不同。(3)党的性质与作用不同。(4)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态度不同。(5)变革现实的道路不同。(6)奋斗目标不同。
  可见,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一个以敲响资本主义的“丧钟”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一个以“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和“与资本主义共同生存”自居,其分歧不仅仅是达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方法、手段上的不同,更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目标等根本问题上的认识差异。从这一层面上看,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容抹杀和混淆的。
  诚然,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很多方面是相互对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毫无相似之处,它们的理论都有很大的世界影响力,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立场。(2)接纳一切形式的经济组织为我所用的思路。(3)世界一体化的眼光。(4)与时俱进的精神。
  5 结语
  从我国的发展来看,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就的取得与我们所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警示我们,在一定时期内,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然要长期坚持不能动摇,对于民主社会主义,我们要有所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注释
  ①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社会科学文献出社,2000.
  ②[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91(6 ):52.
  ④哥德斯堡纲领.
  ⑤⑥社会党国际原则宣言和章程社会党国际重要文件选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⑦⑧列宁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其他文献
清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其诗人之多,诗作之多,都优于其他历史时期.祖孙诗人、父子诗人、夫妻诗人,总之,一家子都是诗人的情景,屡见不鲜.
当“奥地利百年绘画展(1860—1960)”推向中围凹地(北京、辽宁、湖北和澳门)、展开近一年的巡展之旅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绘画作品可以代表“欧洲之必须”的奥地利。这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1rn熬药的壶“咕嘟嘟”地响,满屋弥散着五味杂陈的中药.韩沫儒守着小炉子,旁边的短柴,如同一叠叠方便筷,齐整整地摞着.他捡起一枝,谨慎地添到壶下,火苗在他的控制下,烧得不急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纳米技术是一门在0.1-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征的崭新高技术学科。纳
#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1rn秀燕喊葛小芹“婶婶”,这称呼从继母葛小芹进门起,一叫再没变.秀燕生母在她六岁时生病死了,一年后父亲阮东水再娶了葛小芹,她带来了比秀燕大三岁的女儿大菊.rn秀燕父亲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