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史书启迪一个时代的史学批评——孔子《春秋》史学价值的再认识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_590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所作《春秋》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私人历史撰述,它的问世不仅直接推动了先秦史学的发展,同时也成为最早的史学评论对象之一,带动了先秦时期史学批评的发展。无论是史学领域中《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以及《战国策》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和评论《春秋》,还是思想领域中孟子、荀子等诸子评《春秋》,《春秋》已成为先秦学人史学评论的焦点,呈现出一部史书与一个时代史学批评发展的密切关联。揭示这一关联,不仅是探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早期阶段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现象,也是对孔子《春秋》史学价值的一种再认识。
其他文献
摘要:卡西尔是新康德主义的殿军,他的思想仍未偏离康德哲学的重心——人的问题,他通过创造性地思考和解答康德提出的问题,把“回到康德去”这一目标推进到了一个新层次。卡西尔把康德的先验图式转化为对符号的劳作,赋予先验图式以存在论的意义,从而把人类的自我认识看做理解和阐释人类“创造物”的构造原理,揭示人类的精神形式的过程。洞察神话、宗教、艺术、科学的思维和表达形式,探究其中隐藏着的人类精神得以统摄的法则是
学界大都将《管子》归入法家,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管子》便不难发现,将《管子》简单归入法家是有问题的,因为《管子》在对待德法、义利、农商及民众等诸多问题的态度上都与
理想层面无差别的自由追求衍生出人的平等诉求,并由此使平等成为近现代私法的另一核心价值和民事主体地位的基本表达。观念意义上的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彰显了形式正义并成为私
雷达抗干扰效果评估是雷达作战效能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现有雷达抗干扰技术和战术性能指标的深入分析与对比,确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从而归纳出雷达抗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