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是2009年的主题词,而校园招聘也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有所缓和的趋势,由冰封状态逐渐升温回暖。然而,在声势浩大的校园招聘中,在经济复苏、企业求贤若渴的竞争下,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识才、择才呢?带着这一疑问,《职业》专访了Normstar(诺姆四达)测评咨询公司总裁苏永华博士,直面校园招聘的“变革真相”。
校园招聘传统亟需颠覆
竞争是社会的主基调,也是企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竞争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竞争,而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也从成熟型人才、高端型人才的争夺延伸到基础型人才、新生力量的比拼。校园招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越来越多的企业奉行“人才从学生抓起”,开展了对应届毕业生这一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的抢占。
2009年9月18日,强生2010年度校园招聘正式启动,从在线简历接收筛选、校园宣讲、笔试、面试、offer五个环节寻找适合企业的人才,此活动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10所重点大学开展,将于12月上旬落幕。
2009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欧莱雅以“I Want More”为口号的校园招聘宣讲会在北大、清华、复旦等全国15所高校开展。此次欧莱雅中国管理培训生计划历时一年,为管理培训生提供系统的培训,使他们获得全方位的个性化职业体验。
国内一些大型合资企业,在各大高校轰轰烈烈打出了“求贤若渴”的口号,而众多在经济危机中做派保守的企业也积极着手准备在校招活动中补充人才……
苏永华指出,企业对校园招聘的重视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对人才的渴求;二是也把校招活动当成企业品牌宣传推广的特殊形式。但本来应该双赢的校招活动,却由于生源分散、海量信息有效筛选困难这两大难题,导致企业的校园招聘工作极易走入效率低、成本高的误区,面对巨大的工作量,HR们常常感到举步维艰。
各大企业负责校园招聘的面试官,由早至晚马不停蹄地对学生进行面试交流,一天下来少则几十多则几百。有面试官私下坦言,其实一天下来忙得头晕脑胀,根本就记不住学生的个人情况,回头再看看满满几麻袋的简历更是望而生畏、头疼不已。
面对校园招聘这一团乱麻,苏永华一针见血:“学校对学生采取了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极具个性化,供需诉求的错位,是造成传统校园招聘效率低、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招聘已经进入精细化时代,校园招聘也不例外。以前那种粗放型的招聘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和求职学生的需求,难以实现人才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外包,解题现代化校园招聘
在校园招聘的难题前,苏永华带领Normstar开始了历时两年的解题探索。近日,Normstar专门针对校园招聘的新产品终于瓜熟蒂落。
这款名为“校招之星”的人才测评方案,针对企业在校园招聘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海量招聘对象、地域分散、时间紧、识别难、用人成本高等问题,直接嵌入到企业校园招聘流程中,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思路。苏永华介绍说:“这一测评方案独创了‘专业’、‘潜能’、‘个性’三个维度全面评估的方式,能够全面考察人才素质。同时,企业还能够根据招聘需求选择定制其中的各个模块、自由组合,这与戴尔的定制化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悉,校招之星还能够与各个招聘网站形成从信息发布、简历筛选到笔试、面试的全流程无缝衔接,并且设有线上、线下两种测评模式。对于这款新产品,苏永华和Normstar都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填补空白,成为校园招聘领域里一款专业化程度深、技术性强、针对性强的人才测评工具。
在采访中,苏永华常常会提到一个词“现代化的校园招聘”。在他眼里,现代化的校园招聘顺应HR管理外包大潮,是指提供从简历、测评系统到面试的全程外包服务,直接打破企业事必躬亲的校园招聘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的健全化发展,外包服务提供商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日益提升,运行成本又相对低廉。苏永华预测,外包将成为校园招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在校园招聘领域掀起新的外包服务热潮。
校园招聘传统亟需颠覆
竞争是社会的主基调,也是企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竞争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竞争,而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也从成熟型人才、高端型人才的争夺延伸到基础型人才、新生力量的比拼。校园招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越来越多的企业奉行“人才从学生抓起”,开展了对应届毕业生这一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的抢占。
2009年9月18日,强生2010年度校园招聘正式启动,从在线简历接收筛选、校园宣讲、笔试、面试、offer五个环节寻找适合企业的人才,此活动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10所重点大学开展,将于12月上旬落幕。
2009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欧莱雅以“I Want More”为口号的校园招聘宣讲会在北大、清华、复旦等全国15所高校开展。此次欧莱雅中国管理培训生计划历时一年,为管理培训生提供系统的培训,使他们获得全方位的个性化职业体验。
国内一些大型合资企业,在各大高校轰轰烈烈打出了“求贤若渴”的口号,而众多在经济危机中做派保守的企业也积极着手准备在校招活动中补充人才……
苏永华指出,企业对校园招聘的重视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对人才的渴求;二是也把校招活动当成企业品牌宣传推广的特殊形式。但本来应该双赢的校招活动,却由于生源分散、海量信息有效筛选困难这两大难题,导致企业的校园招聘工作极易走入效率低、成本高的误区,面对巨大的工作量,HR们常常感到举步维艰。
各大企业负责校园招聘的面试官,由早至晚马不停蹄地对学生进行面试交流,一天下来少则几十多则几百。有面试官私下坦言,其实一天下来忙得头晕脑胀,根本就记不住学生的个人情况,回头再看看满满几麻袋的简历更是望而生畏、头疼不已。
面对校园招聘这一团乱麻,苏永华一针见血:“学校对学生采取了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极具个性化,供需诉求的错位,是造成传统校园招聘效率低、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招聘已经进入精细化时代,校园招聘也不例外。以前那种粗放型的招聘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和求职学生的需求,难以实现人才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外包,解题现代化校园招聘
在校园招聘的难题前,苏永华带领Normstar开始了历时两年的解题探索。近日,Normstar专门针对校园招聘的新产品终于瓜熟蒂落。
这款名为“校招之星”的人才测评方案,针对企业在校园招聘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海量招聘对象、地域分散、时间紧、识别难、用人成本高等问题,直接嵌入到企业校园招聘流程中,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思路。苏永华介绍说:“这一测评方案独创了‘专业’、‘潜能’、‘个性’三个维度全面评估的方式,能够全面考察人才素质。同时,企业还能够根据招聘需求选择定制其中的各个模块、自由组合,这与戴尔的定制化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悉,校招之星还能够与各个招聘网站形成从信息发布、简历筛选到笔试、面试的全流程无缝衔接,并且设有线上、线下两种测评模式。对于这款新产品,苏永华和Normstar都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填补空白,成为校园招聘领域里一款专业化程度深、技术性强、针对性强的人才测评工具。
在采访中,苏永华常常会提到一个词“现代化的校园招聘”。在他眼里,现代化的校园招聘顺应HR管理外包大潮,是指提供从简历、测评系统到面试的全程外包服务,直接打破企业事必躬亲的校园招聘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的健全化发展,外包服务提供商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日益提升,运行成本又相对低廉。苏永华预测,外包将成为校园招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在校园招聘领域掀起新的外包服务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