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的路径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f30311320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态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工匠精神就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一种职业态度。对中职院校而言,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同样重要,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中职语文教学这个德育平台,对中职语文素材中的工匠精神进行深入挖掘,通过组织课堂教学环节,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传达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工匠精神;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82-02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在朝着高质量的阶段发展。然而,要想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我国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强国,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创新型人才。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每年向社会输入大量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对现阶段的中职院校而言,为了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而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职业态度的培训,一些中职毕业生在进入岗位工作之后缺乏工匠精神,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职语文作为中职院校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及特征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职业态度,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工匠会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完美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工匠也会不断创新产品创作的方法,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因此,工匠精神的含义就是要在工作或创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改良和创新来更好地完成工作或作品。而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更多指的是一种人们在工作中的态度,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而且要在工作中做到专注敬业,最后要具有耐心和不懈坚持的精神。工匠精神对中职学生而言,是培养其良好职业态度的关键。
   工匠精神一般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分别是精益求精、专注敬业和耐心坚持,这三个特征分别对应工匠精神的三个要求,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工匠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其中,精益求精,指的是工匠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通过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对作品的细节进行精雕细琢,从而使产品的内在和外在得到提升,追求产品的完美与极致。专注敬业,指的是工匠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创作环节都能够做到一丝不苟,对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以更为严苛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审核,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耐心坚持,指的是工匠在进行作品创作时,要耐心地进行作品的创新创作,并对每一个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质量评估提出严格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工匠必须要具备耐心、坚持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彰显出工匠精神的优势,打造出品质更高、更加完美的产品。
   二、中职语文课堂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职语文课堂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理论意义
   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入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顺应社会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而通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不仅可以从意识层面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态度,从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文章探讨了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以及渗透工匠精神的教学策略,可为中职院校的德育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二)实践意义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实践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学生而言,通过学习工匠精神,学生可以了解到工匠精神背后所代表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精益求精、专注敬业、耐心坚持的良好品质。对教师而言,將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作用,而且能够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对学校而言,通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可以顺应中职院校的育人方向,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一方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提高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对社会而言,通过中职语文课堂向学生传达工匠精神的含义和特征,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中职语文课堂渗透工匠精神的问题
   目前在中职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由于一些中职学生是中考失利的落榜生,因此,中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倾向于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对学习持有一种排斥的态度,这就导致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即使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并不明显。第二个方面是一些学生对自身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认为中职院校毕业以后能够在社会上找到稳定的工作,能够顺应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忽略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低下,从学习态度上没有端正起来,更加无法从工匠精神中学习到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    四、中职语文课堂渗透工匠精神的途径
   (一)挖掘语文素材,渗透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渗透工匠精神,就必须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工匠精神的教学元素,通过课文的讲解向学生展示工匠精神所具有的含义以及体现出来的特征。比如说在进行《景泰蓝的制作》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入分析,挖掘出能够体现出工匠制作景泰蓝精益求精的细节,对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每一个工序、每一个过程的专注以及对重点工序点蓝和掐丝的耐心。通过了解景泰藍制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都要遵循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耐心坚持的精神品质。
   (二)设计教学环节,渗透工匠精神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不能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要想更好地将工匠精神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环节中,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渗透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第一个方面可以从中职语文课文的讲解中渗透工匠精神。第二个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将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耐心专注融入其中,比如说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精益求精地完成某一项任务。第三个方面可以在中职语文课堂作业布置的环节,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比如说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篇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深入阅读,写下自己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在此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独立思考,引导激发学生在理解工匠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
   (三)播放多媒体资源,渗透工匠精神
   在多媒体设备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背景下,通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多媒体资源,可以起到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背后所体现出的专注、内心坚持和精益求精,通过视频或新闻报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工匠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向身边的工匠学习,锻炼自己对学习的专注和耐心,用自己未来良好的职业态度。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中职学生播放《大国工匠》纪录片,让学生认识到大国工匠的背后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认识到只有具有工匠精神,才能够创造出完美的作品,完成艰巨而又精细的任务,让学生感悟到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同样需要以大国工匠的工匠精神去完成工作,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
   五、总结
   工匠精神是一种值得全社会提倡的职业精神,对中职学生而言,通过中职语文课堂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工匠精神渗透的建议,以期为中职语文开展工匠精神的渗透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史舜舜.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护产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初探[J].神州(上旬刊),2018(33):218.
   [2]黄瑜.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的路径探索[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7).
   [3]顾周洁.润物细无声之“工匠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名家名作,2018(3):151.
   [4]赵洁兴.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探讨[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9(7):157.
   [5]蔡晓萍.“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以旅游专业为例[J].读天下(综合),2018(15):8-9.
   [6]张千映.中职英语教育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思考[A].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20.
   [7]戴秀芹.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探讨[J].国际教育论坛,2020,2(8):172.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材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核心载体,而教材信息化设计为大势所趋,在活页式教材内涵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活页式教材设计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活页式教材设计方法与职业院校对活页式教材运用的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活页式教材;设计方法;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56-
[摘 要]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选择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职数学课堂情境导入可采用时事导入、数学史料导入、悬念设疑导入、实验导入等方法。  [关 键 词] 情境导入;中职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62-0
[摘 要] 宪法学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知识大量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各方面,将国家宪制顶层设计与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学课程,建立协同一致的课程思政体系,能将“过程育人”真正落到实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感,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宪法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
[摘 要] 中职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把握中职学生的特殊性,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扭转语文课堂的被动局面。为此,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以班主任身份来教学;中职语文教师要拥有“十八般武艺”;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特点细化、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内容,确保学生真正吸收语文知识。总之,中职语文教师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摘 要]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者需要进行全媒型思政教育。融媒体视域下开展全媒型思政教育存在必要性和主导性的优势。但是,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面临挑战,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的理念有待更新,教育的技术有待提升,内容有待整合。新时代的应对策略是树立融为一体的大思政格局,建立多维互补的传播网,设计高度融合的传播内容,构筑思想政治话语体系。  [关 键 词] 融媒体;全
[摘 要]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药制药和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近300种中药材的鉴定技术。然而,部分中药材的性状较相似且难以区别,同时又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使本课程的学习难度加大。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不高,使该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困难重重。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发现,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可使学生学习中药鉴定技术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