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上海的中山印痕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舞台,只要有勇气登台,是角儿都会闪亮的。
  
  11月18日上午10点,位于中山市富有南洋风情的中山西路上的商业文化博物馆显得分外热闹,2009年“孙中山文化周”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中山人在上海”在这里举行开幕仪式。
  中山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珠江口的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许多上海人最初对中山的了解是通过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位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另一位就是孙中山。中山是全国唯一以伟人命名的城市。
  最近,又有一位历史上的中山名人进入上海人的视野,他就是第一个提出要在上海办世界博览会的近代商业思想家郑观应。
  但是“中山人在上海”的活动并不是仅仅为了想起他们。它置于上海世博会的背景下,以中山人与世博会的关系为起点,寻找近代以来中山人在上海的拓展痕迹,其深沉内涵用开幕式上中山市领导的话说,就是要挖掘中山的人文资源,提振近代以来中山人敢为天下先的文化精神。这个活动对于上海的意义是什么呢?钱钟书先生曾经如此表述:在中国历史上起重要作用的是“三个半人”——“一个湖南人”、“一个广东人”、“半个山东人”和“一个江浙人”。“广东人”闹革命闯天下,“湖南人”打天下,“江浙人”经营资本支撑天下、“山东人”制定典章制度安天下。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在上海留下过一鳞半爪的人难以胜数。钱先生所指的“三个半人”中,“江浙人”与“广东人”是近代以来在上海的活跃分子。寻觅“中山人在上海”的历史脚印,重温那些曾经鲜明如今已然模糊的形象,近代上海思想变革、商业拓展和文化繁荣的拼图变得生动起来,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上海作为中国百年来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云际会的舞台,举办世博会体现了它存在的意义。
  
  睁眼看世界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预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返,声闻不隔。”这段来自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的代表作《盛世危言》“赛会”篇中的文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主张中国举办世博会的实例,随着上海世博会开幕的临近,被越来越多中国人所知晓。
  郑观应祖籍是香山三乡雍陌村(今中山市三乡镇)。从历史和现实看,香山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它集中体现了岭南文化中粤、闽和客家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香山人在上海的活动痕迹,也是上海乃至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步入近代、走向现代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不久的1858年,香山人郑观应到上海学习经商,先受雇于英商宝顺洋行任买办,后在英商经营轮船公司任董事。1874年任英商太古洋行买办、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并开设恒古钱庄。1879年捐买功名,授乡卿衔二品顶戴。1880年被李鸿章委任为上海电报局、上海机械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总办,参加洋务运动。在这一过程中,郑观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维新思想,主张变革以御外侮,办学校以育人才,著有《救进揭要》、《易言》、《盛世危言》、《南游日记》等,其中以《盛世危言》影响最大。此著呼吁国人要向西方学习,推行改革方案。
  “赛会”集中反映了郑观应对世博会的理解。他不仅认识到了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合理性,还从历次世博会举办的内容、组织形式、占地面积、资金运作、展示筹备等各个方面加以考察,提出“救中国之贫,莫如大兴工艺”的四大策略,其中一策就是“设博览会以利百工”。
  郑观应作为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他的行踪从香山到上海,身份从士绅到商人、洋行买办,再到官僚买办,直至创办自己的实业,走出了一条半殖民地中国人从封建社会走向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的个人奋斗之路,像他这样在通商口岸做买办而发达的人,近代香山有很多。在19世纪,“香山人”几乎与“买办”同义,香山也被称为“买办的故乡”。尤其是刚刚开埠的上海,在与外贸经营有关的领域,像洋行、商号、钱庄等,香山人均占有有利的地位,连一些与洋人经常打交道的官衙和私人企业,也是如此。其中较著名的就有曾制定中外汇捕章程、署上海知县的叶廷眷;与容闳同赴美国留学,后在上海掌教同文馆、同王韬合办中华印务局、筹组东华医院的黄胜;曾任上海海关总翻译、英商怡和洋行总买办、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唐廷枢;在上海创办多家民族企业、担任过开平矿务局和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徐润;以及在李鸿章、袁世凯属下在上海办洋务的唐绍仪、在上海成立专门经销英美洋烟机构永泰栈的郑伯昭等。
  在这样一些以操办洋务和商业活动起家而后又在大上海博得声名的人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和他的死对头、曾勾结英法美对小刀会实施镇压的苏松太道兼江海关监督吴建彰。他们两人都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刘丽川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加入天地会从事反清活动,道光二十九年定居上海前,曾做过英语通事和商场经纪人。吴建彰是清末的大买办,初为广州十三行“同顺行”商人,鸦片战争后捐资得道员衔,在上海当花旗昌洋行买办。他们都从中山(香山)一地出发,最终对决于上海,以敌对的两方,被载入历史。
  当然,作为参与近代社会变革的香山人,孙中山无疑是其中最伟大者。中山古时候称香山,公元1152年南宋设立香山县。1866年11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在香山翠亨村,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香山更名为中山,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上海除了有中山路、逸仙路以外,还有一条香山路,香山路的一头是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故居。1918-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此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这位伟人用他的足迹和重大社会活动,为上海留下了三条与他相关的路。
  
  大胆闯世界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和上海图书馆经过资料发掘和考证确认,中国人早在1851年就已经参与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这第一个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之前都说是上海人徐荣村,但如果要更确切地说,徐荣村应该是在上海经商的中山人。
  1851年,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加伦敦世博会,引起轰动并夺得金、银两项大奖。这一历史事实在1884年出版的《北岭徐氏宗谱》和1852年伦敦皇家协会出版的《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现均藏于上海图书馆)中都有确凿的记载。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举办前夕,英国女王向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发出参展邀请。但当时的中国朝野还沉浸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阴影中,内外交困的清政府对此根本无暇理睬,而普通百姓大都害怕洋人,更不用说去参加远在万里之外异国他邦的博览会了,甚至连听都不曾听说。而当时在上海经营丝绸、茶叶生意的广东香山商人徐荣村却能够意识到此中埋藏着商机。他几经努力获得参赛资格后,亲自包了12捆湖丝(湖州产桑蚕丝)装船送到英国参展,从而开了中国人参展世博会的先河。伦敦世博会一共发三种奖牌——新发明和新技术奖、制造和手工业奖、纪念奖,“荣记湖丝”获得的是“制造和手工艺奖”。夺得大奖后,徐荣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人将奖状上的“翼飞洋人”图案描摹下来,作为以后荣记产品的商标。徐氏家族与世博会渊源不止于此。1872年,徐荣村帮助清政府送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分四批赴美的120名留学生中包括日后大名鼎鼎的詹天佑。最新发现的资料显示,中国留学生们参加了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并受到当时美国总统的正式接见。
其他文献
初探阅兵村,就幸运地听到武警总队在合练迎宾曲,军官中站得最挺最直的一位,正是联合军乐团团长、总指挥于海。  在天安门前参加完60周年国庆庆典的最近一次彩排后,他也是这么腰杆笔挺地指挥军乐团连奏160分钟,节拍丝毫不乱。  “自从知道60年大庆要阅兵,我就知道肯定是我担任总指挥。”于海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军乐团的成员,他很幸运地在天安门庆典中,为党和国家的前后四代领导人演奏过。  “1970年国庆典礼
除了记忆之外,这世上大概没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就连“爱”与“和平”(这样的“普世价值”),亦不例外。    李安新作TakingWoodstock在香港上映当天,李安莅临香港大学演讲,我因有事无法前往,无法求证他这次拍摄Woodstock是否真的意在向Woodstock音乐节40周年致敬。从后来的报纸报道看,李安并没有过多谈到音乐节本身,而只是称之为“自己的一段特别回忆”。  几乎所有想去影院
傍晚时分,大房子里亮起了灯。动物们看见房子里的人走来走去,听见厨房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还闻到空气中飘来燃烧着的核桃木的香味儿……这沉寂许久的大房子终于又活过来了。  “这场景真是让人愉悦啊!”兔爸爸高兴地说。  “别太大意了,小心为妙!”兔妈妈忧心忡忡地在厨房里回应道。  兔爸爸听了,笑着朝 小 乔治挤了挤眼。  吃完晚饭后,小乔治说道:“妈妈,我出去玩儿一会儿。”  “别去新人家,咱们还要多
马彩专家秦尊文暨“马案第一”秦英巍访谈  马彩对房地产、交通、畜牧业、传媒以及其他服务业等方面都能显著地促进。    看来不像巧合。“第六届中国速度赛马公开赛(试验赛)”于11月29日正式开锣,武汉赛马彩票研究中心也于11月29日正式挂牌。  这是中国首家赛马彩票研究中心。秦尊文,武汉赛马彩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竞猜型赛马彩票研究课题组的首席专家。  巧合的是,当年“赛马提案第一人”秦英巍恰巧是秦尊
你有过忘记带橡皮的时候吗?  你有一个笑着把橡皮借给你的同桌吗?  当你用着花花绿绿的橡皮时,想过“古人用什么东西当橡皮”这个问题吗?  “信口雌黄”的人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衍(yǎn)的人。王衍喜欢研究老子和庄子,说起他们时,总是夸夸其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满嘴跑火车”。因为随口胡说的话太多,经常会前后不一,每当被别人质疑时,他就立刻改口。后来,这事就衍生出一个成语:信口雌黄。  古代中国
20世纪80年代末,他是南京某工厂厂长,由于生产极不景气,工人人心涣散,濒临倒闭。为挽救工厂,他借改革开放春风有了大胆想法,决定出一道考题,以题说事,转变工人观念,解放思想,使工厂走出困境。  他召集班组长及中层干部开会,每人发了一道考题,让大家现场填写认为合适的答案。考题是:某单位召开签约会,领导见室内光线暗淡,让一个矮个员工将灯拉亮。可是,灯线断了,那个员工差5厘米才能够着,众目睽睽之下,他该
她代表了大都市里辛劳打拼的大多数女性,在孩子、房子和票子组成的柴米油盐间磨光了傲气和理想。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  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却永永远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一个属于自己温暖的,蜗牛的家。  ——郑智化,《蜗牛的家》    2009年上半
火了,假货自然就多。“文革”收藏品里,凡有利润的都有人造假。    一      张大千究竟有没有破坏过敦煌壁画?带着这一从民国时起便众说纷纭的谜团,几天前一位张大千的研究者特意找到京城收藏家、最大的旧货买主之一赵庆伟,磨着非要看一看“文革”时期刘力上揭发张大千的材料。  刘力上与夫人俞致贞同为张大千众多弟子中的佼佼者。这份材料描述了陪同张大千前往敦煌莫高窟临摹古代壁画的前前后后。外界只知道一同前
2008年9月11日,第三届“汉堡峰会:中国与欧洲相遇”开幕。本届峰会的主题为“中国与欧盟,挑战中前行”。    坦率面对中欧未来  2008“汉堡中国时代”活动同时举行,《新民周刊》记者感受到的是,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情。  面临着共同的通胀压力,中欧高层合力商讨解决之道。“现在中国和欧洲都面对共同挑战,欧洲经济的重点在于劳工市场的改革,而中国经济的重点在于改革金融中介的作用。我
10年前,证监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高科技企业板块”。时任电广实业(后更名为“电广传媒”)的董事长龙秋云嗅觉敏锐,对自己的助理刘昼说,“我给你一个亿,去开个风险投资公司吧,一来可以为上市公司储备项目,二来搞得好说不定能赚不少钱呢。”10年后,在28家上市企业中,达晨创投独中三元(亿伟锂能、爱尔眼科和网宿科技),成为首批创业板获批上市企业最多的创投公司。    “十年怀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