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时代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体现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20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大批传统手工技艺正受到工业时代的冲击,变得逐渐萧条和落寞,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手工技艺在工业时代没有价值可言,恰恰相反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正在工业时代逐步突显出来。宣笔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审美价值,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被人们所推崇。本文通过分析宣笔在工业时代的价值,折射出了传统手工技艺在工业时代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宣笔 传统手工技艺 工业时代 价值
  一、前言
  人类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已经结束了延续数千年的手工时代,进入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时代。机器作为新的人造物,逐步替代了人的肢体劳动成为生产的主角。生产力的解放,使得传统手工技艺再也跟不上机器的步伐,手工技艺渐渐被人们所遗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大量具有价值的传统手工技艺也受到了工业化的冲击甚至衰落,但这并不代表传统手工技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就毫无价值可言。
  二、宣笔制作工艺的特点
  宣笔产自安徽省宣城市,和宣纸一样因产地而得名。宣笔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笔起源于秦代,唐宋时期发展到顶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技艺传承。因其具有“软硬适手,百管如一”的特点而闻名。因此,居于中国四大名笔之列。在封建王朝时期,宣笔和宣纸一并被列为“贡品”供皇家使用,足见其精湛的工艺和极高的使用价值。
  宣笔的制作技艺不仅精于选料,还对制作工艺有严苛的要求。唐代诗人白居易一首《紫毫笔》“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体现了宣笔制作技艺的考究和精湛。
  1.选材考究据记载,上乘的宣笔选用的笔头是在秋天捕获的以泉水和竹叶为食的野外成年雄兔脊背上的一小撮毛发,可谓是百里挑一,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宣笔才能达到上成宣笔的要求。
  此外,相较于传统的木管和竹管,玉管、瓷管、雕漆管等更具审美价值,更有在笔管上雕刻吉祥图案的,深受人们喜爱。
  2.工艺精湛宣笔的制作技艺主要分为水盆、装套、修笔、检验、装球五部分,细分为十多道流程和七十多道工序,其中有一道为动物毛发脱脂的工序,需要用到石灰水,所以制笔的师傅都是没有一双好手的,由此一项便可感受到宣笔的制作技艺之繁复,非一人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正是由于精细的选料和严苛的制作工艺,造就了宣笔,使其无论是使用价值抑或是审美价值,都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更使宣笔享誉全国。
  三、宣笔在工业时代的价值分析
  1.内在价值宣笔的制作技艺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亟待保护。同时宣笔制作技艺的载体——宣笔也是地方文化的一个承载者和文化符号,那些手工技艺品上描绘着的各种传统的装饰纹样,常常是一种富有象征性的社会意义的符号系统,只有对目前尚存的优秀地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完整的技艺传承,在未来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民族代表符号,才能体现出一个地方的民俗特色。同时,传统手工技艺对于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具有陶冶情操、充实内心的作用;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手工技艺是一个民族共同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象征,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体现着民族智慧;而对于一个国家,正是各种手工技艺构成了具有代表整体民族符号的国家象征。
  2.外在价值工业化时代的世界格局中,民族的文化形象显得十分重要,甚至直接关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凝聚力。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们需要通过大量本民族的文化符号来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以达到不断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全球的交流不断深化,不同文化间的交往变得频繁而密切,文化之间的差异被缩小了,甚至日趋相同。传统手工技艺承载并保留了民族文化的基因,既是活着的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在现代社会中区分他我的一种标志性存在。在此基础上,手工技艺与当代性产生着重要的联系,代表着当代文化中尚存的传统力量,在与当代性的对抗与冲突中能起到辨认民族特性,构建民族文化形象的重要作用。
  四、传统手工技艺在工业时代的价值分析
  工业社会的建立基础是在效率和规模生产上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也为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形式。从传统的农业文明中发端的手工技艺,在工业时代的背景下,已然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正在逐步被工业化的流水线产物所替代。虽然我们再也回不到也不可能回到手工技艺时代,手工技艺也必将被工业时代的代表机器生产所替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手工技艺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也会随着手工技艺的消亡而逝去,恰恰相反,其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反而在工业时代被日益突显出来。
  一般来说,手工技艺品凝结着“技”和“艺”的统一,手工技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手工技艺在长期的劳作中产生,并作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物件存在,实用性是手工技艺得以存在并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日本民艺美学家柳宗悦提出工艺是“用的艺术”,“‘用’是超越一切的工艺本质。一切的品质、一切的形态、一切的造型,都是以工艺之所能为中心来展示的”,“为实用服务,才是工艺之根本。因此,工艺之美就是实用之美”。而且,“美不能局限于欣赏,必须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只有把美与生活统一起来的器物才是工艺品”。
  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是几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民族先民的智慧结晶和对美的感受的承载,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特征,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真实体现。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下我们都应当传承和保护它。并且,传统手工技艺在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下虽然不是支柱性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集群,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是实体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价值首先,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它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再次,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中它还是文化识别的符号,具有文化识别的功能,代表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最后,传统手工艺作为古代劳动人民对美的认识的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审美价值。
  2.拉动就业传统手工技艺还具有拉动就业的价值优势,由于传统手工业仅仅依赖于人力和技艺,对场地和生产条件基本没有要求,家庭式的小作坊、小工厂均可达到生产要求,所以具有门槛低、成本低、开放性等特点。由于其相对较低的从业要求,也成为一些家庭开展副业的选择,非常适合经济基础薄弱的生产者经营。
  3.经济价值传统手工技艺作為一种行业,遍布中华大地,各地都具有代表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甚至,其中很大一部分成了城市的象征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如天津泥人张、山西琉璃、北京景泰蓝、景德镇陶瓷、大理扎染、建水紫陶等,大部分已经成为当地传统产业中的中流砥柱,为地方经济贡献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笔制作工艺的价值进行分析的同时,折射出了部分传统手工技艺的当代价值。我们在当下的环境中大力宣传和保护传统手工技艺,不是为了要回到手工技艺时代,也不可能回到手工技艺时代,手工技艺只是当时环境下的生产力的体现,大部分的手工技艺产品,在今天不再能满足工业时代下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当然不能开倒车,但这并不影响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对个人、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摘 要:郝杰新作《美姐》借助“铁蛋的情歌”,展现了那片具有朴素力量的乡土。在这片乡土上,有着民众喜爱的传统二人台舞蹈,亦有着因时代变迁而带来的歌舞表演,这里的一切都传达着当地人群的生存密码。  关键词:《美姐》 舞蹈 乡土  郝杰的力作《美姐》以直面人生、直面现实的创作态度讲述了铁蛋个人成长史的故事。影片中穿插多处舞蹈,尤其是二人台舞蹈。作者借助舞蹈方式去表现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感情、
摘 要:刚踏仕途,人生初展的苏轼,在给弟弟的答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以“雪泥鸿爪”的精妙比喻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暗合了作者内心潜藏的一种宗教情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无需常驻不流,固守一隅,何必痴心凝结,执着一物,这就为他日后沉沉浮浮的旷达人生打下了精神的底色!  关键词:雪泥鸿爪 常驻 执着 无住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
摘 要:《当你老了》是叶芝的传世名作,对影射了诗人一生挚爱情感的这首诗,历来好评如潮。然而,人们更多地关注了其朝圣般爱情的瑰丽,却忽视了光华之下爱而不得的单恋者的复杂情感。本文试图揭开备受褒扬的情感之下的另一重意蕴。  关键词:挚爱 镜照 痴恋者 矛盾 潜伏  一、诗人挚爱情感的艺术镜照  在被誉为“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叶芝的众多传世名作中,他早年创作的《当你老了》是最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传
摘 要:关于穆旦的爱情组诗《诗八首》的主题,一直存在颇多争议。北京大学孙玉石教授将此诗释为一篇爱情的启示录,也是一首生命的赞美诗。笔者则认为,《诗八首》演绎的是一场由“我”的孤独开始也在“我”的孤独中结束的爱情悲剧,而导演这场悲剧的正是人类的理智。  关键词:《诗八首》 孤独 理智 悲剧  现代诗人穆旦创作于1942年的爱情组诗《诗八首》是他的代表诗作之一。同中国古代许多“无题”一类的爱情诗一样,
摘要: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目前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在小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師不仅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语文集文学内涵与常识于一体,蕴含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荟萃了名人文学的精髓,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认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本文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小学语文教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育大背景下,积极地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与发展,这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塑造有积极的作用,所以针对综合素养发展目标对教育教学进行规划,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在目前的社会大背景下,小学生的教育实践必须关注德育,因为其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所以本文就德育助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指导实践教学工作进步。  【关键词】德育;综合素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梁衡的散文名篇《青山不老》以意象来结构全文,精心营造了“绿树”与“棺材”这两个意象,两个意象在文中交错呈现,以“回线缝纫”的方式编织在一起,独具匠心地表达了对绿树、生命与棺材、死亡的辩证关系的思考,是对平凡生命的大颂扬。  关键词:梁衡 《青山不老》 意象 生命 死亡  《青山不老》是梁衡于1990年出版的《没有新闻的角落》中的一篇散文,后被收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进而为大众所熟知。
摘 要:动画作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动画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给中国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一出现便引发了国民的追捧浪潮。本文针对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电视动画片制作的相关技巧,去探寻动画中的视听语言所带给我们的别样魅力。  关键词:动画作品 视听语言 日本电视动画片 制作技巧  一、日本动画视听语言研究的积极作用  视听语言
摘 要:辛弃疾的词关乎个人命运,也关联时代境遇,词人与士人双重身份的叠合,游走于疆场和官场间的经历,都让辛弃疾的词作印染上遗世而独立的风骨和情怀,他的《摸鱼儿》更是鲜明地将济世拯物的孤愤,深婉迂回的怨怼潜化于现世的慷慨执着之中,既有细腻深沉的情感,也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关键词:春怨 孤绝 铿锵 坚守  一提起辛弃疾,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两个似乎南辕北辙的词瞬间珠联璧合起来,那就是“词人”和“英雄”
在神圣的党旗下我举起右手  从此一份信念和担当永住我心头  无悔的青春永远跟党走  许下的誓言是一生的坚守  人生路上步步是豪情  鲜红的党旗下倾心写春秋  一条红船跨越百年时空  鐮刀铁锤呐喊出铿锵节奏  红色道路是厚重是辉煌是恒久  这中国大地上的一百朵红  是史无前例的一声吼  是百年回眸的巨擘和燃烧  在神圣的党旗下我举起右手  又一次重温党的信诺  目光在党徽闪光  思想随红船远航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