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m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为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术前处于静止期的160例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时间随机分为预防用药组(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天应用抗生素)及治疗用药组(术后7 d应用抗生素)。记录其围手术期中耳或外耳分泌物微生物培养、药敏情况、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数值。分别于术后1周复查,同时比较两组患者
变应性鼻炎是以频繁的发作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临床症状的一种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Th2反应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了一组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的B细胞亚群,被称为调节性B细胞,除了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抑制免疫反应,还可以与靶细胞膜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探索调节性B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将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为变应性鼻炎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上皮细胞良性过度生长的病变,但其仍具有破坏性、复发性以及恶变趋向,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给社会造成极大负担。目前关于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并没有完全阐明具有因果关系的病因。研究表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吸烟、环境因素、宿主基因等有关。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就关于近年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在病毒感染、吸烟、慢性炎症、环境因素、宿主基因等方面的研究
活性氧是一类活性较高的含氧化合物,能够在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正常生理条件下由抗氧化系统清除。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系统之间的不平衡导致活性氧的过度产生和积累,可造成胞内DNA、脂质及蛋白的氧化损伤,诱发细胞恶变可能。另外,活性氧还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参与调控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双重作用,一方面诱导肿瘤细胞增殖,提高肿瘤细胞耐受性,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另一方面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甚至坏死。由此可见活性氧与肿瘤
下咽癌的治疗理念多为延长生存期、保留喉功能、改善生存质量。诱导化疗后根据患者反应情况进行放化疗或手术的个性化、综合化治疗模式是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靶向药物的加入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注意的是,因人种、患者身体状况等差异,药物的选择及用药剂量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以往的临床试验资料,总结诱导化疗在下咽癌中的治疗历程,探讨诱导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应用价值,为未来下咽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目的以社区为试点,对社区耳聋高危人群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以探讨全面、高效、可行的遗传性聋一级预防检测策略和方法。方法对在泰州市海陵区残疾人联合会登记的育龄期内90例耳聋患者及14名听力正常近亲属进行病史采集、影像学及听力学检查,抽取外周血抽提全基因组DNA,利用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目基因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SLC26A4、MT-RNR1全序列筛查。通过Seque
听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儿可受益于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CI),但其术后听觉言语效果具有较大差异,目前还没有有效的临床工具来预测CND患儿CI术后效果。挑选适合人工耳蜗植入的CND患儿、植入侧别的确定以及术后听觉言语效果的预测一直是学术界的焦点、难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评估听神经发育不良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
头颈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有喉癌、鼻咽癌、下咽癌和甲状腺癌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已被报道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特别是癌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者。本文就在头颈肿瘤中异常表达的lncRNAs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
窄带成像内镜应用于喉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历史已有十余年,且大量研究证实诊断价值良好。本文就这一新型内镜技术在喉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介绍关于窄带内镜下喉部病变分型标准进展,目前应用的优缺点及不同光学技术的交叉结合应用,并展望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