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棵百年橡树修复巴黎圣母院,值吗?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圣母院开始修复,将需近千棵百年橡树。当地时间3月5日,法国文化部长罗斯利娜·巴舍洛与法国农业部长前往法国萨尔特省国有林地选中8棵橡树,用以重建巴黎圣母院在大火中被完全烧毁的箭形塔尖,这标志着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正式展开。
  据法国媒体报道,这8棵橡树直径均超过1米,高度达到20米以上,而要还原已大部分被烧毁的木质屋顶,则总共需要近千棵树龄在150岁到200岁的橡树。所有被选用的橡树在今年3月底结束砍伐,并在使用之前保存12个月到18个月时间,使其潮湿度达到30%。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哥特尖顶被火灾损毁。塔尖在熊熊烈焰中崩塌,木质框架被大火吞噬,玫瑰花窗也被烧毁,整个建筑损毁严重。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最杰出代表之一,它的受损绝不仅是法国一个国家的损失,更是世界文明、建筑文化的损失。重建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把法國的文化和历史结晶重新进行展示,更是在新的时代,对历史信息的存续,进而对人类的共同记忆的维护,其意义之大可见一斑。
  那么,是否有必要砍伐千棵百年古树来修复巴黎圣母院?以可再生的资源去换取古建筑中不可再生的智慧与历史文化的延续,绝对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的。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言:“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百年橡树作为植物,是自然生态,属于可再生资源。法国有关部门在树木选择上的勘察行动就已表明,所选之树不论是从材质、树龄还是产地等各个方面,都是进行了精密的考量和规划,是属于有序的、有计划、有控制的,而不会出现竭泽而渔的盲目行为,因此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此次修复完成后,只要保护得当,巴黎圣母院也将能保存得更加长久,已有七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也将向下一个阶段迈进,人类文明得以延续进而不断发展。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会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借自然之手修复人类文明,二者并不冲突,是相辅相成的。用百年古树让文物所蕴含的古老文明绵延赓续,势在必行。
  适用主题:文化传承;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修复;生态环境;人类共同记忆;财富;世界遗产……
  文本解读:山东省青岛市胶南一中
其他文献
上海  石库门前阴雨绵,开天辟地换新颜。  鲲鹏击浪从兹始,华夏复兴扬远帆。嘉兴  烟雨楼台作有芒,湖光彩月不寻常。  红船一叶千钧载,斩浪劈波万里航。广州  工农运动风云起,反帝反封如卷席。  联袂北伐壮庶众,初心如火耀旌旗。南昌  血雨腥风锁大江,武装革命第一枪。  军旗猎猎城头展,肇启纪元义共襄。井冈山  黄洋界上写传奇,八角楼中著史诗。  独有豪情揽日月,井冈星火伴征鼙。古田  红旗辗转过
期刊
夏目漱石:《我是猫》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作品经久不衰,是教材必选书目,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与森鸥外并称“明治时代的两大文豪”。1967年,夏目